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提出了符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际的实施方法和模式,建立了大学英语口语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口语技能做出了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通过多元化口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开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并带动了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进步,同时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团结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3-0009-01
1.问题提出
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对大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技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将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1]针对现阶段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施现状,本次研究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英语口语教学需要轻松的语言交际环境,而对于目前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中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口语的时间较少,课上课下学生说英语的氛围都不浓。2.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对口语表达缺乏自信。虽然大学生学习英语已有八九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语言基础仍然薄弱主要表现在词汇量小、语音语调不规范、用汉语的思维构建英语句式;同时学生习惯了以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愿说、不会说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口语评测体系不完善。目前大学英语的评测的范围主要是在写作、听力、阅读和翻译上,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评测没有建立完整和系统的体系,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
2.研究过程
2.1准备阶段。
教师首先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无记名的《英语口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方面的情况包括学习目的,方法、水平以及英语口语课堂的期望和想法。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口语多元化的含义和本次研究的意义,让学生对研究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其次,向学生介绍多元化教学的目的、工具、方法以及内容,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实验活动;然后介绍各个环节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并共同制定各项评价列表和相应标准。
2.2实施阶段。
教师按照班级进行小组划分,5-7人一个小组,在实验初期,考虑到学生对口语的积极性还未完全调动,各项口语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小组进行,以小组计分和评比为主,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相互学习,树立口語表达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步进行,开展小组合作的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创新和个人展示,并进行个人评分并建立学生口语作品库,定期进行优秀作品展示。这种向同伴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降低对口语表达的自卑感和焦虑心理,鼓励学生从敢说到想说,最后达到会说的水平。
评价内容分为课上口语表现和课下作品完成两个方面。教师首先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内容确定每个单元的中心任务,然后中心任务组织课上课下的相关口语活动。课上口语表现主要针对学生回答相关任务问题、小组合作展示活动(辩论、朗读、写作、阅读),课下作品主要是在单元主题内容下进行的故事叙说、主题演讲、电影配音、英文戏剧等。
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个人评分标准和小组评分标准。个人评价标准从语言的准确性、语言范围、话语的长短、连贯性、灵活性和适切性六个方面,按照A+、A、B+、B、C+、C、D进行评价。小组评价标准从任务达成、展示语言、小组协作、小组创意、小组精神五方面按照1-5分计分。根据各项口语活动的侧重点,教师将评分标准再进行细节化划分,如制定课前5分钟口语个人展示评价表,把学生作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也划入评分项目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运用口语的交际情景。
3.研究结果分析
为检验此次研究项目在实验班级的实证性实施效果,教师随机选取了实验班62名学生,在实验初期和末期在口语技能方面进行了测试,有效测验成绩58份。评分由课题的研究小组的实验教师执行,评分教师经过培训后参照标准样本对考生的答题表现进行评分。试题分为总共四个板块,每个板块5分,总分为20分。四位老师按照评分标准同时给分,取平均分,最后将分数转化为A+、A、B+、B、C+、C、D七个等级。
从各项口语任务得分数据分析显示,学生的口语各项能力有整体提高,其中短文朗读、简短回答、个人陈述和小组互动平均分分别提高0.38、0.21、0.30和0.17分,其中学生的短文朗读和个人陈述提高较为明显,这说明学生朗读的流利度和准确度有显著提高 。从学生口语测验等级结果显示,学生A+、A、B+段人数急剧上升,其中A+人数从无到有,A和B+人数分别增加9人和11人,学生的口语等级整体提高很快。C段人数将为零,B和C+段的人数减少4人和17人,说明等级较低段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注重语音语调的练习,在单词学习和课文文本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并及时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用集体鼓掌和小组或个人加分的形式,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要求全员参与英语口语展示活动,选取自己喜欢的话题或体裁,让学生轻松的说英语。学生在准备和展示过程中尝试着自己收集英文资料、进行语言组织,对学生的英文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在口语测试的四项任务中小组互动提高不是很明显,这表明学生的合作练习还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与同伴有更多的交流, 在交流中要注重内容的切实度和可延续性,让口语对话完整而丰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9).
作者简介:徐悦(1985-),女,汉,湖南常德,讲师,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