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少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知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当今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体现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交流能力。而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如何,分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1.规模大、人数多 全班共有59人,分为9个小组,其中5个小组为7人,4个小组为6人。由于教室空间有限,分为9组后,组内、组间产生了相互干扰。当人数超过5人,由于受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就很难保证每个组员准确、全面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思想碰撞次数减少。在实际进行讨论时往往只有少数人参加,大部分只是安安静静的做为旁观者或讨论与任务无关的话题。
2.较随意、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两人小组、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3.角色分工不明确,责任混乱 分组仅仅是确定人数和座位,最多也只是确定小组长和记录员的人选,容易导致“小霸王”、“搭便车”现象的出现,无法充分调动小组其他成员的积极性。
1.人人参与 做为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要有“荣辱与共”的认同,优秀的小组离不开组员的齐心协力,每个人都是“无可替代”的,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小组为组员创造良好合作氛围,这样才能相得益彰。作为合作学习重要环节的分组应该注重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养成参与习惯,这不仅是合作学习内在要求,也是分组任务和结果的要求。因此,参与性原则是分组的重要原则。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每一次任务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在角色转换中有新体验和新收获,激发学生潜能,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2.分组科学合理 分组前应充分了解班级及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有: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各科成绩、性格、兴趣爱好、在班级中担任的职务、学生自评等各项信息。为小组的组建奠定基础。这样的分组有利于优势互补,使每个组员都能发挥最大价值,从而保证小组之间的竞争性和公平性,避免一家独大现象的出现。
3.时效性 分组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小组合作的时间也并不是永久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反馈结果等可变信息,及时对分组方法做出调整,让小组始终保持活力。
1.差异化分组法 依据学生成绩让每个小组都有高分、中分、低分的学生;按照学生性格将内向和外向性格的学生分在一组;按学生性别,保证每一组人数男女生人数比例基本保持一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按照学生平时考试成绩来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均衡,为了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使知识多元化,效果最大化,在分组时不仅要考虑成绩,还应考虑学生性格、性别、年龄、特长等其它辅助性要素。具体做法一般为:依据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及班级总人数确定小组数及小组人数,按照成绩排名进行高、中、低搭配确定各个小组人员名单,然后结合其它辅助性要素,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真正实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此种分组方法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每个小组的公平性及组员的积极性,但过程较为复杂,工作量大,耗时长。
2.学生自由分组法 在日常教学中,有时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自由分组法,让学生自己自由地选择组员,尊重学生喜好。一般做法为:教师确定小组人数、学生根据自己意愿组成小组。
(1)“一家独大”型小组。即由班内优秀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这种小组适合探究性、创新型等难度较高的学习活动,因为都是基础比较扎实、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更容易深入交流,是班级“攻城拔寨”的中坚力量。
(2)“难兄难弟”型小组。即由班内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这种小组适合发现型、总结归纳型等难度较低的学习活动。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会受到束缚,自己的想法无法完全充分的表达出来,或者碍于“面子”选择闭口不言。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恶性循环,“难兄难弟”型小组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
(3)兴趣型小组。即按照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法特别适合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时使用,小组成员兴趣相同,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近邻为亲”分组法 主要是将课堂中临近桌的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的做法。具体分组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介绍分组人数(如4人、6人甚至更多)和要求(前后桌、左右桌)、学生按照分组要求就近寻找组员,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分组方法。此种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但缺乏活力。
方法本身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分组方法,同一个问题情境下也会有多种分组方法的处理。每一种分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劣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切不可“千人一面”。
[1]王斌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探析[J].教学论坛.2009
[2]周冬梅.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分组方法探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