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涛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组成部分,已成为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促进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教学改革 师生互动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进行更加深刻和更加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掌握正确的分析形势的方式和方法。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决定了个人成长的空间,攸关学生成长成才的前途,其影响具体而深远。因此,需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进而深入了解和准确研判国内外发展大势。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仍为“灌输式”,多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听讲为主。在授课内容上,仍以相关政策的宣讲和解读居多,如果对讲授内容未能读懂、吃透,往往容易跌入“照本宣科”的怪圈。当前在校大学生中,“90后”、“95后”已成为主体人群,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迫切需要“互动式”的教学加以疏导。
2.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多数学生都将完成学业作为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多将专业课程的研修作为学习生涯的核心。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陷入“功利心”的泥沼,对未来就业和深造有益的课程,就多付出心力,投入更多的关注,容易忽视通识性课程的潜在作用。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成绩无关,不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
3.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固定的配套教材,课程时效性强,变化性大,这就对教学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目前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人员主要由学生工作队伍的教师组成,他们在日常承担着较多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工作压力大,任务较为繁重。这也给授课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了难度。同时,因为师资队伍多为“兼职”,直接影响到对课程建设的投入度和关注度。
4.考核评价体系的缺陷
在课程考核中,仍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考核的形式以试卷作答和撰写课程论文为主。这往往误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以记忆知识点为主,以死记硬背应付答题,更有甚者以上网抄袭来完成论文。而当前,对任课教师的考核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授课质量的监督和评价体系还缺乏应有的完善,教师的教学投入还缺乏制度的约束和激励。
5.课程保障与支持乏力
要拓展授课内容,丰富授课形式,可以采取校外专家讲学、知名人士报告和实践教学等形式。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这就要求学校对“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活动给予更多的保障。与此同时,因为授课形式的多样化,对课程的场地、仪器、设备,乃至学生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进的举措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始终应主动面向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时事热点与难点问题确定教学要点,深入分析和解答学生关注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攸关个人发展的现实问题。
新媒体技术传播的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时效性和交互性强,并能与传统媒体兼容互补,为“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此,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利用多种平台加强互动
选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是决定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课程实际和具体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优化教学效果。
新媒体技术已成为获取与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离不开信息的共享,只有打破师生之间、课堂内外的壁垒,才能使得信息的共享简化而易行,极大地提升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在课外,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微信群、QQ群、微博,或开辟专栏和直播频道等途径,与学生广泛交流,满足学生在业余对学习的需要,使教学过程更加连续和生动。这些新媒体平台是当代大学生熟悉并广泛使用的,也便于学生们利用其与教师进行互动,接受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授课内容通过影像、图片、声音等形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等应用软件,营造多元互动的教学场景,在师生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碰撞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性。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培养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利于教师获得更多的信息反馈。
2.提高学生的认同和参与
当代大学生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大都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完整而自由地表达本人的观点,并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然而,在当前“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践中,类似的诉求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参与其中。新媒体技术及相关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载体,不但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而且可以在进行人际交往的同时,较好地满足其精神需求。
当前,通过新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外给予学生更多的教学参与空间,也应鼓励学生在课前和课后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教师展开互动,突破课堂教学时长的限制,完整地展示自己的观念,提高学生的满意度。通过新媒体技术,学生可以灵活地利用课外时间,拓展课堂所学,分阶段、分层次地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学习和调研,满足求知欲,为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微信等形式,可以扩展自己思想和观念的展示空间,在“朋友圈”与微信好友通过评论与转发等方式进行互动,增加社交往来,增进师生之间、亲友之间、乃至与陌生人之间的相互了解。通过相互认同的平台,营造更为广阔的人际关系网络,在更加宽广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提升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和认同感。
3.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要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队伍的优化配置,就要积极打造“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对学生的关注点及思想动态有着真切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是“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要的师资力量。为了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专职教师的比较优势,鼓励其深入研究课程建设,细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立足理论前沿,及时产出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要发挥辅导员近距离接触学生的优势,通过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媒体平台,聚焦学生思想动态,把“国家大事”与学生的“个人小事”有机结合起来,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确定符合学生切实需要的教学重点。
为适应新常态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需要,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的优秀人士担任兼职教师,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请他们走进课堂,将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工作实践相结合,进而开展生动的教学。由此,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需求,通过直观的、与一线人物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也可以选派“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教师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和挂职锻炼,增强其对一线的真实感受,擢升实践能力,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进而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保障,考核的内容与方式方法是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信号灯。为此,要妥善利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优化原有的考核体系,以满足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一是要实现由过分注重结果的评价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方式转变。要突破单一的结果性考核,转向对“形势与政策”教学全过程的考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程专题,综合运用网络热点公开讨论、课程论文网上互评等方式,形成全过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机制。
二是要改变单纯以理论研究为目标的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应用与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授课内容布置调查任务,鼓励学生开展网络调研,撰写报告;在微博和“朋友圈”等平台就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听取更加多元的意见,进而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因此,应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际应用能力纳入考核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是要综合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考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重大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与团委和宣传等部门协同,通过演讲、网络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进而提升对政策和理论的认知水平。
5.加大课程建设投入力度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程,学校理应在课程建设上确保最基本的投入。首先要保证基本的学时数。与此同时,其学术地位应得到认可,其经费投入就不能明显少于其他课程。学校的领导班子应根据课程建设的实际,对网络教学和实践平台的构建予以必要的经费倾斜,并对各部门进行统筹协调,使与“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相关的部门与单位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同时,学校领导可以通过网络等平台,接收各界对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的意见与建议,力争发挥课程的最大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娟,巩志娟.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创新探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2]黄莎.学科视域下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研究[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3.
[3]肖慈远.新形势下增强工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周妍.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11.
[5]罗飞.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研究[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