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14 15:02罗思思林幼文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

罗思思 林幼文

[摘要]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建立政府与行业部门、职业院校、项目教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结合、社会资源融合互通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其践行路径为:以学习为主要标准,实现人才的分层次选拔;以实践为依托,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以竞赛为载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以制度和文化为支撑,将示范和辐射相结合,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 五位一体 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罗思思(1984- ),女,广西玉林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林幼文(1974- ),女,广西宾阳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广西 北海 536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9-0074-04

为了顺应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我国逐渐加快了经济结构改革的步伐,逐渐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目标挺进。基于此,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求尽快建成创新型国家。创新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深入到高等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然而,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囊括政策法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研究中心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涵盖中小学各个年龄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可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必须吸收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使创新创业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刻不容缓。对此,职业院校也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其中对于创新创业“五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构建就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

本文所论述的“五位一体”,涵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五位”是指政府与行业部门(主导因素)、职业院校(教育主体)、项目教学(践行平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结合(优势与特色)、社会资源(支持体系);“一体”是指这些因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有机融合、联动互通,共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一)政府与行业部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

职业院校属于知识生产机构,能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研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这并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因素,因为创新创业是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力量在共同努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形式。为了保障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需要以政府和行业部门为主导,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和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国家财政、社会资金整合起来,并设立专项资金,以及丰富的、多样化的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政府、高校、社会各方力量等众多因素耦合联动。

(二)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

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职业院校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切实可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将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首要目标,因此,职业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既有教育框架,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并以此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体体现出诸多优势:首先,职业院校集教学资源、实践基地、教育体系、交流平台等诸多因素于一体,拥有符合创新创业特点的教育渠道,可通过项目实施、科技竞赛、活动开展、团队建设等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其次,职业院校践行产学研深入融合的理念,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的同时,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彰显其创新能力;最后,职业院校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课程体系、考核评价机制、质量监督机制等,能够促进院校提升内生动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进而更好地完成服务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三)“卓越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践行平台

“卓越计划”是我国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而量身定制的教育项目,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先导,助推设计建筑等领域和行业的创新,然后逐步启动“卓越医生、会计师、法律人才等专项培养计划”,以培养各行业、领域拔尖的创新型人才。职业院校不是“卓越计划”的倡导者、组织者,却是这个计划的主要实施者,也因此使“卓越计划”项目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践行平台。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型大学生选拔、具体培养工作实施、教学环境与条件鉴定等方面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及相关社会资源的加入,能够确保“卓越计划”项目顺利实施。

(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体系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完美融合在一起,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主导、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纳入一个具体的内容体系之中,使创造、创新、创业观念融入每一位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首先,应该进行基于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全员教育、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教育、基于学科门类的专业结合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依托院校自身专业特点及优势,以学生为中心、行业为主导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相应的教育监督体系并切实落实;其次,注重每个教育环节的质量,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再次,结合创新基地建设,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搭建平台;最后,教师注重自身能力提升,并从“科研、技能、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实践的比重应该高于通识教育和公选课,科研的比重应该重于专修课。

(五)其他社会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补充

国家积极鼓励创新创业,各大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大力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建立平台型创业学院,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将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产业园孵化聯动,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切感受到创业实践体系各环节的相互衔接;又如职业院校借助优势专业探索“产业纵深化、产教协同性”的新型实训路子;等等。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诸多方面亟待改善,尤其是在政策扶持、相关培训、资金保障、风险防范、氛围营造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创业条件不足、大学生综合素养不高、院校教育内容不全面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具体开展。因此,相关社会资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适时予以补充不可或缺。

二、“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践行路径

如何践行“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是其能否真正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的关键,需要深入探讨。

(一)以学习为主要标准,实现人才的分层次选拔

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教育亦离不开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关系,但又不尽属于专业内容,大多时候所授知识处于交叉状态。职业院校应面向全体学生,以自愿报名、统一考核的方式,将审查通过的各年级学生进行混合搭配,分小组共同组织项目设计和具体实践,按照以成果为导向的原则,将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解构为策略、创意、设计、执行四大板块,由综合项目的引入开始,衔接与沟通校内外资源,参加相关类别的专业设计竞赛,把真实的工作体验融入系统课程教学,推动被教育者从大学生向行业企业工作人员角色转变。由此,大学生可以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践行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教师则以学生具体的设计作品及团队协调能力作为成绩评定标准,并模拟实际公司的操作模式,设立相应职位使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期间,可采用三月一考核的淘汰替换模式滚动运作,在实现人才分层次选拔的同时,以点带面,影响更多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窗口,北海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为电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立的“电子创新工作室”正是按照上述原则开展工作的,不仅选拔出创新创业人才,而且切实做好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传授。

(二)以实践为依托,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

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不仅要熟知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其内化为专业技能,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突发难题。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技能强化。首先,职业院校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学内容为引导,通过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知识传输的办法,将之改变为项目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将学生应用能力提升作为实践出发点,促进创新创业能力从量变到质变。其次,彰显个性,为学生提供层次多元、种类齐全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兴趣爱好与未来职业生涯需求为依据来选择项目,稳扎稳打、层层递进地进行训练。最后,创新创业实践方法需灵活多样,诸如“一帮一”项目培训指导,使学生在项目引领下进行研创活动,这样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才能够让学生运用课堂知识由点到面地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同样以上文提到的“电子创新工作室”为例,进营大学生需按不同年级混合分组,形成互助学习、“传帮带”的氛围,在短时间内提升综合设计能力,然后融入教师与企业的实际项目,锻炼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三)以竞赛为载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劳动者的成功更多是以整个团队成功的形式呈现的。因此,职业院校需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首先,要将实践项目设计、竞赛引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在选拔学生时要注意融入多专业、多学科,以实现项目及竞赛中各个学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使团队成员之间实现互动交流。要将任务细化到每一位成员,使团队成员能够取长补短,激发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在指导大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理论知识灌输的方式,围绕竞赛主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师需重视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困惑、探索未知。如此,不但可以改变以往教与学对立的尴尬局面,也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在竞赛中建构起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师生关系。

(四)以制度和文化为支撑,将示范和辐射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套系统工程,健全的制度保障必不可少。首先,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大学生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工作规范。其次,在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文化建设,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如采取名人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宣传,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这类活动领略到创新创业的乐趣,同时自觉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完成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微信交流、教师问答等,也是进行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不可否认,要使每一位职业院校大学生都拥有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不现实,因此,需采取示范与辐射的方式扩大影响。所谓示范,是指培养拥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典范,并在相关大学生中产生话题效应,然后依据这种话题效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辐射开来。通过“电子创新工作室”等途径的探索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各课程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比其他大学生有了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不仅受到企业的认可,其职位提升速度、薪资收入水平也普遍超过同期毕业生。这些成果不仅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彰显,也是职业院校品牌建设的佐证。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职业院校作为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场域,把握机遇,适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对“五位一体”等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江泳,百里清风,胡剑锋.地方高校“九位一体”双创教育模式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2]马晓君,李春江,张则,等.地方性综合大学“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模式构建[J].经济师,2017(6).

[3]颜晓娟.构建“四位一体”育人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新格局——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6).

[4]吕斌,刘薇,卢琦.大学生创新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大连交通大学图易(TOE)创新实验室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2).

[5]周文姝,黄辉.双创背景下构建大学生“五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0).

[6]赵敬,于泽汇.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視角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5).

[7]刘大俊.创新创业型“项目参与型三位一体”式连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3).

[8]李漪.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6).

[9]孙兆化.“教学—研发—孵化”三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江苏省沭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7(12).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