《爸爸去哪儿》中的儿童话语分析

2015-07-01 03:02项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爸爸去哪儿

项珍

摘要: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对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边缘话语——儿童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在《爸爸去哪儿》中的儿童话语中包含了大量的态度资源,其中情感资源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鉴别资源,所占比重最小的是判定资源。

关键词:评价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爸爸去哪儿;边缘话语分析;儿童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11804

引言

边缘话语分析是一种以社会关切、人文关怀为本的后现代主义话语分析范式。关注边缘话语是为了关注边缘话语所代表的边缘社会、边缘人群与边缘文化[1]。边缘话语分析这一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在国内外有着很好的发展。

国外最早涉及边缘话语研究的学者是Halliday,在1976年有关反语言的专门论述中,Halliday就列举了有关反语言的例子以及反语言的一些外围类型,这些形形色色的反语言使用者大都处于他们所在社会文化的边缘[2]。自Halliday以来,国外关于边缘话语的研究主要有:Giblett关于儿童密语的研究[3],Butler关于黑帮“说唱”音乐的研究[4],Tseng关于禅门公案这种“神秘写作”的研究[5],Baker关于同性恋语言的研究等[6]。

在《作为社会符号的“反语言”——“边缘话语与社会”系列研究之一》一文中,丁建新首次在国内提出“边缘话语”这一概念[7],并于2013年编撰了《边缘话语分析》一书。国内其他学者在边缘话语分析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其中包括廖益清等对女性话语的研究[8],侯丽娴等对同性恋话语的研究[9]等。此外,国内许多同行学者从其各自的研究领域诠释边缘话语与边缘社会、边缘文化的关系,这为边缘话语分析在中国的研究注入了新的跨学科的活力。

边缘话语研究伊始就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有着极大的契合之处,都关注“话语”“声音”“权势”和“身份”,关注话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可以看出,边缘话语分析这一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在国内外有着很好的发展,在文体学、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文化批评等领域都获得了研究进展。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具体研究涉及女性话语、法庭中的对话、青年话语、校园俚语、精神病话语、囚犯话语、移民语言、网络语言等,而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儿童话语这一边缘话语进行分析的相关文章还未出现。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马丁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10]评价理论问世以来,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越来越热的研究课题。纵观近年来有关评价理论的研究论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有关评价理论本身的理论探讨及综述、评述,评价理论与其他语言学理论的交叉研究,评价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有文章数量最多的领域:评价理论在话语( 语篇) 分析中的研究。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语篇)中的研究涉及文学作品、新闻语篇、电视访谈话语、演讲语篇、司法及商务活动中的话语、网络语言等,而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对儿童话语这一边缘话语进行分析的相关文章还未出现。

因此,本文尝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爸爸去哪儿》中的边缘话语——儿童话语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其儿童话语的态度意义。通过分析,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中情感、判定和鉴别资源在《爸爸去哪儿》的儿童话语中是如何分布的?(2)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一、评价理论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语言学家James R. Martin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评价系统理论框架,即评价理论,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人际意义的论述,具有建构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11]。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有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12]。虽然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功能的词汇语法手段已经有过详细论述,但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进行了扩展,并将其关于态度的零散讨论系统化了,形成了研究语篇中“评价资源”的一套新的理论框架。所以说,评价理论也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Thompson认为:“评价是任何语篇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任何对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涉及其中的评价。”[13]Martin & Rose也认为:“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评价语篇中所表达的各种态度、所体现的情感强度以及所表明的价值立场。”[10]相较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更侧重于语义。因为把评价作为人际意义的资源来讨论,研究者更为关注的是语义,而不是语法本身了。由于评价理论考察与价值观密切相关的语言表达,因此对评价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篇的意识形态。在评价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者通常对语篇的语言进行分析,进而评价语言使用者对某一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也就是说,评价不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义上,而是通过表层意义去分析深层的意义。

评价理论讨论的是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属阐释性研究。评价理论研究语篇中的评价资源包括三大子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态度系统包括情感(affect)、判定(judgement)和鉴别(appreciation);介入系统包括自言(monogloss)和借言(heterogloss),借言又可分为投射(projection)、情态(modality)和让步(concession);级差系统包括力量(force)和焦点(focus),力量可以分为强势(raise)和弱势(lower),焦点可以分为明显(sharpen)和模糊(soften)。

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核心,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behavior)、文本/过程(text/process)及现象(phenomenon)作出的判定和鉴别。因此,态度又分为三个子系统:情感系统、判定系统和鉴别系统。在整个态度系统中,情感系统又是核心。只有人的情感受到了影响,才会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判定,对事物进行鉴别。情感表示语言使用者对人或事物积极或消极的感情反应和倾向,分为品质情感(Affective as “quality”)、过程情感(Affective as “process”)和评注情感(Affective as “comment”)三种情况。判定属于伦理范畴,根据伦理、道德和社会规约判定人的性格和行为,得出的是肯定、赞美、表扬或否定、批评、谴责的判定。判定系统包括社会尊严(social esteem)和社会许可(social sanction)。社会尊严与常规或习惯(normality)、能力(capability)和韧性(tenacity)有关。社会许可与是否真实可靠(veracity)、行为是否正当(propriety)有关。鉴别属于美学范畴,依据美学原则和其他的社会价值观,解释语言使用者对文本/过程及现象美学品质的鉴赏,表达人们对事物或现象价值的评价,它由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价值(valuation)形成。态度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为:情感居于中心,而判定和鉴别都可以看作是体制化了的情感,不同之处在于:判定是关于建议(proposal)的而鉴别是关于命题(proposition)的,判定更多地与伦理学有关,而鉴别更多地与美学有关。

Martin & Rose认为:“情感就是人的情绪表达和抒发,判定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鉴别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价。”[10]本文着重关注的就是《爸爸去哪儿》中儿童话语的态度系统。

二、《爸爸去哪儿》中儿童话语态度意义的探析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爸爸和孩子们总共有六次旅行:第一次旅行在北京灵水村,第二次在宁夏中卫沙坡头,第三次在云南文山普者黑,第四次在山东荣成鸡鸣岛,第五次在湖南平江白寺村,第六次旅行在东北。这六次旅行的基本主要内容包括:选房子、找食材、做饭、做游戏、帮当地居民做事等。笔者把六次旅行即十二期节目中五个孩子(石头:6岁男孩、天天:5岁男孩、Cindy:5岁女孩、Kimi:4岁男孩、Angela:4岁女孩)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去分析态度系统中情感、判定和鉴别资源在《爸爸去哪儿》儿童话语中的分布情况以及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

(一)《爸爸去哪儿》中儿童话语情感意义的表达

评价理论特别关注语言使用者的情感。情感表达即表达人们对某一行为、事件及现象积极/肯定或消极/否定的情感反应和倾向,它在语篇中通常通过形容词、动词、副词及名词化等语言手段表现出来。情感系统通常包括三组主要情感反应:快乐/不快乐(un/happy),安全/不安全(in/security)和满意/不满意(dis/satisfaction)。它们依次涉及到“心的状态”(如幸福、悲伤、喜悦和爱等)、生态—社会状态(如焦虑、恐惧、信心、信任、平和等)和对目标的追求(如不快、好奇、尊敬等)。情感表达的价值就在于它可能是说话人对某个现象采取的姿态的最明显的表现[14]。

通过对《爸爸去哪儿》中儿童话语的分析,笔者发现儿童话语中包含大量的情感资源,约为43%。如:“我喜欢石头哥哥,他会分享(Kimi:表达喜爱)”、“太好玩了,太好笑了(Kimi:表达开心)”、“田亮,你都让我气死啦(天天:表达生气)”、“我想住第5家(天天:表达意愿)”、“你不能让我自由玩会吗(石头:表达焦虑烦躁)”、“我很爱你的,不过你有时候对我凶了点(石头:表达对爸爸的爱)”、“我要爸爸,我要找爸爸,我不想跟你睡(Cindy:表达信任意愿和悲伤 )”、“石头哥哥,我好怕,你要保护我呀(Cindy:表达害怕恐惧)”、“爸爸,我上不去了,我真的上不去了,受不了了(Angela:表达不耐烦)”、“我不要村长,把村长装到篮子里面去(Angela:表达悲伤愤怒)”、“我都不喜欢Kimi了(Angela:表达不快悲伤)”等。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儿童话语中包含了大量各种各样的情感,不仅有表达开心幸福和生气悲伤一类的情感,还有关于焦虑烦躁和害怕恐惧等各种各样情感的表达。作为家长或大人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小朋友们只是会笑会哭,只知道开心或生气。他们虽然年纪小,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不全面,但小小年纪的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内心多种多样的情感。作为家长应该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地做到正确地关爱儿童。

经过定性分析,笔者对儿童话语中情感资源所占比重最多的原因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人类的天性。表达情感是人类的天性。几个月的婴儿就会用面部表情或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舒服会哭会皱眉,开心了会笑会手舞足蹈。第二,与社会生活环境有关。大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与小朋友的交流也多与情感有关。例如:“宝宝,你喜欢妈妈吗”“宝贝,你不喜欢爸爸,爸爸会伤心的”“宝贝,爸爸妈妈很爱你”等。在这样的环境里,小朋友会自然而然地掌握与表达情感相关的词汇,慢慢地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三,与旅行内容和形式有关。六次旅行的基本主要内容包括:选房子、找食材、做饭、做游戏、帮当地居民做事等。旅行的方式是五对星爸萌娃没有妈妈们的集体旅行。这种独特新颖却带有浓浓生活气息的旅途注定会激发小朋友们内心多种情感的表达。

(二)《爸爸去哪儿》中儿童话语判定意义的表达

判定指对人的性格或行为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一样,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判定系统分为社会尊严和社会许可。社会尊严涉及赞赏(admiration)和批评(criticism),并不会涉及到法律。也就是说,对社会尊严的判定涉及到的一些评价会使被评判的人在他所在的社会中的尊严得到提高或降低,但却与法律上或道德上的含义无关。而社会许可则涉及赞扬(praise)和谴责(condemnation),对社会许可的判定与合法性和道德性有关。比如说,违反社会许可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判定可分为显性判定和隐性判定。

通过对《爸爸去哪儿》中儿童话语的分析,笔者发现儿童话语中包含的判定资源所占比重最小,约为18%。如:“爸爸像猪一样这么打呼噜(Angela:消极的社会尊严判定)”、“天天,你真是好人(Angela:积极的社会尊严判定)”、“爸爸,Angela有点淘气(石头:消极的社会尊严判定)”、“我最担心Kimi了,因为我爸爸老是很凶猛地对我(石头:消极的社会尊严判定)”、“我选郭涛老师,因为他的个性比较适合我这个人,纯爷们儿适合我这个纯爷儿们(天天:积极的社会尊严判定)”、“你的腰功不错啊(天天:积极的社会尊严判定)”、“你真是好帮手(Kimi:积极的社会尊严判定)”、“爸比,这样很酷,战士人(Kimi:积极的社会尊严判定)”、“爸爸做的饭好好吃哦,比所有人做的饭都好吃(Cindy:积极的社会尊严判定)”等。这些实例表明,儿童不仅具有表达情感的能力,而且初步具备了判定他人性格或行为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具有的这种初步判定的能力只涉及到对社会尊严的判定。由于小朋友还没有形成对法律或道德的认知,也就不具备对社会许可判定的能力。

经过定性分析,笔者对儿童话语中判定资源所占比重最少的原因总结出以下两点:第一,儿童认知范围的局限性。五位小朋友中最小的Angela是4岁,最大的石头是6岁。显然,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还没有形成对法律或道德的认知,也就不具备对社会许可判定的能力。第二,儿童语言能力的局限性。虽然小朋友能够对他人性格或行为作出有关社会尊严的初步判定,但小朋友掌握的有关判定的词汇量有限,而且组织句子和话语的能力有限,这使得小朋友在很多情况下难以用语言对他人的性格或行为进行判定。

(三)《爸爸去哪儿》中儿童话语鉴别意义的表达

鉴别是指人们对事物或现象价值的评价,与美学相关,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可以把鉴别看成是被制度化了的一系列人类对产品、过程和实体的积极或消极的价值观。因此判定评价人类的行为,鉴别通常评价制造的或自然的物品以及更抽象的结构。当人被看成是实体而不是能做出行为的介入者时,对人可以是鉴别而不是判定。鉴别可分为三个子范畴:反应、组成和评估。反应是朝向人际的,描写语篇在读者/听者/观看者情绪上的影响;组成是朝向语篇的,描写一个物品的复杂性和细节;在评估这个子范畴下根据各种社会常规来评价物体、产品和过程。

通过对《爸爸去哪儿》中儿童话语的分析,笔者发现儿童话语中包含的判定资源所占比重约为39%。如:“真的是大户人家,牛气,太牛气了(天天:对房子的鉴别)”、“你太胖了,你太重了(天天:对Angela的鉴别)”、“这家更豪宅,豪宅死了(石头:对房子的鉴别)”、“我的这个不听话,我的这个老是不飞(Angela:对天鹅的鉴别)”、“我的新箱子真漂亮(Angela:对箱子的鉴别)”、“兔子好可爱啊(石头:对兔子的鉴别)”、“不要,这一点都不酷(Kimi:对衣服的鉴别)”、“不好吃,一点都不好吃(Kimi:对郭涛所蒸南瓜饼的鉴别)”、“这里真的有我们北京没有的东西(Cindy:对云南普者黑自然风貌的鉴别)”、“你这个小美女,你也是小美女,你是最乖的小美女(Cindy:对Angela的鉴别)”等。通过对鉴别资源例子的分析,发现儿童的鉴别大多存在重复,因为小朋友对世界万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当他们遇到新事物时,会竭尽全力地去表达自己对它们的看法,由于好奇和新颖,小朋友也就会有意或无意地重复自己的表达。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话语中情感资源和鉴赏资源所占比重差距不大。原因在于:小朋友不仅喜欢而且具备表达情感和鉴别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通过对《爸爸去哪儿》中六次旅行即十二期节目中孩子们的语言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儿童话语中包含大量的态度资源。经过定量分析,得出其中情感资源所占比重最大,为43%,其次是鉴别资源,占39%,所占比重最小的是判定资源,为18%。经过定性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主要在于儿童语言能力在情感、判定和鉴别资源分布的差异性以及儿童对特定领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此外,通过对儿童话语的分析,很明显的一点是,小朋友对他人性格或行为的判定以及对事物价值的鉴别与他们对情感的表达在有些时候是相通的。因为情感、判定和鉴别的关系是:情感居于中心,判定和鉴别都可以看作是体制化了的情感。而且,只有人的情感受到了影响,才会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判定,对事物进行鉴别。

结语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选取了《爸爸去哪儿》儿童话语中具有态度意义的话语资源进行分析,发现在《爸爸去哪儿》的儿童话语中包含了大量的态度资源,其中情感资源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鉴别资源,所占比重最小的是判定资源。并对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体现在儿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这两个方面。将评价理论应用于儿童话语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评价理论的实用性和阐释力,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丁建新,沈文静.边缘话语分析: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17—20.

[2]Halliday, M. A. K. Antilanguages[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76,(78).

[3]Giblett. R. Children Language as Antilanguage[J].Neophilologus,1991,(75).

[4]Butler, T. Exploring the Antilanguage of Gangster rap[J].SECOL Review,1995,(19).

[5]Tseng, M. Y. Symbolic Discourse: Mystical Writing as Antilanguage[J].Language and Literature,1997,(6).

[6]Baker, P. Polari: the Lost Language of Gay Man[M].London: Routledge,2002.

[7]丁建新.作为社会符号的“反语言”——“边缘话语与社会”系列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10,(2):76—83.

[8]廖益清.社会性别的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外语教学,2008,(5):23—26.

[9]侯丽娴.觉醒与疑惑——从“妇女主义”看艾丽斯·沃克的“日用家当”[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2):155—159.

[10]Martin, J. R. &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2003.

[1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2]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1994.

[13]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猜你喜欢
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爸爸去哪儿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He For She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汉乐府诗《将进酒》英译文之语篇纯理功能分析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研究
评价理论视角下《香水》中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