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乐队的建设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民乐队的学生资源、民乐队的乐器资源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是组建乐队需要重点考虑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民乐队的事情,也关系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问题。文章围绕这几个方面谈谈中小学民乐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小学;民乐队;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乐器资源
学校如果想购置各类乐器,投入一定的经费是必然的。不仅平时乐队排练使用的这些乐器,音乐课堂教学也可以使用,这当然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学生们仅仅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或者书上的图片来了解一些乐器,甚至有些老师都未曾接触过自己教授的乐器,学生对此乐器也不会有很深的感受。如果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购置一定量的民族乐器,不仅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乐器,还能让老师丰富知识,借助这些乐器进行更直观的教学,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对组建民乐队有极大的好处。
二、学生资源
全校各个班级的学生都可以作为学校民乐队的一员,当然还要选拔一些有基础、有天赋的学生进入学校民乐队。让老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民乐队的学生资源。
(一)课堂教学现场示范
在课堂上介绍与作品有关的乐器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奏,如果有学生学过此类乐器,可以让他在课堂上表演,这样的示范很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有些时候可能就是学生自己不喜欢民乐方面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让同学提起兴趣。例如,欣赏民乐队表演片段,班里的几名乐队成员刚好在学习柳琴,就让其中的一名队员向大家介绍柳琴的特点,其他人讲述柳琴的演奏技巧,最后一起表演柳琴的演奏。通过学生的示范作用,肯定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愿望,老师的讲课也会变得很顺利。让有天赋、会演奏的同学进行示范,不仅让同学展示自我,有了成就感,同时让其他同学也产生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以点带面弘扬民乐
民乐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这样一个人可能带动几个人甚至全班对民乐产生兴趣。这样不但使民乐队的队员了解民族乐器,还有可能使他们的父母或者周围的同学或朋友都对民族音乐此产生兴趣。虽然老师努力的动员孩子们参加民乐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家长对民乐有一些不好的态度,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演出,请家长或者其他人通过观看演出改变这种看法,让他们了解民族音乐,然让他们支持自己孩子学习民乐,加入到民乐队中来。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授乐器免不了和学生手把手或者面对面,老师的道德修养会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印象。老师的言行举止,道德思想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当学生与老师有思想交流,相互了解和沟通时,老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秀的民乐队,也需要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老师去带领。
(二)具有扎实的演奏功底
老师具有扎实的演奏功底可以言传身教,让自身散发出魅力,也会让学生更加信服,这样做才能更加正确地理解乐器,为以后打下坚实基础。老师自身拥有高超的演奏技艺,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榜样,一个前行的目标。
(三)具有良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不仅仅是民乐队教学,其他课程教学也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是一名老师 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老师以语言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老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这就需要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音乐具有抽象性,老师通过语言来启发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通过开发和利用小学民族乐队的音乐课程资源,有利于小学生弘扬民族音乐,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有利于民族音乐的发扬,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都需要我脚踏实地去做好小学生民族乐队的組建和教学工作,让几千年的民族音乐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高敏.也谈"新民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03): 66-69.
[2]胡登跳.民族乐队的建设问题[J].音乐研究,1983(03): 69-79.
作者简介:黄燕红(1978—),女,福建建宁人,中小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从事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工作,研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小学生民族乐团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