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云
摘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的焦虑心理保持在适度状态,培养学生自信心;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引发学生探究热情;要关注学生的不同气质,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密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非智力因素;兴趣;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很聪明,但成绩却不大理想;而有些学生智商一般却成绩优异。这与非智力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能力发展等智力因素,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焦虑、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的焦虑心理保持在适度状态,培养学生自信心
焦虑感是一种近似担忧的心理倾向,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非智力因素。有过度焦虑心理的学生常常不由自主地担心自己的自尊心会受到潜在伤害。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对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处于过度焦虑状态,就会影响其学习的效度,导致学习动力减弱,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迅速下降。比如,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古文学习是一个难点,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心理,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焦虑感。如果教学设计不恰当,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会引发学生的焦虑感,讓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失去自信。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焦虑水平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大,超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也是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之一。比如,在《曹刿论战》这堂课上,由于一开始教师的提问有着较大的难度,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于本文表现出较高热情的只有极个别学生。相反,在另一位教师的课堂上,先是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疏通,然后通过组内竞赛解决了难字、难句、重点字的解释,之后抓住具体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的焦虑心理保持在适度状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就广得多,参与率要高得多。
二、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引发学生探究热情
兴趣这种非智力因素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没有兴趣,兴趣点在哪里;如果没有兴趣,影响其兴趣缺乏的原因何在,等等。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出客观、准确地分析,才能采取有效举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更多老师的重视,并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趣的方式有很多,但许多老师对学生的兴趣分析往往不够准确,引发不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教师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北国的壮观雪景并播放了配乐朗诵,让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谈谈感受。有的说北国雪景特别壮观,有的说非常美丽、妖 娆……接着,教师小结并布置学习任务:毛泽东这首词的上半阕向我们展现了我国北方美丽、壮观的雪景,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并在头脑中展开想象。而实际上学生朗读兴趣并不高,缺少激情,没有传达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应该说执教者已经意识到激趣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配乐朗读,打破了课堂的沉闷,学生似乎有了兴趣,变得有话可说了。但是,教师激趣的落脚点有些错位,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准。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点,应该是深入体会作者对北国雪景的生动描绘以及蕴涵其中的感情。而这个班级的学生,恰恰在这个兴趣点上缺乏兴趣。执教者偏偏没有把握住这一点,丝毫没有采取任何举措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会课文,却要学生“读出壮观的景象”,学生自然毫无兴趣,读不出感情来。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从语文教学设计角度来看,教师更需激活的是学生对于文本深入阅读的兴趣,而不是仅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安排与文本解读无紧密关联的活动。
三、关注学生的不同气质,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密度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气质。不同气质的学生,其学习方法、心理状态往往各具特色。如果教学设计密度很高,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时间上限制较为苛刻,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又少,这样高密度的教学设计,只适用于那些多血质、胆汁质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也许能跟上快节奏的学习;但对于黏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就可能适应不了。因为这类学生比较沉稳,喜欢深思熟虑,不轻易发表意见。如一位教师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初请学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高度评价伏尔泰的?学生读后,某一学生从伏尔泰的贡献和人格两个角度进行了概括。教师听后适时点拨:请你从文章中找出哪些段落写了伏尔泰的主要贡献?主要贡献有哪两个方面?而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在肯定伏尔泰的人格时,主要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具体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对伏尔泰的总体评价如何?主要体现在第几段?在一百年后,雨果纪念伏尔泰的意义何在呢?……接下来的活动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反馈,逐步形成共识,并完成相应测试练习。通过检测,发现仅有少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得分率较低。
这是一篇很长的课文,教师为了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设计了许多教学环节,预先框定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并且设计的问题也是紧扣文章中心的。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这一结果跟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关系。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要求学生在并不宽裕的时间内读完并概括出主要内容,再完成相应练习,就难免有些仓促。抑郁质的学生本就难以适应强烈的刺激,不适当的快节奏当然更会让其无所适从。有些多血质、胆汁质而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恐怕也很难适应这样高强度的学习,所以只有个别学生才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气质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确保难度适中,给予宽裕的探究时间,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取得应有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