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阶段十种版本《道德与法治》新旧教材法治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2018-04-03 01:54贾金平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4期
关键词:法律条文道德与法治数量

贾金平

(1.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2001年课程改革迄今已有17年,全国诸多德育专家和教材编写人员遵循课程标准要求编写思想品德教材,在大陆地区出版发行了十种版本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材。如此之多版本的教材其编写状况如何?如何对其客观评价?这是近些年来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王敏、常爱新等学者分别对单个版本教材进行质性分析,章乐、王晓莉、董兵、单晓红等学者对多个版本教材进行横向比较,邴竹和孟庆男对新旧教材进行纵向分析。检索文献时笔者发现,对初中阶段十种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进行横纵向比较和分析的文献并未见诸期刊。对所有版本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分析,能够全面客观地理解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特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6年,教材名称由《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发生了改变,突出了法治的地位,那么,教材里法治内容编写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本文尝试对我国大陆地区发行的所有版本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横向比较,并与其旧版本教材进行纵向比较,兼用量化和质化两种分析方式。

一、研究方法

1.样本教材

经教育部审定通过并正式出版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十种版本,按照出版社的简称分别是“人民版”“人教版”“北师版”“苏人版”“首师版”“陕教版”“教科版”“粤教版”“鲁人版”和“湘师版”。沪教版教材由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并未更名,因此,在接下来的比较分析中并未对此版本教材进行分析。十种新版本七年级教材出版的时间是一致的,都是2016年经教育部审定出版发行。十种旧版本七年级教材一般都是在2003年或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从2003年到2015年,有的教材没有经过修订,有的教材虽然经过几次修订,但是对教材法治内容、呈现方法和编排方式等基本没有做任何修改。本文的研究样本教材是十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初中七年级上下册教材《道德与法治》和《思想品德》,以下称前者是新版本教材,后者是旧版本教材。

2.分析框架

本研究设定教材分析框架包括教学单元设置、法律条文、活动方式和情境设置等四个维度。教学单元设置是指观察法治内容是否被单独设置一个单元。若单独设置单元,表明教材突出了法治内容的重要性。法律条文的分析主要是从法律条文的数量和种类进行分析。法律条文的数量和种类越多,意味着法治内容越丰富。

黄向阳先生把教材中活动方式分为调查采访型、讨论辩论型、合作型、操作实践型、问答记录型和案例分析型等类型。[1]讨论辩论与分享交流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辩论,后者侧重于分享,因此两者应该列为不同的活动方式。一般来说,合作型活动方式不单独出现,本文不把其作为独立的活动方式。写作应该从案例分析中单列出来,以凸显其教育意义。因此,本文把教材中活动方式分为调查采访型、讨论辩论型、分享交流型、操作实践型、问答记录型、案例分析型和写作型等七种类型,调查采访型、操作实践型和写作型等三种类型的活动方式侧重于法治内容的实践教育,其他四种类型的活动方式侧重于法治内容的认知教育,显然,实践教育的现实意义明显要大于认知教育的现实意义。

黄向阳先生把道德教材情境分为七个类型,分别是说明情境、实验情境、体验情境、两难情境、体谅情境、后果情境和冲突情境。[2]本文以此对教材中法治内容进行分析,对那些同时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情境,依据最突出的特征对其进行归类。两难情境、体验情境和实验情境等情境内容能够引发更深层次的认知冲突,特别是受教育者有了更贴己的体验和体会。

3.编码

编码是对资料进行编组和归并的过程。[3]本研究主要是根据上述分析系统,分别根据教学单元设置、法律条文、活动方式和情境设置对十种版本教材设置情况进行编码。

二、教材分析结果

1.教学单元设置情况

新版本和旧版本教材七年级上册分别有三个版本单独设置了教学单元,其中只有苏人版新旧版本教材都单独设置了法治单元。新版本和旧版本教材七年级下册分别有七个和八个版本单独设置了教学单元,其中七个版本新旧版本(人教版、北师版、苏人版、首师版、教科版、粤教版、鲁人版)教材都设置了教学单元。由此可见,教材更名的同时,并没有对教材中法治内容单独设置教学单元产生明显影响。

2.法律条文设置情况

七年级上下册法律条文数量方面,人民版、人教版、苏人版、首师版、陕教版、粤教版和鲁人版等新版本教材都比旧版本教材的数量多,但是北师版和教科版等新版本教材比旧版本教材的数量少。

表1的数据显示,七年级上下册法律条文种类的数量方面,绝大多数新版本教材都比旧版本教材的数量多,但是个别新版本教材比旧版本教材的数量少。

3.法治内容的活动方式

由于只有人教版、北师版、苏人版、首师版、教科版、粤教版和鲁人版等七个新旧版本教材,七年级下册单独设置法治内容的独立教学单元,因此只对这七个版本七年级下册新旧版本教材进行法治内容活动方式和情境设置等情况的分析。

表2的数据显示,新版本教材法治内容的活动方式以分享交流为主,六个版本教材法治内容的分享交流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活动方式数量;其次是问答记录和案例分析,首师版教材问答记录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活动方式数量,苏人版、首师版和鲁人版教材案例分析数量在各自版本中也占据着较重的比例;然后是讨论辩论、调查采访、操作实践和写作等活动方式数量。鲁人版教材活动较多,达到了50次,明显高于其他版本教材活动数量;其次是首师版和苏人版,分别是34和33次;人教版、教科版、北师版和粤教版活动数量相对较少,其中粤教版活动数量最少。

表3的数据显示,旧版本教材法治内容的活动方式以分享交流为主,所有版本教材法治内容的分享交流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活动方式数量;其次是问答记录和案例分析;然后是讨论辩论、调查采访、操作实践和写作等活动方式数量。鲁人版教材活动较多,达到了52次,明显高于其他版本教材活动数量;其次是苏人版、教科版和首师版,均在35次左右;人教版、教科版、北师版和粤教版活动数量相对较少。

表1 新旧版本教材七年级上下册法律种类数量情况(单位:类)

4.法治内容的情境设置

表4的数据显示,新版本教材法治内容的情境设置以说明情境为主,所有版本教材法治内容的说明情境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情境数量;其次是后果情境和冲突情境,所有版本教材都设置了冲突情境,有两个版本教材没有设置后果情境;两难情境、体验情境、体谅情境和实验情境数量明显较少,在每个情境中,至少有四个版本教材没有设置相应的情境。鲁人版教材法治内容情境设置数量较多,达到了49次,明显高于其他版本教材法治内容情境设置数量;其次是苏人版和首师版,分别是24次和23次;北师版、教科版、人教版和粤教版教材法治内容情境设置数量相对较少,其中粤教版教材法治内容情境设置数量最少。

表5的数据显示,旧版本教材法治内容的情境设置以说明情境为主,所有版本教材法治内容的说明情境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情境数量;其次是后果情境和冲突情境,所有版本教材都设置了冲突情境,有两个版本教材没有设置后果情境;两难情境、体验情境、体谅情境和实验情境数量明显较少,在每个情境中,至少有4个版本教材没有设置相应的情境。鲁人版教材法治内容情境设置数量较多,达到了40次,明显高于其他版本教材法治内容情境设置数量;其次是苏人版和科教版,分别是33和28次;北师版、人教版、首师版和粤教版教材法治内容情境设置数量相对较少,其中首师版和粤教版教材法治内容情境设置数量最少。

三、教材法治内容编写存在的问题

与旧版本教材相比,不同出版社发行的新版本教材法治内容在教学单元设置、法律条文的数量和种类、活动方式、情境设置等方面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变化,但是整体而言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法治教学单元设置的数量不够

教材更名《道德与法治》后,并没有对教材中法治内容单独设置教学单元产生明显影响。新版本教材七年级上册设置了单独章节的版本明显较少,新版本教材七年级下册设置了单独章节的版本虽然较多,但仍有三个版本教材没有单独设置独立教学单元。单独设置教学单元能够旗帜鲜明地表明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部分新版本教材法治教学单元设置的数量明显存在不足。

2.法律条文的数量和种类较少

新版本教材中法律条文的数量和种类较少,与旧版本教材相比,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教材名称由《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旨在突出强调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材内容也应当较以往旧版本教材相比,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教材名称由《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旨在突出强调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材内容也应当较以往更突出一些法治教育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些新版本教材法律条文数量和种类不能满足法治教育的实际需要,实现不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表2 新版本教材七年级下册法治内容活动方式数量情况(单位:次)

表3 旧版本教材七年级下册法治内容活动方式数量情况(单位:次)

表4 新版本教材七年级下册法治内容情境设置数量情况(单位:次)

表5 旧版本教材七年级下册法治内容情境设置数量情况(单位:次)

3.法治内容活动方式的行动环节偏少

新旧版本教材法治内容的活动方式都是以分享交流为主,其次是问答记录和案例分析,最后是讨论辩论、调查采访、操作实践和写作等活动方式。部分版本教材没有设置调查采访、操作实践和写作等活动,这意味着这些版本教材淡化了法治行动的重要教育意义。虽然教材编写方式突出了法治内容的感知和明理的教育过程,但缺失或弱化行动的教育过程显然是不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在活动方式的数量和种类方面,部分版本教材明显存在着不足。

4.法治内容的情境设置不够丰富

新旧版本教材法治内容的情境设置是以说明情境为主,其次是后果情境和冲突情境,然后是两难情境、体验情境、体谅情境和实验情境。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建议,“要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必要时,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个别新版本教材设置了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情境问题,绝大多数新版本教材缺少这样的情境设置,这显然不符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建议。此外,在情境种类方面,部分版本教材明显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教材法治内容编写的几点改进建议

1.增加法治教学单元设置的数量

教材名为《道德与法治》,而内容却无一处法治内容,这容易弱化法治教育的地位。在旧版本教材中已经有两个版本八年级教材是法律专册,预计会有更多的新版本教材印制法律专册。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初中阶段采取《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教学单元或者集中在某一学期以专册方式实施教学,从而保证法治教育时间。法治内容单独设置教学单元和编写专册两者并不冲突,而且可以实现互补的教育效益。为了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法治内容既要单独印制专册,同时,也应该在每册教材中设置法治内容的教学单元。

2.增加法律条文的数量和种类

法律条文的设置不能局限于法治内容的教学单元中,在教材其他教学单元中也应当适当设置。例如,有些行为处于道德约束的范围,但是一旦超出一定的边界,就属于法律约束的范围,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明确指出应当受到哪些法律条文的约束和制裁。当前社会有很多热点问题,如校园欺凌、偷改报考志愿、偷游戏装备、盗刷微信钱包等行为都超出了道德约束的边界,属于法律管辖的范围,教材中应该增加约束和制裁这些行为的法律条文数量和种类。

3.增强法治内容活动方式的行动环节设置

教材法治内容的活动方式在以分享交流为主、以问答记录和案例分析为辅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调查采访、操作实践和写作等活动方式数量。诚如傅维利先生所言,“具有魅力的教材内涵至少应有下列三个显著特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导引学生参与活动”[4]。调查采访、操作实践和写作等活动方式数量增加能够有效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行动机会,提升学生的理性判断力,促进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形成。

4.丰富法治内容的情境设置

法治内容的情境设置以说明情境为主本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过于倚重和突出,应适当丰富其他情境的设置及其数量。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包括学生的犯罪都是在冲突情境和两难情境中,由于不能正确区分道德与法律的边界,从而触犯了法律。教材法治内容情境设置应当加强情境的冲突性和两难性,引发学生认知的深层次冲突,形成一个法治教育的关键节点。教材中设置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情境符合法治教育的需要和要求。此外,体验情境、体谅情境和实验情境都具有情感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作用,也应当适当增加这样的情境设置。▲

参考文献:

[1][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0-145.

[3]维尔斯马,于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袁振国,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41,250.

[4]傅维利.好教材的恒久魅力[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3.

猜你喜欢
法律条文道德与法治数量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统一数量再比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警察滥用枪支案件的实证分析
西夏武器装备法律条文与唐宋法律条文比较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头发的数量
情景剧教学在高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