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初中数学学科的 整合研究

2018-04-18 10:40王玉印徐晓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教学资源初中数学

王玉印 徐晓霞

摘要:各学科与数字化技术的整合,是我国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因此,在数字化技术和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过程中,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及时掌握实时教学效果、在线批改作业和平台分享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采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06-0053-03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行业对学校互联网和计算机配备要求的提高,以网络和计算机为载体的数字化教学技术,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数字化技术以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为载体,能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知识建构,符合我国当前的教学理念,能给数学课堂提供更为灵活的教学渠道。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初中数学融合的过程中,发挥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先进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追求。

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运用历程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率先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并研制出以PLATO为代表的教学系统;美国斯坦福大学于1966年研制出IBM1500教学系统,并以此为小学生展示二进制算数,进行相关习题训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不仅被运用到数学学科,还被广泛运用到语言学、音乐、经济学等学科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深入发展,也逐渐催生了“图、声、形”并茂的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

我国初中数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较于初中英语、语文等学科,数学学科的知识较为抽象,随着内容的逐渐增加,难度也不断增加,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本教材和一根粉笔构成,由此营造的学习环境乏味、无趣。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很少考虑学生能不能理解知识点,往往讲得过多,严重挤占了学生单独练习的时间,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他们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成绩不甚理想,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难以量化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反馈

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捕捉学生的微表情和动作,来了解他们是否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问题的见解,据此给予针对性的课堂指导。但这种捕捉课堂反馈的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科学性,仅凭借一节课的观察来评定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课堂评价容易受到个人片面、主观等因素限制而有失客观和公正。

3.难以长时间保存传统板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用板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并辅以口头讲解,学生边听课边做记录。板书是一种展示教学过程和教学知识间逻辑关系的教学方式,它既能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思路,又能反映教师的逻辑思维过程。板书具有反复感知性,能不断刺激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清晰地把握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发展抽象思维。但是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未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所以教师的板书不能得到长时间保存,这已成为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

4.板书难以与数字化教学演示相融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板书的密切配合,而当教师把多媒体引入课堂后,部分教师不再使用板书。在课堂上,他们不断地操作鼠标,更换屏幕,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成为知识记忆的机器,原本活泼生动的课堂也变成机械灌输课堂,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死板,这样既压缩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削减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难以借助作业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通常只布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和配套习题,然后统一收集课下完成的作业,并逐一批改。这种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虽然能实现教学目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多为容易批改的习题,作业形式太过单调,无法促使学生积极完成作业,严重影响了课后作业应有的效果;学生回家后常会遇到不懂的习题,如果没有及时获得指点,作业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均会受到影响;教师每天都会批改大量作业,任务繁重,不可能记住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影响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数字化教学与初中数学的融合模式

要真正上好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多媒体,但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应结合传统教学方式,注意“扬长避短”,通过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太过单一,仅涉及枯燥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文字,这明显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而数字化教学资源能提供各种多媒体刺激,促使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在短时间内提高信息吸收率,从而深刻理解知识。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调动各种感官的敏捷性,进而增强他们的思维力、注意力,激发其内在的学习需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创设数字化的互动教学情境,应让数字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互相对接。人工智能、仿真等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创设数字化教学情境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遵循高效能、低成本这一原则。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图片,并设问“你知道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吗”,引导学生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他们寻找身边的真实例子。笔者还制作了一个微课:通过动态展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衣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道路交通标志等慢慢重叠的过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

2.师生互动,及时掌握实时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反馈,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轴对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交互式教学平台,在“课堂练习”环节制作相关答题卡;然后将答题卡和练习题一起发送到学生端,学生再将作答后的答题卡传至教师端;接着教师通过“作答统计图”查看每道题的作答情况;最后教师根据作答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易错知识点。

3.在线批改课后作业,达成个性化教学

学信APP是一款校园应用平台,具备学习测评功能,它能自动记录、生成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数据,并通過作业数据长期存档,为每位学生建立在线数据库。教师可以借助该数据库的分析功能获得个性化的教学参考建议。在期中、期末复习时,教师还能据此为每位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数学习题,以巩固薄弱知识点,这种个性化辅助方案能够高效、准确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例如,在布置八年级“实数”一课的相关作业时,教师可以提前把作业题和答案输到学信APP中,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业答题卡上传到该作业批改系统中,随后系统会自动批改学生作业,并汇总成绩,生成错题报告。在线批改系统的运用,既能减轻教师大批量批改作业的压力,又能准确提供成绩报表,具备直观、便捷等优点。

4.平台分享,长时间存储课堂教学成果

在系统批改完作业后,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班级学习分享平台展示课堂教学成果。教师引领该分享步骤,根据课堂时间分配,进行课上或课下分享,既做到了课上、课下充分结合,又有效发挥了网络学习空间对初中数学分享和互动的辅助功能。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知识的交流和获取不应只局限于个人知识的积累和建构,还应加强与教师、同学等的联系,进而拓展新型的课堂教学和学习空间。在这种交互式、连通式的学习视角下,学生既能获得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体会到自己的习题成为作品的那种成就感,又能方便、快捷地观摩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而激发自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班级分享平台和微信、QQ等融合在一起,使数学教学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的目标。

结语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初中数学学科的合理整合,能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辅助教学的主要模式,也是21世纪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我国教育界积极推进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当下,倡导数学课程与网络数字技术的融合,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能助力学生“现代信息素养”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不应只重形式,一切应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有效学习为基准,采用适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探究、自主学习,进而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字化技术教学资源初中数学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数字化室内设计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相互渗透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