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徐州 221000)
学前教育的根本是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教育实习作为学前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职前教师教育培养中的必要环节。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是学生通过模拟或真实教育情境体验幼师角色,不断建立职业理念,形成职业能力,向教师角色不断转化的实践过程。[1]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内容丰富多样,主要面对一群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不断成长的幼儿,实习对象有着极大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呼声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有亲自经历幼儿园保教的全过程,才能了解所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才能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构建专业素养,形成专业理想。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教育实习可以提前让学生感知幼儿园及幼儿特点,减轻实习生经历的“现实的震撼”,缓解“理论中的幼儿园”与“现实中的幼儿园”,“理想的角色期望”与“现实的角色失望”冲突所带来的矛盾。教育实习是有效促进学生向教师转化的起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重要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多年的实习带队经验以及对江苏省多所师范院校的调查发现,教育实习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综合运用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各方面适应性。然而,虽然从业教师们在不断总结实习经验,完善实习制度,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以笔者所在师范院校来说,教育实习是一件浩大工程,仅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有3000余人,每学期要安排学生下园教育实习一至两周,考虑实习经费、路途等问题,只能就近安排在院校所在城市,人数多,下园压力大,无力甄选幼儿园,实习基地及园所差距较大,园所性质、等级的不同以及幼儿园办园理念上的差异,导致学生教育实习中收获迥异。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是幼师生在师范院校和实习所在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详细了解幼儿园保育及教育实践,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教育实习中,我们会发现,教育实习人数较多,指导教师出现不足,专业教师缺失。指导教师担任多重角色,指导精力明显不足,履行效果不佳。指导教师知识理念差异大,对实习指导认识程度不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按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计算,实践教育课程应达到31学分,占总课时比例的19.37%。地区环境、教学活动、实习安排等因素造成实践成效难以保障,学前教育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劳动,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经过系统实践,不可能巩固和发展;其次,教育实习由于时间短、幼儿家长不信任实习生的工作能力等原因,难以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再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多方面存在“僧多粥少”的矛盾,加上无法兼顾实习基地及园所等级,这对实习生来说极易引起短期行为,造成在不同条件园所所看、所学、所感有较明显的差距,影响了实习生实践能力的发挥。
教育实习是希望实习生的在学校里获得的职业道德能够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的内化,从而促使实习生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然而因为幼儿园工作具有劳动强大度、工资待遇差、社会地位低等现实情况的存在,一些实习生受到这些负面影响,对职业价值产生质疑,对实习工作及任务安排不积极,影响实习效果。
多数实习生在实习前都是踌躇满志,对外出实践锻炼有着极大的渴望,但在真实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认识上重视程度不足,怕脏怕累怕吃苦;难以灵活运用知识、驾驭课堂,对幼儿表现出的行为观察分析能力弱,对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能力;与幼儿、家长沟通能力不足,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能力,在班级管理方面更是缺乏基本的技能、技巧。另外,在教育技能方面更是流于形式,教学反思能力达不到合格标准,实习前的准备不足,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结束收获少。
在指导教育实习中,多数指导教师能做到认真对待实习指导工作,做好院校与幼儿园园所以及实习生之间的协调工作,但也有部分指导教师表现一般,有待加强。首先,指导教师以教师、管理、指导、评价者身份自居,与实习生交流沟通少。当实习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不及时,实习生也因为担心指导教师批评而不愿提出自己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牵扯到幼儿园园所对实习工作的安排,如:实习期间听课、磨课、试讲、组织幼儿活动等,严重影响实习的顺利开展;其次,指导教师担任角色多,任务重,水平、精力有限。多数指导教师在担任实习带队任务的同时,仍需要做好本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指导学生数量多,加上有些教师并非专业教师,不了解幼儿园,对实习生的教学实践只能从教态、语言、板书等方面进行指导,对授课内容及师幼关系不能给予好的指导和评价,部分幼儿园指导教师年轻化,自身经验不足,水平、精力有限,实习指导质量有所下降。
从我省不少高师院校调查中发现,实习管理松散、封闭、单一化。院校独揽教育实习大权,高校在对指导教师方面缺少督导检查,奖励、评价制度不完善,造成指导教师报以“无所谓”态度。同时,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没有明确的指导计划或任务要求,对实习评价不够客观,无考核评价指标,对实习生管理不严格,导致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实习效果低下。另外,教育实习指导经费不足、交流平台缺乏,高校与接收实习生的幼儿园无法做到互惠互利,教育实习管理不能有效调动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积极性,导致较差的实习效果。
幼师生应该从入校开始就要学会观察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教师这一角色。对幼师生的教育实习而言,要实习生做到端正态度,引导其认识到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做好教育实习前的动员工作。着眼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理论课程的合理设计和教育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实现幼师生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统一。对实习生教育实习期间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如,表达随意、教态不自然;教材重难点分析处理能力不强,,一日生活组织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工作艺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同时补充实操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模拟试教能力。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微课和说课的训练,提高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积极性,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建立实习共同体,以实习生所在班级为小组,组内进行汇报性质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指导比赛,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及组内同学当评委,加强幼师生教学反思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实习不仅要做好实习生方面的准备,还应做好指导教师方面的准备,[2]实习指导教师紧缺、学术水平、指导经验远远达不到作为实习教师的条件,指导教师严重缺失;同时,“上课与指导实习两难兼”,再加上“实习只需管好学生”错误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职称晋升与带队教师关系甚微”,都造成了实习指导教师积极性的不高。因此在教育实习安排中应提前构建指导教师遴选制度,补充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实习指导教师明确自身角色的交叉性、客观性和实践性,教育实习之前对自己所负责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梳理,及时收集信息资料,对即将展开的实习有一个总体规划,多倾听实习生的想法与意见;对实习幼儿园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幼儿园教学特点、教育理念、教学计划等,为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学前教育实习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师范院校,应努力改变教育实习管理的现状,积极促进“政·校·园”三方协作。明确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标准,重视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以不同的教育实习方式提高幼师生的保教能力。加强对幼儿园指导教师的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科学合理评价实习生在园情况,[3]真实反映实习生的不足,及时与实习带队教师交流沟通,为进一步调整师范院校培养模式,培养合格学前教育教师做出积极努力。
“政·校·园”三位一体,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下,共同负责教育实习的计划、组织、督导、考核与评估,促进师范院校与幼儿园相互间双向性和互惠性的交流。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和师范院校拥有一致的愿望和动力,共同参与到教育实习的管理工作中来,提高教育实习的管理水平和教育实习的质量。
总之,尽管近年来江苏省多所师范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进行了调整与改革,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在具体实施与操作中仍有较多问题存在,从而影响了幼师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因此,在教育实习方面仍需对教育实践进行不断分析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