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教育界越来越注重传统民族文化,而高中语文也逐渐将传统文化导入语文教学中去。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传统文化全面落实于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一、 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含义
高中语文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其教学质量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教学和辅导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质,让其能够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教育是非常具备实质意义的。
二、 解析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实际现状
1. 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高中时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所运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必须重视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学习古诗词以及文言文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内容的掌握能力,并在掌握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翻译方法以及基础知识的理解,导致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并理解古诗词以及文言文的背景以及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更难以理解古诗词文背后所隐藏的传统文化。
2. 过于依靠古诗文翻译辅助工具
就目前情况分析,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式还是依赖于古典文学作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拓展,过于依靠古诗文翻译辅助工具,从而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古诗文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并未深入挖掘古诗文的内涵,缺乏自主思考意识,因此导致其不能正确古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意义。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1. 对作者的背景和生活环境高度认识
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以及作者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授文学作品时,必须对作者的背景以及生活环境高度认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悟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唐代李白所著文学作品时,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运用正确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来搜集关于李白的生活时代以及背景资料,每一个阶段李白所著文学作品的差异,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巧妙地为学生陈述李白的生活经历,深化学生对作者的认识。李白所著作品前期以浪漫主义色彩极为强烈,后期诗歌以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奇特的想象,将喷发式的情感寄托于诗歌里面。由此可见,李白每一个时期所著作品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在学习这些具备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其生活背景以及人生经历,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作品的认识,深刻体会到作者对于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以及蕴含感情的意义。
2. 注重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语文教材中的所有课文都是相关教育单位认真研究,仔细钻研出来的文学作品,语文教材中的所有文章都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关注文章中所隐藏的传统文化,正确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理念的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并根据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传统文化以及语文价值观来进一步探究文化内涵,为学生呈现传统文化的美感。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文章中作者的赞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传统音乐美、建筑美以及绘画美的认识。又比如在学习司马光的《淝水之战》,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文章的历史背景为教学重心,教师可能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背景,潜移默化中指引学生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融入历史事件以及人物等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内容中所隐藏的传统文化,深化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重视思维模式教学
在学习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时,可以根据汉语特有的思维来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对《六国论》进行教学时,其文章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都具体展现了“弊在赂秦”的思想内容,文章所作用额的表达方式是首尾呼应。所以在进行语文课堂授课时,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視并引用文章撰写的思维模式。文章中大部分地方都引用了对偶句式,充分地展现了对称以及平衡的思维模式,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并指引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模式,并解析所利用思维模式具备的特征,全方位了解文章的思维模式,不但能够最大程度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更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的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魏回春.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5):103.
[2]刘秀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3).
作者简介:
詹耀平,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