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路径探析

2018-05-30 03:36赵敬东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新常态

赵敬东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的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环境也迎来了“新常态”,并形成了新的变化特征。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实施路径,积极顺应“新常态”的发展变化和需要,以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常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新特征出发,就“新常态”做出重要阐述。“新常态“频繁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已经成为中国制定宏观政策的背景依据,引发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者即将发生诸多变化,对政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政治生活进入.个新的阶段,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变化始终影响着社会思想和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常态”。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m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出台,是我国顺应“新常态”,颁发的系列的纲领性文件,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新常态”作为常态思维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展着影响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立德树人新常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努力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新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因此,在新常态下,探索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新常态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的新特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进人一个新阶段。

(一)新的环境对“形势与政策”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后经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局势更加复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一轮的冲击。一方面,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加强,削弱了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思想的认同意识。政治多极化使得西方强势价值观不断渗透到到大学生思想,引发部分大学生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多元化。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大潮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消极的作用,甚至对大学生“三观”产生了扭曲。

环境对政府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或提出的要求具有导向性影响。当消极的环境影响或者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时,政府就会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导向功能。比如,《意见》的出台,就是政府顺应新常态,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的导向行为。《意见》明确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新常态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必须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要求,创新性地改革,强化教学效果的实效性,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信息网络化对“形势与政策”课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大学生思想日显开放化和多元化,政治教育环境逐渐复杂和多变,新媒体已经彻底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快捷性等特征,正影响着大学生价值的构建和文化的认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占20.6%相关研究指出.大学生思想观念受互联网络的影响与冲击日益严重[2]。这些趋势的持续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使得他们呈现出价值取向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心里失衡等新的问题,这对“旧常态”长期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网络化是把双刃剑。”“形势与政策”课如何迎难而上,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把“形式与政策”课内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新的教学模式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形成冲击

近年来,“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123”模式(明确一个宗旨、选择两种渠道、搭建三个平台)[3]、参与式授课模式[4]、模块化教学模式(课堂讲授、专题报告、社会实践、视听教学、第二课堂)[5]、教学双主动模式[6]、复合型互动教学模式[7]、视频教学模式[8]、“梯进式”教学模式[9]等竞相产生,引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领域的极度关注。

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越来越倾向于综合化和多样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受到广大教育者的追捧。“微课”因其短小精悍、形式新颖、目标明确等特征,备受广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青睐。新型在线开放课程“慕课”(MOOC)模式,正在引发一场教育革命。“旧常态”下长期形成的教师课堂讲解和阅读纸质材料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常态的需求。

新常态倒逼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顺应新常态。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大,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特征和行为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在支撑教学理论和教育目的效果上,显得日益无力。

二、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一)现实需求与实际效果矛盾凸显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争夺舆论阵地、保证主渠道畅通的一门必修课程[10]。但从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密切联系现实、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等特殊性。同时,没有统一的教材和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受“学科”“专业”思想的约束,很多高校缺乏缺乏学术研究氛围,课程被边缘化。比如,课程安排在选修课时间段、任课教师多是辅导员兼任等,课堂的质量和吸引力大打折扣,学生对课程的排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课堂同质化现象仍未解决

在实际调查中,超过60%的学生不喜欢“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尤其是内容缺乏特色化。一是教学方式单一,多是理论教学,授课为主,部分教师深刻缺乏灵活和生动性,上课就是“三合一”(读一下课件、看一段视频、备一份讲稿);二是教学组织形式不科学,多是大班上课,师生的互动收到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正常发挥;三是教学手段同类化,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无法有机结合,多是流于“简易”现代化教学手段。四是教学内容陈旧,吸引力不强。因此而带来教学说服力不足、教学效果受限等问题。

(三)现代媒体仍未彻底融入课堂

网络时代海量的信息、互动式的表达影响着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尤其是自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自由互动开放的平台,信息庞杂,真假难辨,嚴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与信息认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如何利用网络化教学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主动关心国内外时政,善于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的氛围尚未形成。当然,这与教师个人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也需要提升也有很大关系。同时,高校形势与政策的主题教育网站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三、新常态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切实承担起“形势政策”课的责任使命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以学生能力提升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适应新常态变化,做到两个“符合”。一是教学理念要符合教育教学方针,从服务大局着想,站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认识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深刻含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二是要符合“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形势与政策”课放在高校的整体工作中考虑,形成程课程对学生有更强的约束力,进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具体而言,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每年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实施教学,规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把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内化为学生的思想。

(二)更新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一直以来,为切实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党中央、教育部十分重视“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先后颁发系列重要文件,出台系列具体措施,创新系列实施办法。2004年,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的举措,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逐渐走上制度化的轨道[1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指出,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因此,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的需要和党中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更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是以解决学生困惑为切入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灵活、多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师要深人了解和掌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疑惑,抓住时机,多管齐下,剖析并释解学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引导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二是适时掌控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开展教育教学,又要善于吸收、借鉴新型教学模式的先进性,满足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同时,教师要坚持教学模式的创新,主动迎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的挑战。

(三)深倔教学内容资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体系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参照教育部每年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来确定,为此要进行科学分析,搭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因此,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从两个层面上努力。一是利用各种载体和手段,结合实际,寻求学生内心需求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国际形的势发展和变化,把握大学生对热点、难道的兴趣点,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常讲常新。二是善于挖掘“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说服力。要挖掘正面的历史典故、百姓日常生活的典范、社会改革的典型等方面的内容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用生动、鲜活的语言,讲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好,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和使命。

(四)提升教师素质,保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

教师是增强“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成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政治性、思想性、时效性强等特点,这对任课教师的素质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新常态下,发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贯彻始终,立德树人依然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将对教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课堂依然是“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主渠道,教师依然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这是“形势与政策”充分发挥功能的人力资源保障。只有不断强化教师队素质,才能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师的准入、培养、管理、薪酬分配等保障制度,激发他们的师德内化、潜心治学、自觉创新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升教师利用新媒体的能力。积极引导教师主到接纳、适应、掌控新媒体,拓展教育空间,探讨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五)完善评价体系,科学规范教学实效检查标准

“建立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12]“形势与政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效果影响着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的发挥,是一种督促的手段,目的在于检查教学实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就强调,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明确考核办法,提出灵活的考核方法。首先,要坚持定量化与定性化评价相结合。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性,设置具体评价指标,能定性分析的要分析的透彻,不能定性分析的,要通过一定形式进行定量化的描述,通过定量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坚持考核的多样性。要把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社会实践三部分考核结合相结合,合理分配比例。第三,坚持课程教学评价形式的科学性。既要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又要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既要自评、互评、他评,又要引进社会评价。

(六)改进教学方法,迎合教学主体多样性需求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貴在得法。”“形势与政策”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教学方法得当与否影响着它的教育价值,关系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生命力。当代大学生一群活泼的青年,富有个性.持有自己独到见解。但是.他们尚未形成独立、客观、全面评价事务的能力,遇事容易冲动,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不断受到冲击,价值观扭曲,多元化思想并存,师生获取信息的不平衡性加剧,传统的那种呆板的课堂讲解、不重视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等“不接地气”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激发这群大学生的兴趣。同一问题的探讨,师生难以形成共鸣,因此,适应“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新常态,我们提倡多元化、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方法[13]。一是摒弃传统的弃灌输式、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模式,结合大学生的喜好,综合运用启发性、互动式、实践性、研究性等教学模式,力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教学。通过微信、微博,博客、QQ群、论坛、虚拟社区等媒介平台坚持网络舆论引导,准确解读重大事情、形成正面网络教育的氛围。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单一的力量无法奏效,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既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又要学校全员育人功能的发挥。同时,“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参与者,要紧随社会形势的“环境生态”,勇于创新方法和思路,这样才能真正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有关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M]//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高丽,张建学.基于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2):64-65.

[3]余精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97-99.

[4]柏贞尧,王培.从“因材施教”到“教学相长”——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式形势政策课授课模式”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73-75.

[5]王雪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探索——以“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133-135.

[6]王宝林,殷倩.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双主动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18):108-110.

[7]许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复合型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3,(1):55-57.

[8]王建利,王红英.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视频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10):117-118.

[9]张吉吉.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梯进式”教学模式构建[J].经营与管理,2014,(2):155-157.

[10]李霞.微媒体语境下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1-63.

[11]刘贵芹.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39-43.

[12]杨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35):185-186.

[13]王春雨.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6):86-89.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新常态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