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三政治非选择题备考的 困境与应对措施

2018-05-24 10:21林凡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三政治备考解题能力

林凡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三政治非选择题备考中学生普遍存在审题解读信息能力不足、答题分析表述能力不足、时间分配掌控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强化基础知识,奠定答题根基;明确解题结构,探索解题规律;合作出题练题,培养时政素养;自改自评自讲,精准高效解题等应对措施,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复习策略和实施方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应试能力,提升解题有效性。

【关键词】高三政治 备考 非选择题 解题能力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B-0152-02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更强调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更重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发现问题的探索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这些能力要求也体现在当前的高考中。以 2017 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例,强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要求。可以看出,注重基础知识、综合能力考查和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科目高考的基本方向。

高考政治非選择题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还要积累丰富的时政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时间分配和把控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考试技能等多重能力水平。在高三备考中,因为时间紧迫、课业繁重、计划不周等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出现基础知识不扎实、应试技能薄弱等问题,从而在复习和考试中成效不佳。因此,在高考政治学科的复习过程中,要围绕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针对性训练,提高基础知识水平和基本应试技能水平,从而提升非选择题解题能力。

一、高三政治非选择题备考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三政治非选择题备考中学生普遍存在“三不足”,即审题解读信息能力不足、答题分析表述能力不足、时间分配掌控能力不足。

(一)审题解读信息能力不足

1.不会审设问。设问是解非选择题的第一步,很多学生为了赶时间,常常快速略过设问,不能精准提炼有效条件,导致没有按要求展开分析表述,甚至完全偏离设问指向。如“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设问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少学生错审为整个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错答第十课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内容。又如,设问类型是措施类,但很多同学表述很空泛,没有结合材料信息答出具体措施,脱离了高考的要求。

2.不会审材料。通常情况下,非选择题的材料设置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但大部分学生是凭感觉找要点,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不能理性划分材料层次,导致容易忽略关键词句,从而偏离材料,分析错位的情况很普遍。

3.欠缺理解力。高考政治非选择题从一个时政背景出发,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展开,要求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对时政材料积累不足,对课本知识掌握不到位,会导致读不懂材料,用不准原理,难拿高分。如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很多学生分不清“审计监察”和“检察院”的区别。不了解“负面清单制度”的时政背景,就无法联系到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知识。

(二)答题分析表述能力不足

1.原理运用不准确。由于对设问和材料的分析理解不准确,选择了错误的原理知识,或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表述不够科学规范等,出现知识性失分。如材料中“领导核心”指向主要矛盾,错答成“矛盾的主要方面”;应用“对立统一”知识,却选择了“两点论和重点论”。

2.材料分析不到位。在答题表述时,不少学生出现原理材料相分离,或者完全照搬照抄材料,缺乏自己的分析,以及不符合设问指向要求等情形。

3.逻辑层次不明晰。这是在答题表述中较高的要求,也是大部分学生面临的提升难点。高考参考答案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学生没有把握到这一点,容易出现框架结构混乱、推导关系偏差、主次轻重不分、表述重复啰嗦等问题。

(三)时间分配掌控能力不足

1.文综三科时间分配不合理。高考政治是与历史、地理三科合卷考试,很多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习惯“钻牛角尖”,不会随机应变,容易因浪费时间而失分。

2.答题表述不够简练。政治非选择题文字量相对较多,学生担心抓不住要点多答广答,导致其他题目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作答,造成写不完而大量失分的情况。

3.限时训练意识不强。日常训练中,学生没有树立限时做题的意识,仅以“做完题目”为目的,忽视其在考试中的时间限制,失去了训练的有效性,导致在考试中手忙脚乱。

二、高三政治非选择题备考的应对措施

(一)强化基础知识,奠定答题根基

分析近年来高考趋势,能力考查已经上升到主体地位,但考纲中的所有能力要求依然是对基础知识识记、理解、运用的表现。因此,高三复习的首要工作,就是强化基础知识,奠定答题根基。具体做法是:分阶段要求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基础知识。例如,一轮复习(8 月-次年 1 月)时,根据课本,结合考纲考点,强调识记、理解考点,并能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二轮复习(2-4 月)时,着重强化对高频考点、小角度考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三轮复习(5-6 月)时,强调区分易混易错知识点,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查缺补漏,完善知识框架。

通过这一举措,学生在充分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进行非选择题训练,可以识记更牢固,理解更到位,分析更准确,表述更科学,用语更规范,尽量不在知识表达上丢分。

(二)明确解题结构,探索解题规律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的试题结构具有较统一的模式,解题时应准确把握“审题”和“答题”两个板块。审题上,要找出设问的四要素、划分材料层次、寻找关键词句;答题上,要注重“课本+材料+时政”的结合。因为近年来广西高考基本采用全国 2 卷和 3 卷,可以给学生汇编印制近 5 年全国卷,从历年真题中探寻解题规律。在整个高三复习进程里,要求学生反复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掌握共性,提炼解题技巧。另外,还要进行类型题专项训练,强化不同类型题的解题要求,如“原因类”要注意从“必要性”“重要性”多角度分析,“意义类”要考虑“当前意义”“长远意义”“对不同主体的意义”等。

通过这一举措,学生能较好地解决忽视设问、抓不住有效设问条件,不会审材料、把握不好材料关键词句的难题。同时,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技巧,解决了逻辑关系不清、推导能力不足、表述啰嗦等问题。

(三)合作出题练题,培养时政素养

高考政治科目具有强烈的学科特点,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立足于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在高考非选择题中,材料通常以一个当年热点或长效热点作为考查背景。这一命题特点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时政知识,提升理解时政背景、掌握命题人意图的能力。因此,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时政素养。例如: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当前国内国际热点,整合材料,参考高考题的模式,从其中一个角度进行设问和作答,通过 PPT 向全班展示小组成果,并由其他同学对该题的设置提出看法、补充;还可以提出进一步要求,全班同学限时 8 分钟完成出题小组的题目,再由该小组讲解答案构成,其他同学提出疑问和补充。例如:2017 届 11 班学生在一年时间里,以“夏季达沃斯论坛”“居住证暂行条例”“国产电视剧走出去”“走進互联网+”等国内外时政热点为背景,设置了共 52 道非选择题、84 个设问和答案。

通过这一举措,学生学会主动关心时事,积累相应的时政素材,提升时政敏感度,从而更快地理解材料,抓住有效信息;同时,能培养学生主动研究高考题目,探索出题和答题规律的能力;另外,也能培养学生限时解题的意识,在有限时间里快速调动知识,避免重复、啰嗦表达。

(四)自改自评自讲,精准高效解题

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可以创设一个让学生充分利用除了教师与教材以外的资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借鉴的学习环境,从而打破原有思维桎梏,开阔思维境界。具体做法一:针对某套已完成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参考答案进行审题、答题方法的总结,同时提出疑惑之处。全班同学提出看法和补充,教师解答疑惑。具体做法二:将已改卷完毕的几次试题答题卷交叉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分析某同学几次答题中的优点和不足,探寻共性,提炼规律,并进行全班分享,相互借鉴。具体做法三:将没有改卷完毕的某套月考试题答题卷交叉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定该题评分细则、评改全班试卷,之后派出主讲人解释评分细则,总结改卷情况,提出解题建议。

通过这些举措,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改卷评价、自主讲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调动了学习热情,真正领悟了解题的方法技巧,提升了解题能力,达到精准、高效的解题效果。

总之,高中政治学科任课教师应始终坚持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探求解题规律,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提升技能。同时,应认识到对学生应试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一次次运用和总结,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直面问题,提升能力,笑对高考。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2]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Z].2004

[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Z].2016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高三政治备考解题能力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探析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探讨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的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文题立意解析与备考探析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
创设高三政治复习高效课堂
基于应试能力培养的政治复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