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摘要】 目的 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4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期间,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住院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综合护理;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48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临床常见危重急症, 在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 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安全性的重要内容[1]。为了研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本院选取收治的4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 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3例。观察组男13例, 女10例, 年龄最大71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35.8±10.5)岁;交通事故伤10例, 高处坠落伤8例, 摔伤2例, 其他3例, 伤后至就诊平均时间(3.1±0.9)h;对照组男14例, 女9例, 年龄最大70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36.2±10.9)岁;交通事故伤11例, 高处坠落伤7例, 摔伤3例, 其他2例, 伤后至就诊平均时间(3.3±0.8)h。所有研究对象均无中线移位、颅内血肿、脑疝等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及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及时止血、抗感染、降颅压、营养神经药物支持及持续腰大池引流等常规治疗。治疗期间,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日常基础护理、药物指导、引流管护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 在加强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生理护理、心理护理、预见性并发症护理等。具体内容分析如下:①生理护理。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 降低其体力消耗量及机体代谢率, 保证各脏器能量的供应, 以便促进患者康复。在护理中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减少不良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床边可配备大小便器以及污物桶等, 定期帮助患者更换被褥、衣物等, 减少生理不适感。②心理护理。为患者安排恰当的床位, 并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病房环境、医务人员资历等。护理人员还需了解患者基本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及病情等, 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 加强心理疏导。并且主动与患者交流, 在交流中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原因、发展、治疗、预后及注意事项等, 并利用成功的治疗案例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③预见性并发症护理。对于昏迷患者, 需密切观察其神志、瞳孔、血压等体征变化情况, 协助患者取头高脚底位, 减少搬动;并将头偏向一侧, 防止出现误吸现象,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现象需及时向医师报告, 以便给予对症处理;积极帮助患者排痰, 对于排痰困难患者给予吸痰处理。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降低压疮发生率。
1. 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对其住院舒适度进行观察, 可分为高度舒适、中度舒适及低度舒适等标准。
1. 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5分:患者生活与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存在轻度缺陷;4分:独立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需在保护下工作;3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需要照料, 存在重度缺陷;2分:植物生存状态;1分:死亡。其中4~5分可视为良好;2~3分可视为差;死亡。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预后评分良好率为82.6%(19/23);对照组预后评分良好率为60.9%(14/23), 观察组预后评分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脑梗死1例, 脑积水1例, 脑动脉痉挛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0%(3/23);对照组出现脑梗死3例, 脑积水2例, 脑动脉痉挛2例, 压疮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9.1%(9/2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3 两组患者住院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住院舒适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脑外科疾病, 主要是由于颅脑损伤导致的, 其中在重度颅脑损伤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占30%~40%, 且常合并其他颅内损伤病灶, 具有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且死亡率高等特点[2]。因此在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同时, 还需加强其护理干预, 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3]。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2.6%, 高于对照组的60.9%, 并发症发生率为13.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P<0.05);且观察组住院高度舒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体现了现代护理中推广的“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 以真诚的、细致的、全面的护理服务及服务态度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并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预见性并发症护理, 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了其预后, 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 不仅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还可有效提高其住院舒适度, 从而改善医院护理质量, 尽早促进患者患者恢复, 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翔.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河北医药, 2014, 36(5): 750-751.
[2] 魏大伟, 刘家传, 王春琳, 等.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CT灌注成像的影响.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5, 14(2):181-184.
[3] 樊兴娟, 高洁, 陈翔, 等.血糖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江苏医药, 2014, 40(22):2767-2768.
[收稿日期: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