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华洋
引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说学生需要从数学课堂中获得的不只是一般的数学陈述性知识,更需要拥有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也就是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特点就是“对内调控”、概括性强、受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包括反省认知成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策略性知识并不是以一个模块或者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文就数学教师导学过程中进行策略性知识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策略性知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心理学理论目前并没有达到高度发展,所以,策略性知识的界定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对策略性知识还是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及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及如何调控自身条件和状况,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学习,而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影响策略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关键。
策略性知识的构成目前也有多种观点,我们就以迈克卡的观点为主进行分析,迈克卡将策略性知识分为三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中又包含这三种子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中也包含了三种子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而资源管理策略我们认为它是指凡是可以被用来帮助学习,是学习者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运用到的一切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资源和环境。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包含四个阶段:感知与偏好、选择、拓展学习策略、形成学习策略储备库。
首先策略性知识学习的第一步是学习的个体要意识到当他学习新的知识时,某些特定的形式或情境更有助于、更适合于自己,那么他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其次,当他知道或者意识到他适合的学习方式时,在他学习下一个知识的时候他还是会下意识的选择这种方式,能够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中,有的学生习惯于逆向思维,判断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时,就会想到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从定义中找到自己要的内容;而有的学生则是习惯于从之前学习的知识中拓展引申,利用之前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做判断,无论是运用哪种方式,学生都是选择的自己擅长的。再次,当学生已经掌握一种他熟悉的策略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心得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最后在对促进有效学习的鼓励下,学习个体可以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学习策略储备库。
通过这四个阶段,学习者由将一个一个单一的策略性知识的获取开始,经过不间断、长时间的学习后,形成了一个拥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的策略系统,进而能够成为“学会学习”的策略性学习者。
导学式教学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教学的每个环节和过程都有具体的做法和目的,不要使这种模式程式化、教条化,灵活运用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并能充分运用好教学资源,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导学式教学模式对新授课教学比复习课教学更有效,对理科比文科更有效,这就说明数学课中运用导学教学应该是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的。
“有效自学、精讲互动、总结拓展、当堂训练”是他的四个程序,而每个程序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首先要学会放权,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是策略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要做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尤其是在自学和互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去“头脑风暴”,让他们自己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资源管理策略。以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数学伴我们成长》为例,教师要让学生去说,去想,而不能限制学生的机会。特别是在课本第3页中,认真观察图1.1,老师可以这样设问:
①它们分别是用同样大小的几边形和几边形铺成的?
②铺成后的地面有什么特征?
③你还能发现什么形状的地砖也能像这样铺满地面?
当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时候要让全班同学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促进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特别是计划策略的发展。再次,总结拓展的时候,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即是让学生的组织策略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在之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调节策略顺势得到发展,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最后,进行当堂训练的时候,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在出现错误的时候及时更正,这是培养学生的复述策略。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的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结束语:初中数学导学过程中进行策略性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要做到既要教又要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做到不断学习进步,学生才有可能得到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的落实才有可能,国家教育水平才能提高。
[1]雷纳.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