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铖
【摘要】校企合作在民办高校教育系统的落实是产学结合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促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对于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应当从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出发,遵循同惠互利的基本原则,提高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这对于学生就业及高校教学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校企合作
一、新时期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德国,以教学工厂的模式培训人才,从简单的模拟到自己设计创造,以及企业的工作环境,完全在设计实训室展现,并将两者紧密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一个企业真实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确保课程和企业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工作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指导,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孤立存在,与公司企业脱轨的教学是不能达到真正的能力训练的目的。但是,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以育人为前提,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中心,培养德、学、能兼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堂形态的转变。现在高校不仅有企业课堂、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还有以完全实践为主的课堂。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根据行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本着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合理确定基础课教学的比例,完善基础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建设,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规范融入课程体系。
二、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学类专业校企合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共同参与原则。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这就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岗位训练过程当中,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这对于学校而言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实施过程。作为一种商业合作行为,校企合作的基本洽谈点在于市场运作方式,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导向下落实校企双方的职责与权利,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实施。与此同时,校企合作的模式也表现为社会化活动的形式,有着显著的高成本及规模化特征。
二是适应性与灵活性原则,从行业发展特点出发,通过不同合作模式的制定提高校企合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设计学类专业尤其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积淀过程中发展实践意识,这也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优势,在利益共同化的驱使下校企合作模式的落实真正促进了学生、学校及企业等多方面共赢。
三是引导激励原则。校企合作过程中矛盾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作为冲突解决的中间人,政府教育部门的角色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应当兼顾学校名誉与企业声誉,以正确的教育观念作为问题解决的根本突破口。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越发激烈,在现有的供求关系中学生的弱势地位较为明显,这就需要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就业调节作用,从引导与激励的双重层面切实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三、建设满足校内生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需要的实训基地
“学校把企业引进来,课堂学习任务应用到企业”。校企联姻,学校通过开门办学把公司、企业的精华引进,同时又把课堂内容延伸到公司、企业,公司、企业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有效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空间得到拓展,同时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又直接与学校对接。同时,高标准的艺术设计专业實训基地和企业设计工作室基地,将帮助学生开展“实战”强化训练。
实训基地的建立,使艺术设计人才与企业对接更紧密。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学习主体也转为学生,即自己亲身实践,动手去做,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1)大型绘图实训室:学生在自由的操作空间内完成自己的项目设计。专业绘图工作室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开拓了更为宽广的设计思维,学生将公司企业的设计课题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设计。(2)模型制作实训室:软件课程开设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诱发设计灵感构思都是相当必要的。该实训室备有工作台,多种工具,材质样板,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四、校企互动发展,协同发展
校企共同商讨合作模式,以学生就业和企业发展共赢为理念凝聚合作共识。第一,组建订单班。公司企业选拔一些优秀设计人才组建冠名班,为公司企业定向培养和输出设计人才。第二,短期实训课程。将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实训课程与企业需求的人员相结合,使学生在每年顶岗实习期间工学交替,实境实做。第三,人力资源共享。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设计公司、企业选派中坚力量参与教学,互惠互利。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基于“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协同的发展途径。在协同创新实践中,从创新能力、团队协同能力、自主研发能力、设计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哲.基于中国国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6(05).
[2]赵学敏.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