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职业竞赛的“零存整取”学习方式实践研究

2018-05-14 10:01徐晓雨陈浩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

徐晓雨 陈浩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碎片化的资源触手可得,学生采用主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将各类“零存”的碎片化知识,通过BIM技术职业竞赛“整取”转变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实现知识创新。

关键词:BIM技术职业竞赛;零存整取;碎片化学习

作者简介:徐晓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建筑工程技术;陈浩,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建筑结构智能建造。(湖北 武汉 4300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零存整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知识碎片化与能力系统化的联结途径研究”(编号:2014B425) 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4-0117-02

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网络媒体阅读大量碎片化信息。而在教学中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实际上也是多次被碎片化,专业知识体系被碎化为不同课程,课程所含知识体系被碎化于不同章节。如何让学生在获取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后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知识碎片化的挑战,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实质上就是通过不断地改写,使碎片化的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最终实现知识创新[1]。

近年来,为提高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水平,职业技能竞赛层出不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也是如此。仔细观察,这些比赛项目、竞赛标准均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十分贴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专业职业技能的最新标准。在职业技能竞赛参赛和训练过程中,学生采用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的演练(改写),将碎片化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和创新,最终化为己用,因此职业竞赛成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最佳途径。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

目前认可度最高的是由教育部发起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另外,由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在高职院校和建筑行业内部的认可度也很高。这两个官方比赛规模大、认可度高,但仅仅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某一专项技能,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参与职业竞赛的过程中并不能让学生获得职业能力,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BIM技术职业竞赛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类职业竞赛依托于BIM技术,结合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特点,内容涉及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实战性和职业性。2015年,住建部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对于推进BIM的应用做出全面部署。由此可见,BIM技术将成为未来建筑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在这种形势下BIM技术职业竞赛必定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竞赛的主力军。

二、基于BIM技术职业竞赛的“整取”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碎片化的知识无处不在。MOOC大行其道,以互联网为手段开展教学,所有过程都在线上完成,包括在线课程的教学服务、在线课堂的讨论与互动以及课后的作业测评等;微信公共平台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专业学习平台,通过浏览“筑龙施工”这样的专业微信公共平台,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行业技术和动态,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上的专业课程提升自己;“百度”“知乎”“问问”“果壳”这类互联网工具使得求知变得不再艰难,专业知识在无形中被碎片化并“零存”于学生的头脑里。然而,这些碎片化的内容不具有系统性,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很难学以致用。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科体系中每门课程包含的知识都是围绕完成一个概念性的“建筑工程”中某项具体工作所涉及的知识或相关理论,这些被碎片化的知识要点按照相似度被组合成不同章节,不同章节组合成课程,课程内容与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过程的联系并不紧密。学生毕业后,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在储存的众多知识中去判断、选择、整合后,才能完成工作任务[2]。学科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存在动手能力差、上岗适应慢等特点,这与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对学生“上岗即上手”的要求相距甚远。

BIM技术职业竞赛为这些知识的“整取”提供了途径。比赛过程就是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需要学生了解构思、设计、施工、运行等整个环节,全程参与并知道该怎么做,这不仅要求将已存专业知识进行关联汇聚,更要在知识关联汇聚后进行创新——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品。

三、“零存整取”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某种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作用于特定学习内容(对象、客体)的具体路径,特定的学习方式总是与特定的发展目标、特定的学习内容相适应[3]。

1.主动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听。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被视为教师的指导、加工、塑造对象,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命令和指挥。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其能力和需求是不同的,然而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难以做到独立思考并进行创新创造。BIM技术职业竞赛是以自愿、自主、自学为原则,参赛获奖的荣誉感激励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在这类竞赛中,完成作品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广,对个人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把以往课堂授课时学到的知识提取出来,还要补充许多全新的知识。在备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为了顺利完成作品,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自学,如: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学习视频,向老师求教,咨询业内专家。在一次一次求知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2.合作学习。BIM技术竞赛中都是团体竞赛,由3~5名成员组成。根据库尔特·勒温创立的“团体动力学”可知,在团体中蕴含了团体内聚力、团体目标、团体气氛、团体的领导、团体的构造等因素[4]。学生确立团体后,共同完成毕设作品就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这个共同目标的确立使成员们在行为和态度上趋于一致发展。在备赛过程中,参赛队员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获得好的名次,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由此形成了探讨、研究的团队学习气氛。在求同压力的影响下,团体成员的行为和态度就会与团队其他成员趋于一致性,从而促使参与竞赛的学生为了团体目标而协同學习,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3.探索學习。由于传统教学过分倚重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难以通过研究和探索形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贵有疑”,有疑问才能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在解惑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疑惑和问题,正是通过这样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实现自身的进步和提升。

BIM技术职业竞赛不同于平时的考试和专项技能竞赛,比赛是运用BIM技术对自行设计的建筑进行项目全周期模拟操作,以提交成果并进行汇报的形式来进行评比。作品设计以学生前期积累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但仅仅依靠这些知识并不能创作出全新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再创造的能力。在创造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挫折,经历失败,然而正是有了这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才能通过不断改写、逐渐整合起来,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这个探索的过程使碎片化的知识化零为整,经过创造性的重构实现知识创新。

综上所述,BIM技术职业竞赛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竞赛,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和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不断提取自身所储备的碎片化知识,在不断重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但是,受到参赛人员数量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比赛,不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规模培养。只有对课程体系作进一步深度改革,才能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满足学生多元成长的需要,更好地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接。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37-43.

[2] 陈文元.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基于施工过程的学习领域建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5-46.

[3] 潘洪建.有效学习与教学——9种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

[4] 罗雄文.论竞赛对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作用——以第20届“南天高校杯”软件设计竞赛为个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9):98.

[5] 陈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构建的“零存整取”模式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6,(10):25-27.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碎片化学习向系统化学习转变之实践与思考
微时代下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生理学碎片化学习研究与应用评价
构建同步微视频群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探索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高效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探析
大学英语碎片化学习与拼图化教学
泛在学习时代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试论移动学习应用于在职人员再教育的可行性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