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 芳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高校经管类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门课程对于培养应用型、综合型的大学生有重要意义。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自设置以来一直将该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对象为每年招生的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4~6个班学生,约200人左右。为了解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课题组对已经修完和正在修该门课程的2012级、2013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90.71%。
采用问卷调查,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在2014~2015学年中已经修完和正在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感知的课程整体评价、课程内容评价与学习收获三个层面。问卷共设置14个问题,其中封闭性问题1个,开放性问题1个。采用spas19.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归纳总结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课程整体评价的层面包括学生感知的课程的必要性、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问卷中对应的问题分别是:(1)作为一个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你认为有必要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吗?(2)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认识,你认为经管类专业有必要将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为必修课程吗?(3)通过对该门课的认识和理解,你是否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兴趣?
课程内容评价的层面包括该课程的学习难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各部分的重要性。问卷中对应的问题为:(1)通过对该门课的认识和理解,你认为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如何?(2)造成你学习该门课程存在难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结合自身学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VB、Access等)的经历,你认为工程技术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是什么?(4)下面五个方面概括了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按照你的理解将其各个部分的重要性程度标注出来?(5)如果该门课程设有实践环节,请将以下实践内容的重要性程度标注出来?(6)通过学习该门课程预期达到掌握软件开发的能力,你认为作为一个经管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掌握这种能力吗?(7)是否有必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特性?(8)你认为这门课是否有必要设置实践环节?
学习收获的评价层面包括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度、课程的实用性和学习收获。问卷中对应的问题分别是:(1)该课程的先导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对于这两门课你收获的学习效果是什么?(2)通过对该门课的认识和理解,你认为该门课的学习对于你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是否具有实用性?(3)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兴趣,你希望从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取哪些重要知识?
调查问卷中,封闭性问题的选项分为: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分别对应的分值为: 1、2、3、4、5。
2.1.1课程必要性的分析
各有43.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50.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
2.1.2学习兴趣度分析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均值为3.37,表明学生的兴趣度为中等偏高。从图1可以看出,学生兴趣度集中在比较感兴趣和一般感兴趣上。
图1 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兴趣
2.2.1课程难度分析
56.7%的同学认为比较难,11%的同学认为非常难,具体数据见表1。说明大多数同学认为学习该门课程是有难度的。
从课程难度与其主要原因的交叉列表中可得出造成学习该课程有难度的原因主要是先修课程基础薄弱和课程本身的知识点晦涩难懂。
表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难度
2.2.2理论知识侧重分析
从表2的结果可以得出,学生认为掌握某款特定软件的应用和操作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课程的基础知识,而学生认为最不重要的是系统开发的过程。这个结果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这对他们今后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最不重要是因为该专业的学生认为,系统开发与他们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并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
表2 理论知识选项均值
从课程学习的实用性来看,19.7%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的学习对于今后的就业工作非常实用,50.4%的学生认为是实用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掌握了某款特定软件的应用和操作是最实用的,这对今后的就业和工作有很大帮助;了解系统的开发过程,对参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好、满意度不高、学习难度较大。针对问卷中发现的问题,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积极性,项目组认为首先应当从教学内容的层面改进本课程。
现有教材[1]普遍存在专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无法体现各专业的特色和学习侧重,也无法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兴趣点。
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联系组织的管理决策来理解MIS的基本概念和职能;学会使用MIS工具以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具备利用MIS收集、加工管理信息,并利用管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的能力;了解MIS开发的过程,具备站在用户角度参与系统开发的能力。
让学生从用户角度理解和学习MIS,从参与系统开发的用户角度来完成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体现了课程在专业上的侧重。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教材内容首先应加大以某款特定软件为例学习其应用和操作这部分的比例,使之成为理论部分占比最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应选取目前在组织中较典型的几款软件作为学习目标,例如ERP、CRM等,不难看出这两款典型MIS和工商管理专业密切相关。讲授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既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一款软件,同时也要准备充分、合理的实验用数据,让学生在实验平台上自己动手操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首先要获取实验用软件,搭建实验平台。讲解软件的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工作流程和相关业务流程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特定实验用数据,学生在实验平台上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后得出最终结果,最后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
同时,要适当缩减以生命周期法为主线的MIS开发过程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再作重点而存在,与多数教材将系统开发作为重点恰好相反。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而言不是重点,这些学生将来不会从事系统开发的工作,他们没必要掌握系统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他们只需要了解开发过程,达到具备一定能力可参与开发即可。这部分内容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作为一个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以做哪些工作?例如,可以向开发人员描述系统需求;在开发过程中基于组织流程绘制业务流程图等,以作为与开发人员沟通的基础;从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角度为系统修改提可行性意见等。
MIS的基础知识和不同类型MIS介绍这两部分依然是必要的,其中基础知识是重点,不同类型MIS的介绍,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材要重点突出,非重点内容略写,但不能破坏管理信息系统整个课程的结构。同时在案例选取上要突出专业特点,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信息社会需要大批能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济管理人才,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前,该门课程全部48学时中仅有8学时是实验课,学时数少,仅占全部课时的六分之一,这也是造成学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材加大实践性内容后,同时应加大实验课学时,使之至少达到全部课时的四分之一。
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以理论教学的侧重作为依据,同时兼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前期的调查结果,按内容的重要性程度由大到小,设置如下。
搭建实验软件平台,如ERP。这是因为ERP是比较典型的MIS,这类软件以生产管理为核心,涵盖企业所有的管理流程,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管理。在上机实验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掌握运用系统处理管理业务的实际操作技能;具体操作时,可以将学生按职能进行分组,如采购组、销售组、库存组、生产组、财务组、行政管理组,要求各组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2],分工合作完成相应业务的处理,从而提高学生对自身专业领域业务的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结合当前电商的热潮,以客户身份调研知名电商系统,由于访问电商网站十分便捷,因此这个学习目标是容易达成的。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电商网站的结构,网站导航的设计,页面的设计,网站功能设计和具体操作流程等。通过对互联网营销平台的深入了解,结合自身的兴趣,可以展开在电商平台上的自主创业,为今后的就业多一种选择。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多掌握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针对MIS的开发过程,需要绘制各种图形,例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系统结构图等。图形是用户和开发人员沟通的基础,作为用户必须掌握绘图的要求和技巧,从而达到参与系统开发的目的。在此,建议学生用Microsoft Visio绘制图形,不但提高了绘图能力,也掌握了一款工具软件的用法。
管理信息系统是当前组织内实现科学管理、知识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本门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编写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教材,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3],同时结合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妍,王知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0(07):19-21
[2]胡阿芹,李庆胜.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 2011(4):86-89.
[3]王建华.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