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凤
摘 要: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营造良好氛围、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精准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理清思路,适度运用教辅工具、帮助学生突破思维,拓展训练域度、历练学生解惑能力。
关键词:数学;务实;课堂;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8-0034-02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求真务实是课堂教学最朴素的追求,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展开精细化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给予不同的教学启发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展开求知探索。教师要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解决问题的正轨,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形成扎实的数学认知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精准引导启发、适度运用教辅工具、拓展训练域度,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设计,势必给学生带来触动和启发,激活学生的求知灵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多元互动。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给学生主动发言的机会,还要鼓励学生展开质疑活动,甚至与教师进行争辩。在以往的教与学互动中,学生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这是和谐课堂氛围难以建立的制约因素。如果教师能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式互动,自然能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认识容量和升”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容量的含义和升的概念。教师先拿出两个杯子,说道:请大家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一个盛水会更多一些呢?学生给出判断后,教师给两个杯子灌上水,然后得出结论:两个杯子不一样大,这说明容量是有大小的。就这样,自然而然引出容量的单位“升”。接着,教师给学生展示1升的容量大小:用量筒量出1升水后,让学生将这1升水分别倒入几个茶杯。当学生对“升”这一容量概念有了认知后,教师设计估猜活动,拿出几个大小、形状不相同的容器,让学生估猜其容量大小,然后进行现场验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互动气氛热烈。在估猜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参与,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前期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升”的概念,特别是让学生亲自操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的估猜训练活动是对学生认知的进一步验证,也给学生带来了交流互动的机会,在热烈的互动中,课堂教学渐入佳境。在此教学中,教师没有动用多媒体教辅手段,只利用几个容器便将课堂带入理想境界,这符合求真务实的特征。
数学带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別是一些概念、原理等,容易成为制约学生学习的瓶颈。对此,教师要在关键教学环节进行巧妙引导,为学生规划清晰的思考路线,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跟上课堂节奏,深入到问题核心,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而案例解析、数据分析、类题对比、悬疑设计、反向推演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思维启迪,促使学生思维觉醒。
在“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教学中,试商是教学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关键。教师先给出例题:学校来一批图书,共480本,全校共30 个班级,如果平均分配,每个班级能分多少图书?教师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得数大约在什么范围?学生们通过讨论给出结论:这个数应该在10~20之间。然后,让学生用笔计算,并提醒学生注意操作步骤。学生笔算后得出结论:16本。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讲解操作步骤。学生又是一阵热议,纷纷讲述自己的个性操作。最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的知识点。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先用例题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操作,然后由学生总结操作步骤,从而为学生提供梳理思维的机会。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这个设计是非常有价值的。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其自身特点,教师需要做出准确判断,才能提升教学引导的适配性。如果教师的教学引导科学有效,学生的学习思维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大大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抓不住启动学生思维的角度,即使引导设计非常巧妙,也难以与学生形成认知共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多种教辅工具,如三角板、挂图、多媒体等。运用这些教辅工具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度分析,为精选教具提供信息参考。如今,多媒体已广泛运用于数学课堂,如何做好多媒体的适度运用,是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媒体能够将图片、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以最为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冲击。但是,多媒体运用呈现泛滥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多媒体的介入,一些教师不再板书,不再画图,不再运用其他教具进行演示,所有操作都交给了多媒体,这显然是多媒体的过度使用,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例如,教学“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列出一组口算算式,让学生对加、减、乘运算进行复习。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并引导学生解读图片信息:这是一家超市,小敏来买学习用具,先拿了4个笔记本,又拿了1个书包。图片显示出笔记本和书包的价格。试问:小敏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并要求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们经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后,分别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笔记本的价格是6元,3个笔记本,就是6×3=18(元),一个书包是20元,一共用20+18=38(元),小敏一共需要付款38元。”“小敏共买两种商品,可以列出综合算式:6×3+20=18+20=38(元),小敏一共需要付款38元。”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推演思路进行点评,并总结出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规律:算式中出现加法、减法、乘法,需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给学生带来直观感知的机会,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顺了思路。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将个性解读思路展示出来后,教师再进行方法规律的总结,以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认知。可见,构建学生的学习思维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在推演中逐渐掌握运算规律。显然,这符合学生数学认知构建的诉求。
数学训练设计不能追求数量,而是要通过典型问题的追索,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训练内容筛选和训练形式创新方面要做出积极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认知和成长的机会。特别是实践操作训练,更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实地观察、走访调查、实践操作、数学游戏、信息搜集、案例解读、信息整合、问题设计、课堂展示等,都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强度,全面塑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教师设计了一个调查训练任务,说道:“我们班同学爱好特别广泛,有喜欢音乐的,有喜欢美术的,还有喜欢体育的,现在要求大家针对我们班同学的爱好情况展开走访调查,并将调查数据以条形统计图形式展示出来,最多可列五个条形。”学生拿到训练任务后,先制作一个统计表,然后进行实际调查,并对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制作成条形统计图。教师对学生的统计图及时给出评价,并挑选一些优秀统计图在班级进行示范展示。这样的学习,使得课堂学习气氛浓烈,学生收获颇丰。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设了一个实践性训练任务,这是比较有创新意味的。学生往往对实际操作训练有极大的兴趣,这是教学训练设计最需要关注的切入点。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筛选实践活动形式,为学生量身定做操作内容,给出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精心设计,会给学生带来生动、鲜活的体验,能顺利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极大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们的数学认知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呈现差异性。对此,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学优生往往具备较强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无须教师特别指导。教师需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中低阶层学生群体上,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为学生带来更多主動认知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打造务实课堂,应该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自觉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良好的契机。
[1]冯丽娜.小学数学专题研究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彭国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