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惠平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体育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高低,进而对学生体育锻炼方式、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及课余体育生活方式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等,对高职院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受人们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束缚,加之部分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方式和场地器材等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缺乏应有的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管理手段缺乏成效性和规范性,在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上的反映就是课余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也未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锻炼中养成,自然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和发展也无从谈起。为此,本文对体育教学管理的定义、内容和作用意义等内涵进行了再次梳理,并对其当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建议性地提出研究对策,以期为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模式和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体育教学管理是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自身规律为基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运用高职院校内部的行政机关、学院以及教师等一切校内力量,通过对体育教学实践的计划、实施、协调以及管理,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1]。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和内容不能脱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独自开展工作,所有的一切工作的部署和实施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
例如,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置等都不能脱离人才培养模式,应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育人宗旨,并且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在完成相应的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充分挖掘高职院校自身的职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倾向,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上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将体育技能与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倡导“终身体育”的理念,使学生终身受益,并在未来的岗位上体现高职体育的意义及价值。
1.2.1教学计划管理
该部分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指导思想;第二,教学大纲设定、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考核标准的设定;第三,教学手段包括传统教学方法、“微课”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等[2]。
1.2.2教学组织管理
第一,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体育技能教学和理论教学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该形式要尽量考虑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与亮点,尽量以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第二,教学组织内容方面要规范体育课的课堂常规,教师语言表达要清晰简单明了,动作示范要规范、到位、简练,合理利用好场地器材等教学设施,课堂强度与运动量符合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课堂内容也应当丰富多彩来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第三,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体育教学的始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分层次教学,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1.2.3教学质量管理
第一,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和技能水平,一方面,可以采用增加与外校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派教师去培训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自身注入新鲜血液,将最新的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体育教师到优校或名校进修学习或担任访问学者,将其他学校的优点长处拿来借鉴;第二,定期组织体育教学技能大赛,通过聘请资质较深的专家对参赛选手进行评课,通过加强评比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知识的交流,还可以请专家进行集中讲评或召开讲座,通过点评和宣讲形式提高校内体育教师的技术业务知识与能力;第三,定期召开教学相长会以及体育教学质量研讨会,及时听取专家、学生的反馈意见,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质量提升。
1.2.4教学痕迹管理
第一,加强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体育教学活动的文件管理,积极响应上级指示;第二,加强每学年、每学期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计划、教学竞赛组织活动等相关教学材料的管理,每学期应根据教学授课情况对计划内容组织形式等进行更正与完善;第三,加强教师体育科研、教学获奖等工作管理,建立科研、教学成果档案,及时保存教师发表的论文、立项课题、教学获奖文件等。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重视体育的结果肯定会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学管理能够为学生身体健康均衡发展,培养人的全面品格提供管理和监督保证,科学的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提供正确的方法和路径,为学生紧张、烦躁、抑郁和沉闷的心理压力提供良好的宣泄方式,为学生进行社会交往、提高组织能力、参与合作学习等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强有力的基础,是未来职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
只有清晰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才可能会有优质的教学质量,目标不明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等将无从谈起,甚至可能会出现与目标相悖的情况发生,明确目标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然而,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恰恰是当期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问题[3]。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体育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的操作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体育教师没有设置学期、小节、课堂教学目标或对上述目标教师自身不够清晰,这样一来部分教师上课缺乏积极性,表现消极,就学生而言,由于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为厌倦或消极应对教学内容;第二,虽然部分教师制定了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陈旧,缺乏创新和新颖性,教学目标与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格格不入,往往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主练习性受到一定的打击,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效果。
受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积极迎合高职院校人才培训模式的需要,要在院校特殊性的基础上开展出特色体育项目。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并没有遵循学生的培养目标,仍旧是采用传统的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进行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定位大都为公共基础课,受专业型院校的影响体育学科的地位和重视程度往往较低,体育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其他学科课程设置和行政部门的干扰,大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1]。这是因为体育教学计划的编制要受到专业技术课程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往往是考查科目,未能够引起部分学校领导、教师的足够重视。由此以来,课时量不足,大二年级未开体育课程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学时数、安排等受到巨大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学校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再者,受师资力量影响,体育教学计划以及体育教学管理计划的编制往往是由固定的几个人来编写,由于受专业知识、素养等因素影响,其编制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由于受学校办学条件影响,高职院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经费支出等硬件因素与本科比较起来偏弱,加之体育教师的学历偏低、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较弱、教学水平较差等软件因素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4]。此外,受师资力量薄弱、缺少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往往存在较大的教学压力,并且一般的高职院校以学校的专业为主对体育的重视度相对较弱,因此,学院和教师自身投入到体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和创新层面的精力与经费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
由于受人员配置的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组织机构设定通常表现为比较单一,而且权利相对过于集中,工作开展过程中原则性较强,使得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自身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受天气和场地器材设施的影响较大,学校可能受场地器材的影响,一部分教师没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也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监督与管理,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会使体育教学的灵活开展受到巨大影响。但是,受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这个瓶颈的制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可以以两个方面为抓手:一,立足人才培养层面,体育教学目标要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准绳,目标的设定不能偏离这个轨道;二,要凸显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培养特点,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与学生的专业性和未来的职业性特点相结合,要让学生从专业角度的特点感受到体育教学与他们自身的相关性,这样一来才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主动性。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内容是体育教学的核心。既然体育教学目标是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那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专业技能的特点,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内容具较强的相关性,利用专业课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就业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与内容,为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保驾护航。
减少行政部门和专业学科系部的干涉,使体育教学计划逐步回归规范的轨道,加强部门之际的协调配合,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确保体育课时的正常开展,增加或对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授课计划应由全体体育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研讨制定,教师也应当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计划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技能知识和水平,是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首先,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工作的主动性,学校要多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和培养;其次,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引进高学历的专业的体育青年教师,定期外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引导体育教师参与学校、地市、省级的科研活动,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提升科研能力;最后,通过体育说课、微课和体育技能大赛等形式激发体育教师的业务素养。鼓励体育教师带自己特长的训练队,提高学生的体育特长外,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可以体现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特点,可以在实践中采用创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规范执行制度,确保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生涯中发挥最大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要以学生的专业就业特点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为目标,不断地寻找自身不足,积极创新,勇于改革,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够使高职体育教学管理水平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春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方论刊,2015(2):103-104.
[2]董吉发.关于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几点思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2,4(2):73-74.
[3]续姜.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4,28(1):55-57.
[4]沈洋.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7,14(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