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文化审视与路径思考

2018-05-14 09:38高立宁
职教通讯 2018年16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实现路径中职学校

摘    要:项目教学是一种教学文化,代表着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通过审视项目及其文化内涵和项目教学具有的文化育人意义,可以发现,项目教学集中反映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内涵,能得出以项目教学“行动”助推学生“德技并修”符合德育本质要求的结论。中职学校必须形成浓厚的以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的教学文化氛围,建立以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的教改工作机制,打造一批能以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的教师骨干团队,拓宽项目教学“德技并修”向课下、社会延伸的实践空间。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技并修;项目教学;文化审视;实现路径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重点课题“文化育人视角下职校‘项目 +工作室 + 专业社团立德树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02020)

作者简介:高立宁,男,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职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6-0035-05

项目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方向和趋势。[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其明确提出“推行”或“普及推广”的要求。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中职学校囿于学校和课堂的教学文化空间不断拓展,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强调教学做统一的工作氛围中,“育德”与“强技”已日渐融合。2017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批示中,提出“德技并修”育人要求。一个“并”字,准确客观地概括了德、技间愈发明显、难以分割的密切联系。本文试从文化视角,对在项目教学中推动学生“德技并修”的现实性及实现路径进行审视。

一、对项目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

教育是人文化的过程。职业教育是一种文化,项目教学的产生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推广应用同属文化范畴。寓德于技,让德育润泽项目教学,必须以文化视角对其活动载体——“项目”进行深入考察。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定义项目为“实现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2]这一概念进入职业教育后,其任务重心发生偏移,具体经营、服务、生产内涵有所改变,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色彩进一步加深。一些学者也围绕职业教育中“项目”与“任务”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3-5]

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中的“项目”具有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1)一个完整项目包含一系列相对独立、彼此衔接、互相配合的活动,其过程中师生所应用的知识、技能及生产、管理理念都是人类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彼此的协作与努力体现为在一种循序渐进过程中的坚持和对过程细节的苛求;(2)每个项目都代表着师生或校企共同约定的工作任务预定结果,企方人员、教学团队和学习小组围绕项目形成合作、协同关系,促进着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师生文化的交融与创新;(3)项目要按教学要求或实际需要限时完成,实施者和指导者必须精心做好前期准备,斟酌流程与步骤,以“善始善终”作为共同行动取向,从而使“时限”内的团队态度、行动以及效率、耐挫状况等具有了考验和磨炼人职业品性的文化意义;(4)分组实施的完成形式,使同一项目过程和成果呈现出各自独特性,为小组创新提供可能,但相应“风险”则会影响项目评价,对学生学习及专业情感等产生作用。由此,我们可以把“项目文化”定义为项目本身具有和围绕项目实施产生的,能够影响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态度与行为,有利于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目标的价值观念、道德精神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实践表明,对学生来讲,它具有提升工作效率、浓厚学习氛围、激励进取精神、强化规范意识以及发挥示范效应等积极作用。这一理解,也为从文化视角审视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的现实可能性提供了认识基础。

二、对项目教学文化育人意义的现实审视

这种审视,实质是对项目教学文化育人意义的考察,其根本目的是要發现和挖掘“项目教学”所能发挥的“以文教化”教育价值与助推“德技并修”的立德树人功能。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绝不是完整的德育。[6]项目教学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实践活动,属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这一“行动”集中反映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内涵,[7]其“行动”明显的实践性、过程性特点与学生素养、德性在不断体验、反复训练中生成、强化并形成行为习惯的获得规律相一致,体现着德育的本质要求。

(一)作为一种教学文化,项目教学文化育人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求知”

人类各项活动都能被纳入“文化”这一视野并被赋予相应意义。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项目教学”反映着教学文化的特质。教学文化是在一定价值观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与学的行为方式。[8]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需要,针对学生认知水平,按照技能生成规律,选择相应教学内容并进行项目设计,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指导,有效提升着教学质量;学生组成小组参与项目过程,通过师生间、伙伴间讨论交流,自主决定实施细节、自主展示完成产品、自主表达工作评价,强化了学习投入度。

通过项目,学生对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形成清醒认识,在感受工作世界真实需要中直面学习意义,从而促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接受在主动工作中被认可价值。主动寻知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形成联系并应用于项目。学生还须集中注意力,通过观察或专注于伙伴、自身的操作,保证分工的有效衔接,通过聆听教师讲解与指导,纠正个人在知识、技能运用上产生的疑惑。因而,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是项目教学文化所呈现的最显著的“化人”意义。

(二)作为一种行动文化,项目教学文化育人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做事”

没有行动就没有项目教学,通过“做”而“学”,在做中学,强化了理实结合,也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创造过程。项目教学按“做事”的过程组织相应活动并按活动效果评价行动过程,并非学习完理论知识后的一个练习环节,[9]这就促使教师主动将“师生关系”转换为“師徒关系”,用“项目”行动改造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引导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以往“只要按照老师要求做就行”的惰性学习、被动学习代之以在行动中根据需要去主动组织、拓展知识并在交流中通过比照发现最优实践方式方法。这是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的发展,能有效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岗位的准备。[5]44

同时,在“项目”行动中,由于工作需要,学生还要与他人进行不同意见的协调,应对突发问题,而这些能力或素质又都不是“项目”内容,只有教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学会如何影响所处环境朝目标实现的方向发生积极变化,其个体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并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亚太地区网络组织,在其编写的《学会做事》一书中提出了以“学会做事”为内涵的职业教育培养理念:塑造一个完整个人的认知、感情和行为的能力与天赋,以培养负责任、成熟的职业人为目标。要求这样的“职业人”不仅掌握技能和技术,还要具备良好职业价值观和态度,具有对自我价值、自我尊重和尊严的认识,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诚实正直、守时负责,等等。[10]项目教学所体现的行动文化,有力支持、支撑了对“学会做事”这一培养理念的实践。

(三)作为一种合作文化,项目教学文化育人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共处”

项目教学自始至终要在合作中进行。没有校企合作,项目资源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没有师生合作,这一教学行动就会重返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项目教学就会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没有教师间或教师与能工巧匠的合作,一些跨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就会成为项目的实施障碍。没有学生间合作,项目小组将徒具其名,“一个共同目标”面对“各行其是”的纷扰时,其已注定虽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结果。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协作,不仅是达成“项目”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沟通、交流中通过独立思考、集体协作促进知识之“理”与技能之“实”有机结合、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充分条件。

在项目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自我意识较强、团队意识欠缺或一些个性突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对潜在对手充满“敌意”的状况。根据学生能力表现,教师可按“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原则协调分组,因人制宜地指导学生根据个性特长做好分工,使他们的彼此接触以同一集体内平等成员的身份进行,在执行统一计划的配合中,促进彼此发现优点,从而有效消除学生间潜在的不良情绪。实践证明,小组全体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努力,能凝聚智慧,促进包容,在提升学生观察、动手和分析等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这样,教学过程就会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知识增长、技能生成、友谊加深和修养提升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共处”的过程。

(四)作为一种职业文化,项目教学文化的育人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项目”来自于社会生产实践或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所要满足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综合职业能力是“人”在社会中能否存活、能否履职和求得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也包括职业素养。职业教育的成功标志,是其毕业生具备职业能力,即能根据所要求的规则从事该职业的工作。[5]32而与工作世界紧密相连的“项目”及其达成过程,反映着真实的职业文化。

项目教学能够通过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职业情境让学生感悟这种与职业关联的文化。企业生产车间、校内生产性或模拟性实训基地的职业场景,小组内的岗位分工,及专业教师或企业人员的“师傅”角色,使学生进入一个与项目实施相适应的具体情境,使其能在这一情境中体验教、学、做的内容,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学生独立解决“项目”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学生参与制订计划、以不同方式思考解决问题方法、对产品进行评价与改进的能力,社会能力是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并构建的正确认识同伴对项目的贡献、懂得相互理解、在包容与合作中承担责任的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在独立性、自信心和创造性等个人品质上的提升。这些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初步培养并唤醒的能力,是学生胜任未来职业的“关键能力”。通过对项目教学体现的“交往”“合作”“责任”“独立”和“自信”等这些涉及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活中实现“生存”目标的关键词的理解,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项目教学能够承担起的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的文化育人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修订)》是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将理想信念、中国精神和道德品行等教育纳入“德育内容”范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在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上,也对“德”的内容作了表述,即: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可以说,“德”在广义上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能够促进中职学生优秀品质形成的一切观念、意识以及规范,也涵盖着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中职学校只有牢固把握“课程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德技并修”。

三、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的实现路径

“德技并修”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和基本实现路径。根据实施主体不同,“德技并修”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定义。对学校来讲,这既是对育人内容的概括,也是应着力探索的育人模式;对学生个体来讲,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也应是个人成就职业人生的主动追求。而作为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要通过职业素养培养助推学生“德技并修”,仅靠个人的育人自觉还是远远不够的。基于调研和实践,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形成浓厚的以中职学校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的教学文化氛围

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涉及师生等“人”的参与,涉及教学场所“环境”、设施设备“物”的参与。以“德技并修”为旨向,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人、环境、物等共同建构着教学文化。作为建构主体,师生只有在一种协调、融洽的氛围中“相知”,才会在“德技并修”上“相向”。要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必然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实践也证明,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是适应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长的积极性。中职学校必须形成浓厚的以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的教学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必须建立以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的教改工作机制

中职学校要实现办学质量的提升,其核心在于教育教学改革能不能体现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要求。依托产业办专业,对接岗位设课程,与企业深度合作,不仅为项目教学的推广提升了外部条件,也推动了学校在教学改革上迈出新的步伐。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质量,不仅指教学质量,也包括育人质量。仅重视项目教学的课程普及率,注重的是结果,只关注教学模式或方法在形式上的改变,“新瓶装老酒”式的创新不是真正的创新。形式变了,可利用的资源多了,教育教学的内涵也应提升,必须创新并普及以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的教改工作机制。

(三)必须打造一批能以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的教师骨干团队

实施项目教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要以人格、学识、职业的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灵魂导师。让学生修德,教师自身更要修德。没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只能成为空话。项目教学需要协作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其推广与普及更非一件易事,它既是一个教师不断提升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雕琢、完善的过程。一项教改措施的落实,更多要靠教师强烈的专业成长愿望才能达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是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必然途径。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工作室形式,凝聚起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骨干力量,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在企业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参与下,为教师提供更多社会实践、企业锻炼机会。让教师在团队中自觉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文化、职业素养,强化事业心、責任感,实现以骨干团队的星火之势“燎原”学校各专业、学科的项目教学改革及贯彻项目教学过程始终的“德技并修”。

(四)必须拓宽项目教学“德技并修”向课下、社会延伸的实践空间

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不仅是课堂上的要求。随着中职学校办学开放性的增强,“项目”来自企业和社会需求一线的比率会更高,更多课下活动也会以项目形式出现,凡能促进学生利用各类资源以团队形式自主进行学习锻炼的校园活动都会成为“项目”。实践启示我们,将以往常规社团活动由文体娱乐类内容转变为与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密切相关的专业社团活动内容,能很好地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引发的专业兴趣延续到更为自主、开放的课下空间,改变其学习生态。开展专业社团活动,向企业师傅学习、向社会艺人学习、为经济社会服务,能让学生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这种“德技并修”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师指导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过程,同样是一种职业实践过程,是一种增强职业信念的再学习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与学生的“德技并修”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综上所述,“德技并修”体现着职业教育的立德树人工作特色。以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只是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做好这项工作,同样需要工匠精神的文化滋养,需要学校在办学体制、育人机制、教学改革和文化建设等诸多层面以匠心待立德树人初心,深入展开具有建设性和实效性的“德技并修”创新探索。同时,在项目教学中助推“德技并修”,必须将项目教学的技术层面和教书育人的艺术层面相结合,这也对中职学校教师在育德能力和树人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曾玉章,唐高华.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J].教育与职业,2010(2):82-84.

[2] 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2006修订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6.

[3]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原理与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5.

[4]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7.

[5] 赵志群,Herbert Rosch.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 李容芳.当代大学生德育教程[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2.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49.

[8] 徐志勇,周瑞,赵美艳.教学文化的结构要素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1):41-48.

[9]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176.

[10] 张元.塑造学会做事的职业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7-8.

Boost the Educational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 with Project Teaching: Cultural Examination and Path Thought

GAO Li-ning

(Jizhou Vocational Educational Center, Jizhou 053200, China)

Abstract: Project teaching is a kind of teaching culture, representing a kind of direction and tendency of the present vocational educations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rom a survey of the project with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project teachings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cultivation, we found that the project teaching reflects the connotation of "four pillars of education" proposed by UNESCO, and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boosting the students educational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 with the ac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accords with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hould strengthen the atmosphere of teaching culture which boosts the educational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 with project teaching, establish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eaching reform that boosts the educational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 with project teaching, and train a batch of backbone teachers who can boost the educational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 with project teaching, widening the project teaching of educational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 and extending it to the practical space of after-class and societ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ducational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 project teaching; cultural examination; achieving method

[責任编辑    盛    艳]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实现路径中职学校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德育工作浅谈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