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活动中“效果点”的预设、达成与检测

2018-04-03 01:54王启钢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训师预设初中语文

王启钢

(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浙江 宁海 315600)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作为教师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所共识。教师培训也由教师自发、自觉的需求转化为政府强制性、规范性的要求。目前,在政府主导的背景下,在频度日益提高的培训活动中,如何保证培训效果,如何检测培训效果,乃至究竟怎样才算是取得了培训效果,都是悬而未决却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从文献查阅结果看,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都意识到并重视培训效果的问题,但都缺乏有效的手段与方法,特别是如何确认、检测培训效果始终是培训机构迫切希望解决的焦点。[1]笔者在组织培训活动的实践中,试图从培训活动“效果点”的预设、达成与检测中寻找解决培训效果问题的根本办法,在此予以阐述。

一、什么是教师培训活动的“效果点”

教师培训活动的“效果点”,是指培训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培训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是整个培训活动效果的凸显之处,是培训师的着力点。它类似于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标,是整个培训活动的实施依据。明确每一个培训活动的“效果点”,可以有效避免培训的盲目性,从而大大提高培训实效。

教师培训活动的“效果点”应是具体而实在的。通过一个培训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改变参训教师的某种观念,让教师学会某种教育手段,学会某种教学技能等。[2]对一个具体的培训活动来说,“效果点”的表述应更细致而明确。例如“(中级)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写作班培训”这一培训活动,它的“效果点”应清晰表述为三点:(1)使参训教师明确教学案例写作的意义(观念方面);(2)了解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写作的一般方法(知识方面);(3)能够写作教学案例,完成作业,形成作品(技能方面)。一般来说,“效果点”越清楚,培训的目标指向就越明确,培训效果也越好。

二、教师培训“效果点”的预设

培训师(培训机构)在设计一个培训活动时,对该培训活动预计可以达到的效果应该有清晰的目标指向[3],预先确定本次培训活动的“效果点”。

1.培训“效果点”的预设应具备系统性

针对某一教师群体的培训活动,其本身应具备系统性。例如针对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初级教师,培训机构应根据这一群体的实际情况开设系列培训,来促进初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且,针对初级教师的系列项目与针对中级、高级教师的培训项目系统应有所不同。但不论是针对哪个群体,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活动本身应该是成系统、成系列的。在这个基础上,针对某一群体的系列培训活动预设的“效果点”也应具备系统性。以笔者所在的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的针对初中语文初级教师的系列培训活动为例,我们开展了“初中语文初级教师小说教学培训”“初中语文初级教师散文教学培训”“初中语文初级教师诗歌教学培训”等系列活动,并确立这些培训活动的预设“效果点”(如表1所示)。

表1 培训活动预设“效果点”一览表

这些培训活动的预设“效果点”也构成一个系列,期望整体上达到促使初中语文初级教师“提升文体教学技能与水平”的目标。培训活动“效果点”预设的系统性强化了培训的目的性,这是培训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

2.培训“效果点”应根据实际培训需求来设定

教师培训的需求来源于两方面:一是自下而上,来自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或者是需要迫切提升的教育教学技能,要通过培训的方式加以解决或提高;二是自上而下,在特定的教育发展阶段中,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需要教师掌握的某些技能,也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加以落实提升,例如最近几年开展的针对全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培训需求。当然,这两者是统一的,上级部门的行政要求也往往是建立在对基层教师普遍问题调研的基础上的。

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培训项目的“效果点”都应根据培训需求来设定。以浙江省近三年实施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来说,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培训工程。应该说,这种培训需求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具体到培训实践中来,“信息技术”这个概念显然过大而且笼统。“效果点”的预设应该更加明确而具体,而不是一个笼统而模糊的目标。例如可以预设其中一个“效果点”——“通过提升工程的培训使参训教师掌握电子白板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样可以使提升工程的目标指向更清晰,效果一定更好。

三、教师培训“效果点”的达成

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效果点”的预设可以明确目标指向。那么,如何达成预设的目标呢?

1.以培训教材为支撑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培训活动都应向学员提供培训教材。培训教材具有完备性、系统性、延时性的特点,有助于参训教师在参加培训活动之后对本次培训活动的“效果点”有更系统、更清晰、更深入的学习与认识,也有助于教师在参训之后的自主拓展。例如初中语文初级教师小说教学培训,我们订购由王荣生主编、李冲锋任执行主编的《小说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培训教材,为他们在后续的自主学习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是培训活动的呈现方式,也是实现培训目标的落脚点。要达成培训活动预设的“效果点”,就要根据预设的效果目标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还是以初中语文初级教师小说教学培训为例,为了达成上文表格中的三个“效果点”,我们开设了“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小说教学”“初中小说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初中小说课堂教学研究”三个培训课程模块。其中,第一个模块以理论培训为主,主要是为了达成“效果点1”;第二个模块安排讲座与学员实践,主要是为了达成“效果点2”;第三个模块以实践为主,主要形式为听评课与学员分组讨论,主要是为了达成“效果点3”。应当注意的是,各个“效果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各个课程模块之间也是相互支持的。

3.采用更加有效的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是指在培训活动中为达成培训效果而采取的方式、方法及整个培训活动的组织形式。[4]从培训活动的组织方式来看,目前主流的培训形式主要包括参与式培训、讨论式培训、讲座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及“互联网+”培训;从组织培训活动的动机来看,培训形式主要有问题式培训、主题式培训及预设式培训。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培训组织者的出发点始终是培训“效果点”的实现,这应该是实施教师培训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恰恰又是容易被普遍忽略的。任何一个活动,都应该是目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教师培训实践中,因注重形式而忽略目标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教师培训非常有必要正本清源,把培训目标放在首位,把培训“效果点”的实现与否作为衡量培训质量优劣的最重要标准。这才是教师培训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当前,大多数教师培训活动中的培训形式还比较单一,这就需要培训者不断创新,努力尝试更加有效、更加切近教师实际也更受参训教师欢迎的培训形式。

4.选聘优秀的培训师

教师培训活动中的培训师相当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他对于培训“效果点”的达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一个培训课程,由不同的培训师来实施,起到的效果可能是有巨大差距的。因此,要比较完美地达成培训“效果点”,就要慎重选聘培训师。一个优秀的培训师,他应该学识丰富、具备高明的现场驾驭能力、具备非常清晰的授课目的。当然,他还应具备良好的形象、幽默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磁性的嗓音及其他一切有助于达成培训效果的良好素质。

但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培训活动中培训师的选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主要是由当前培训师资源缺乏造成的,也有培训机构与培训师之间缺少相互了解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建立培训师准入制度与分级制度,对当前所有的培训师资源进行整理分级,从而为广大教师培训机构选聘培训师提供参考。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于2017年夏天建立的培训师评价机制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由参训教师对培训师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从而形成一个信息比较丰富的培训师资源库。但是,这个培训师资源库离信息完备还有很大的距离,还需要不断的积累与完善。

四、教师培训“效果点”的检测

一个教师培训活动究竟有没有实效,这需要通过对培训“效果点”的验证来评估。就目前教师培训实践来说,培训“效果点”的验证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现场问卷

问卷是调查培训效果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一般在整个培训活动结束时实施,也可以在某一培训课程结束时实施。在预设“效果点”的教师培训活动中,问卷内容应侧重预设“效果点”的达成程度。在问卷的设计上可根据预设的“效果点”安排若干问题。一般来说,问卷中问题涉及的内容越具体、越细致,得到的答案就越真实。

2.作业验证

教师培训活动的作业一般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作为培训的补充,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二是作为培训效果的检测手段,目的是检验参训教师在本次培训活动中的受益程度。这两种功能是相互融通的。在预设“效果点”的教师培训活动中,培训作业的第二种功能可以实现对本次培训活动“效果点”达成度的检验。

3.简单测试

这种培训“效果点”的验证方式往往出现在较长学时的培训活动中。例如浙江省全面实施的针对教师全员的90学时集中脱产培训,一般都会在培训活动结束时安排简单测试。对于有着明确培训目标的培训活动来说,这种测试应该是检测“效果点”达成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4.实践检测

在一些预设了实践性目标的教师培训活动中,可以用实践验证的方式来检测“效果点”的达成度。还是以初中语文初级教师小说教学培训活动为例,要检测其预设效果点3——“开设一堂合乎规范要求的小说教学课”的达成度,可以让参训学员按照培训师的要求开设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呈现培训效果。实践验证,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培训效果检测方式,但是由于其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明显,验证过程冗长,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培训者往往只安排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参训教师开设公开课,由此也带来检测面狭窄的问题。所以,作为验证样本的代表教师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曾能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研究[J].教育评论,2010(1):75-77.

[2]冯延平,常一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0(1):76-78.

[3]光佳.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培训师预设初中语文
还剩几只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重新培养培训师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