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8-05-14 20:40金晓琳张丽娜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金晓琳 张丽娜

【摘 要】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9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细节护理干预,n=47)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47)。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KPS评分、ADL评分和GOS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KPS评分、ADL评分和GOS预后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ADL评分和GOS预后评分升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细节护理干预;生活質量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底或脑表部位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剧烈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早期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烦躁不安又进一步加重出血[1]。因次,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减少再次出血的可能,而且有助于患者情绪稳定,对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本院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细节护理干预,n=47)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47)。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48±1.36)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0.11±1.42)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蛛网膜下腔脑出血诊断标准;2)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无明显听力及理解障碍;3)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者;2)合并心、肝、肾及其他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者;3)药物过敏及过敏体质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避免可能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强化细节管理理念: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护士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对细节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培养护士良好的观察力;2)不断完善护理细节规范,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特点和科室护理工作特点,制定该疾病的护理工作流程,每一项流程的制定需专科护士们的广泛讨论和认可,培养她们善于思考和总结能力,以及遵循规范化工作;3)加强特殊患者的交接班管理:对急诊患者、危重患者、手术患者和有并发症特殊患者,各班护士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交班护士与接班护士就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输液情况及所带导管进行记录、交接和双签名;4)深化细节服务,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交谈帮助其加强对疾病的理解,护士不断学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缓解其紧张心理;5)出院后指导:建立个性化护理档案,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护理,肢体康复锻炼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KPS评分、ADL评分和GOS预后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KPS评分、ADL评分和GOS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KPS评分、ADL评分和GOS预后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ADL评分和GOS预后评分升高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肿瘤等引起,其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3]。若治疗或护理不当,极易导致再次出血,加重其家庭及社会负担[4]。研究表明,专业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5]。细节护理干预更加注重细节护理,消除或减少护理隐患,同时运用科学合理、规范细致的临床护理方法,有效规避不安全事件,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6]。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KPS评分、ADL评分和GOS预后评分升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文莹,陶永红,高成,等.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2):141-144.

[2] 王宝凤,姚艳丽.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05):990-991.

[3] 马江帆.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90-91.

[4] 白东艳.干预性护理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245-246.

[5] 马吉芬.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3):1471-1473.

[6] 邢霞,皮红英,毕娜,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5,31(05):718-720.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护理分析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