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学理解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三角形全等》教学为例

2018-07-02 01:30刘其武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三角形学会情境

◎刘其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正如莫理斯.比格所说:教学应该是探究比解释更重要,激起兴趣比召唤更重要。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增加学生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活动。

一、目前数学教学现状

笔者就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不会学数学”是初中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关键。那么,作为是一线教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破除数学的神秘感,使数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促进数学理解”的教学主张。

二、促进数学理解的教学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对于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本节课需要理解什么?怎么理解?要理解到什么程度?从哪些角度入手促进学生的理解?具体的说,就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研究教材,读懂学生,掌控教学,促进理解目标的达成。

“促进数学理解”的课堂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如何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如何解决本节课的问题?如何建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即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建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等。

三、促进数学理解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下面,笔者就以《三角形全等》教学为例,谈谈促进数学理解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1.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数学理解 教材中很多新课的引入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把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较远的教学情境改编为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计:第一站——数学阅读

问题情境: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数学理解:学生通过预习,理解“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含义?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针对这一问题,你如何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图形语言?准备如何解决?

2.重视知识迁移,促进数学理解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新知探索环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设计:第二站——数学思维

知识迁移:(1)为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考虑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元素对应相等,此时会出现几种情况?(2)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数学理解: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要解决什么问题?(2)想怎么解决?(3)解决的过程有什么规律?

3.把握知识联系,促进数学理解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特定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从而揭示数学的本质。

教学设计:第三站——数学实验

数学探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动手试一试:已知:△ABC(图1),画一个 △A'B'C',使 A'B'=AB,A′C′=AC,∠A'=∠A。

观察发现:把△A'B'C'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A'B'C'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简单方法。

基本事实: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可以简写成“ ______”或“______”)。

用数学语言表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在(图2)△ABC和△A'B'C'中

∴△ABC≌ _______( )

练习:如图3,OA=OD,0B=OC,求证:△AOB≌△DOC

证明:在△AOB和△DOC中

∵AO=DO,BO=CO(已知)_____=_____( )

∴△AOB≌△DOC( )

4.培养数学素养,促进数学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暴露学生自然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勤思考、敢争辩”,让他们在尝试、探索、解惑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教学设计:第四站——数学实践

当堂检测

(1)在△ABC和 △A'B'C'中,AB=A'B',∠A=∠A',

要使 △ABC≅ △A'B'C',则需增加的条件为______.

(2)如右图,AD⊥BC,D为 BC的中点,那么结论错误的有______

A、△ABD≌△ACD B、∠B=∠C

C、AD平分∠BAC D、△ABC是等边三角形

(3)已知:如右图,AB=AD,AC=AE,∠BAD=∠CAE.

求证:BC=DE.

检测反馈:对于会做的题,应该进行归纳总结,哪些题是同一类型的?它们有什么规律?对于不会做的题,应该思考为什么不会解?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些东西没见过?

5.注重课堂反思,促进数学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反思可以引导学生追踪数学家的思维行踪,像数学家一样思考问题;通过反思可以拓宽思路,优化解法,完善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探究新的发现。

教学设计:第五站——数学反思

课堂反思:(1)由“SAS”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能想到其他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吗?仿照SAS的推导过程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其他方法。(2)对照学习目标谈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总之,数学理解是数学学习最为关键环节,没有理解就没有深刻的思维;没有数学理解就没有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促进数学理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1]陈振华.追寻教育之魂[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士錡.PME:数学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3]宋运来.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伍春兰,张勃.论学生思维参与的数学概念教学——以“圆中有关的角”的概念教学为例[J].数学通报,2017(2).

猜你喜欢
三角形学会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会分享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护患情境会话
画一画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