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英
摘 要 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概括小乐器的特点,总结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论述应用策略,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小乐器;小学音乐;器乐教学;口风琴;竖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3-0104-02
1 前言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和加强器乐教学,既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能促进学生动口动耳和动手动脑,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积极利用和开发小乐器,取得显著效果。
2 小乐器的特点
所谓小乐器,是指携带方便、简单易学、应用灵活、见效显著的小型乐器,如口琴、口风琴、竖笛、葫芦丝等。口风琴是一种体积小、音准好、旋律优美的小乐器,既保持了键盘乐器的特性,又吸取了吹奏乐器的特点;竖笛的音色纯正、轻盈柔和,被称为“柔和的笛子”,非常容易学习和掌握;葫芦丝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具有小巧易带、外观古朴典雅、音色独特优美等特点,是受学生欢迎的乐器之一。把这些小乐器引入课堂,对于实现“人人会乐器”的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3 小乐器应用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一方面,由于小乐器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贴近生活实际,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小乐器为所学的歌曲进行伴奏,可以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演奏中增加学习音乐的热情。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嗓子不好而害怕上音樂课的学生,通过自主演奏和互相交流,可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学习小乐器,既需要动口动耳,又需要动手动脑,还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 由于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过去那种只运用讲解、图画和录音等进行教学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利用小乐器进行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不但能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节奏、音准等音乐知识,达到轻松地理解音乐的目的,而且能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奏是器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既需要学生在演奏时速度均衡,又需要学生演奏的音高准确,还要兼顾同伴的演奏。而小乐器的利用,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多合作讨论的机会,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切磋,解决难点,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就容易使作品的演奏达到和谐和完美。
4 小乐器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与识谱、视唱教学相结合 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过去一般是通过教师的反复教唱和学生的重复跟唱进行的,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学生对音准也不容易把握。如果引入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来让学生理解,就比较容易了。如在利用口风琴进行听辨单音、节奏和试唱的训练时,让学生从自己演奏的乐声中去感知乐理知识,在听觉、指法上产生鲜明的印象。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音高、音准等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生听后基本上能立即用琴演奏出来。
节奏感的培养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小乐器教学,不仅能丰富节奏训练的内容,还能很好地固定音高。如歌曲《剪羊毛》中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先让学生用小打击乐器训练节奏,然后让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最后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既学得快,掌握得也比较牢固。
学习了一定的乐理知识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了。由于视唱是一个把乐理知识转化为内心听觉的过程,因而很难做到寓教于乐。但如果把视唱教学与器乐合奏结合起来,就会活跃课堂氛围,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让一部分学生演奏旋律,另一部分学生跟唱曲谱,或者分组接龙演奏,效果就很好。
与歌唱教学相结合 利用小乐器进行歌唱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音准的固定,帮助学生克服演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有的学生天生就“五音不全”,一唱歌就跑调。小乐器的音高是固定的,音准偏差也基本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只要学会了各音的指法,再找到所要吹奏的音就比较容易了。因此,用手指代替声带,用准确的乐器声代替跑调的歌声,就能够对这部分学生的准确演唱提供很大的帮助。如《桔梗谣》的教学,有一句旋律学生总是把握不准确,此时让学生使用竖笛进行齐奏,使学生在吹竖笛的过程中感受音高,从而体会整句音乐的旋律,从而大大提高演唱的准确性。
小学生的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容易受到损伤,如果用嗓过度,有可能影响变声后的音色质量,甚至遭到损坏。为了保护好学生的嗓音,可适当地利用乐器减轻用嗓过度的状况。《红蜻蜓》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学生在学会第一声部之后,在学唱第二声部时容易受第一声部的影响,音准和节奏很难掌握,两个声部的和谐就更难了。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利用竖笛齐奏第二声部的旋律来代替歌唱,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休息,并通过反复的吹奏练习,加深对第二声部旋律的印象。
与欣赏教学相结合 器乐教学同时也是音乐欣赏,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既能使自己欣赏到悦耳的音乐,也让别人欣赏到自己精彩的演奏。这一特点可使学生由被动欣赏者变成欣赏的主动者和参与者,使学生完成从感受美到赏赏美,再逐步上升到创造美的整个过程,从而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发展想象力。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先指导学生利用葫芦丝吹奏主题旋律,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进行变化吹奏,描绘乐曲中彝族青年们对歌、跳舞、狂欢等不同的场面,使他们体验音乐情绪的变化。由于需要吹奏,学生就会更专注地去听;也由于参与了吹奏,学生更需要洞察乐曲中细微的变化和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使欣赏能力得到提高。
与表演相结合 把小乐器与表演结合起来,通过吹吹唱唱、跳跳蹦蹦,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释放心情,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增强信心。如在教学歌曲《小红帽》时,先给学生讲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情节,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给歌曲配打击乐器。例如:在表现“小红帽欢快地到外婆家去时”,该用什么乐器和音乐?在表现“小红帽渐渐走远了时”,该用什么乐器和音乐?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表现“小红帽欢快地到外婆家去”时,应该用声音清脆和比较欢快的乐器进行伴奏;在表现“小红帽渐渐走远了”时,应该用声音缠绵和越来越弱的音乐。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表演和伴奏。通过讨论如何配乐伴奏和表演,不但使学生对乐曲有了深刻理解,而且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5 小乐器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重小乐器的合理选用 小乐器走进课堂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切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例如:口风琴可以控制气息,键盘可视,一般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竖笛、口琴等“小乐器”由于操作比较复杂,一般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技巧 如口琴的演奏,在吹奏时嘴角要自然向两侧拉开,把口琴放在上下唇之间,舌部往前运动,抵住口琴的方格,仅在右部露出一出气孔,以便吹单音;当舌部往后缩时,就可以吹和声了。要特别注意吹奏时嘴型的统一,切忌出现嘴唇与口琴接触过紧或过松的现象;过紧容易造成嘴唇破裂,过松则会影响气息的处理和演奏的连贯流畅,应该以自然放松状态最佳。
口琴还不同于其他吹奏乐器:其他吹奏乐器仅靠吹气来发音,应该多吐气缓、吸气急;而口琴在吹气和吸气时都发音,这就要求演奏者具备深深的缓吸能力。如用口琴演奏日本歌曲《樱花》前四小节时,除第三小节第三拍是吹以外,其余的音都是吸,该曲的速度要求又较慢,因此,头二小节中每演奏完第二拍,就应当口鼻迅速吐气,然后才能响亮地“吸”出后面一个音来。
注意保持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时间学习吹奏,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枯燥的心理而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增强兴趣和自信心。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上台演奏以外,还要尽可能多地选择不同的演奏方式,如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同时在课外组织一些有意义活动,如班会、校会、重大节日、艺术节、联欢会等。
注重自制小乐器 自制小乐器不仅能促進学生动手动脑,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学生探索、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积极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制小乐器,既有利于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用空矿泉水瓶装入沙子做沙锤;把啤酒瓶盖中间打孔,用铁丝穿起来做成串铃;等等。
注重培养学生爱护乐器的好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在使用口琴时,要明确规定掌握口琴的基本护理知识和卫生习惯,让每一个学生严格做到在每一次演奏前后都要清洗口琴,使用清洗干净的小毛巾包好,并做到一人一琴。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爱惜,尽量做到不互相转让,以便在以后的器乐学习中继续使用。
6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小乐器教学音乐,对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能力、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不但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教学效率,而且为进一步探索音乐教学的好方法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只要积极总结和探索,定能促进音乐教学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陈捷.谈音乐欣赏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