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原因

2018-05-10 08:38周彤李瑞兰
新一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问题

周彤 李瑞兰

摘 要:近些年来,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凸显了出来,一些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和教材因素制约着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问题;原因;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曾经简单、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给思想品德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很多积极地转变。同时,也存在诸多影响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因素,结合调查研究,下面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做一分析和探究。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学校对课程性质和地位的认识不到位,现实状况是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副课”对待。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学校的思想品德课被排在早上第四节课或下午五六节,让位于语数外、物理和化学之后;思想品德专业教师稀缺且师资安排随意,认为谁都能上思想品德课,于是校便安排一些语文或历史专业的老师,甚至体育、美术专业的老师授课,非专业教师兼课相当普遍。

(二)教师方面。教师对新课改教学理念存在片面理解,与课改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传统的教学思想仍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依然随处可见。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偏失。一种倾向是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观点,对课堂活动不加客观的即时评价,造成教师主导作用缺失,形成“牧羊式”的课堂。另一种倾向则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教师都主导着整个活动的进行,学生的小组合作形式、表演展示只是配合教师完成了预设方案。

2.对新课改理念矫枉过正。新课改以后,因为担心成为传统的教学,更害怕教学过程中出现冷场出现独白,便为课堂教学乐此不疲地设计了形形色色的活动,以不同种类的活动塞满课堂。课堂活动依旧是老师指挥一切,学生的所谓“活动”只是老师指挥的短暂表演,其结果课堂游戏化、活动泛滥,师生演绎活动匆匆忙忙,草草收场,活动并没带给学生深入的体验和思考,课堂活动在乎“精”而不在乎多。

3.课堂教学效果低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们讲的吃力费劲,学生却听得无趣,课堂教学低效,这样的情形在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是常见的。在许多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缺少有新意的情境创设,缺少开放和引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手段没能很好地整合,往往重视了活动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学生思考的有效性。同时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方式只是听听、说说,在课后努力背记知识点,学习方式不合理。

二、探究思想品德课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影响着思想品德课的有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问题给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新难题。同时,学生们身边诱惑和现代影视传媒的影响,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一些粗俗的网络内容和电视“肥皂剧”都容易使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学生思想受到侵染,从而滋生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引发道德失落、社会价值观混乱、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等问题。不良诱惑的存在不仅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造成严峻挑战。

学校轻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专业师资建设不重视。受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者低度认识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重智轻德”追求成绩,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学校“以德为先”的导向仅停留在口号上,思想品德课被任性地排在重点学科“语数外”之后而沦为边缘学科,从师资配备到课程安排,都放在次要的位置,忽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心理健康、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功能。

(二)教师因素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瓶颈”。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资源影响着教学成效的高低。在广大农村初中,师资薄弱问题很是突出,非专业思品教师所占比重较大。一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缓慢,教学理念夹杂在传统和新课改教学之间;其次,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主動性不强。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依纲靠本、不思进取“吃老本”,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三)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取舍的纠结。在新课改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一张口,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怀有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因而也就忽视或否定传统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力打造多媒体教学课堂。大量使用多媒体在造成学生视觉疲劳的同时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动力。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一些青年教师迷恋多媒体教学,每课必“媒”,教师忙于操作课件,教学过程沿着幻灯片逐个进行,学生配合着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演绎着一节表演课。忽视教学板书的精彩,由于依赖多媒体的呈现,教师用点击鼠标代替了书写粉笔,幻灯片取代了板书。

(四)教材的缺陷。使用城乡统一的教材,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普遍缺少体现地方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一些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材的编排上,往往会选取比较经典的、课堂上“点击率”比较高的事例,但其内容却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太遥远。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一框内容《让我们选择坚强》中所列举的事例:张海迪战胜病魔的例子;巴尔扎克战胜贫困和失败的例子;居里夫人不怕困难的例子。另外,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极为陌生,课堂教学材料与当地文化资源联系不够,乡土(校本)教材的开发依旧是空白,思想品德教材及其教学方式的城市化明显,造成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的“鸡肋”。

参考文献:

[1]欧阳芬,赵卫胜.农村课堂教学诊断[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问题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