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郑浪 任喜梅 王锦丽 钟春晓
【摘要】随着应用型高校的发展,高校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教师需从知識的输出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转换、从纯理论讲解向理论联系实际,从统一的授课计划向分专业的授课转换、从知识结构由单一的专业向工程应用方面转化、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等方面入手,研究了大学物理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教师;角色转换
应用型技术型高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技术性、专业性人才。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通识课程,是高校理工科各相关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在大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更好地建设这门课程并在实际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前大学物理教师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应用型高校的教师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和传统大学相比,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要更加主动地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积累起行业实践的丰富经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文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来阐述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向。
一、教师从知识的输出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转换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注重培养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各个层次的实用型人才。在“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角色的转变,探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等各方面能力素养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建立完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全面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普惠性培训,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总结并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二、教师从纯理论讲解向理论联系实际,从统一的授课计划向分专业的授课转换
以华东交通大学理工院为例,该学院土木建筑分院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与物理紧密相关的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冲量和动量、刚体定轴转动和机械振动等。教师在讲授时,除了讲授教材中的经典物理知识之外,重点讲授土木专业用到的物理知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是选讲内容,而对于土木类专业学生来讲,这部分内容在结构力学中计算刚架的频率和周期中有重要应用,应进行重点讲授。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于土木类专业的学生更应注重力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为他们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单一的专业向工程应用方面转换
教师必须切实地、娴熟地掌握所授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实践。不仅要对各门学科的知识有所侧重,还要注意彼此间的渗透与结合,使学生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深入专业,达到以博带专,一专多能的理想目标。同时,要培养出通识型人才,教师也必须拓宽视野,不仅努力探索自己的专业领域,还要不断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教师要多学习,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一日不学,便会落伍”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教师更应该保持与时俱进,为学生做好“勤奋好学”的榜样,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职责,也是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
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换
大部分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主要精力仍然在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把行业知识、素质和技能内化,同时把自身的能力素质结合,化为一种新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具有高校教育行业的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领域的技能资格证书,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的能力,具备管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多参加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加入到实践能力培养中去,定期参加兼职和专职教师研讨会议,听取企业人员的教学改革意见,取长补短。
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当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树立服务经济与社会、对接产业和市场的教学理念,注重开展“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产学研教学活动;在教师素质要求上,与该类院校的办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相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也应当是贯通理论与实践,行走在教学与科研两条路上的“双师型”教师。
五、结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学和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大胆探索科学前沿,并带领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索。社会强烈要求教师角色必须进行更新,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进行一系列的角色转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要求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自身的角色。新世纪,我国的大学教师角色的转换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立彬,张功,杨祖念.美国大学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大学物理,2012,31(06):50~56.
[2]廖惠芝.新时期我国大学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3]惠中.论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集美大学学报,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