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以W学院为例

2018-04-10 06:09:45吴小燕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毕业毕业生学院

□吴小燕,李 晶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俨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创新性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提高办学水平、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与发展权的关键。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自身的特殊使命使然,学生的就业能力高低更加决定了其的生存与发展。故本文以某(W)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力即“可雇佣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再次明确,就业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1]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就业能力方面的研究比较,研究者们普遍认同大学生就业能力包含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并胜任工作、并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就的一系列能力的集合。在此引用朱新秤等人的观点。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成功获得工作、保持工作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及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2]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体现在就业率上,还体现在就业质量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

从就业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含职业选择能力、求职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可迁移能力。职业选择能力主要反映学生是否能对适合自身的职业方向进行正确选择;求职能力主要反映学生在求职应聘时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表现力等;专业能力反映在从事某一职业的过程中所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及专业素养;可迁移能力是指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叫职业发展能力。[3]本文将从高职毕业生求职能力、就业质量、职业发展能力方面分析W学院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现状。

2 高职毕业生获取工作的能力分析

高职毕业生获取工作的能力主要从求职准备时间、求职途径、求职困难三方面来进行分析。(以下数据均来源于:W学院新锦成研究院2015、2016届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质量综合报告,W学院麦可思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质量综合报告)

2.1 毕业生求职的准备时间分为毕业前半年、毕业前一年、毕业前一年半、毕业前两年、毕业前两年以上及没有准备。

如图1,W学院2015届毕业生有67.61%在毕业前半年开始做求职准备;16.34%的在毕业前一年及以上开始做准备;15.66%的毕业前没有做准备。因此,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该院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的观念淡薄,大部分毕业生求职准备不充分。

图1 W学院2016届毕业生求职准备时间情况图

2.2 毕业生获取工作的渠道主要有:参加校内外的专场招聘会、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直接向用人单位推荐及依靠父母的社会关系等渠道获取工作机会。

如图2,求职依靠父母及亲友推荐的比例逐年减少,2015届占27.84%,比2014届的34%减少了6.16%;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的比例逐年增加由2014届的17%增加到2016届的26.28%;依靠顶岗实习的比例逐年减少,由2014届的11%,减少到2016届的6.82%;依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逐年减少,由2015届的18%减少到2016届的6.39%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依靠父母及亲友、依靠学院推荐依然是该院毕业生主动的主要渠道,就业的主动性还有待于提高。

图2 W学院2014、2015、2016届毕业生获取工作渠道对比图

2.3 求职困难

W学院2015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实践经验,占比为56.48%;其次为适合自己专业和学历的岗位太少,占比36.23%,详见下图:

图3 W学院2016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布(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3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

以近两年W学院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工作的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状况。

3.1 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毕业生对现实就业状况的评价,包括工作内容、酬薪水平的满意度;二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评价即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三是对就业状况的整体评价,即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满意度评价维度包括“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很满意”,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总体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满意度有所降低,2015届为95.73%,2016届为94.74%;与全国高校2016届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94.45%)基本持平。

图4 W学院2016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图5 W学院2016届毕业生总体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

3.2 专业相关度

毕业学生是知识的使用者,他们能够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用到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因此问卷是由毕业者回答自己的受雇全职工作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回答包括不想关、比较不相关、一般、比较相关、很相关;专业相关度=“很相关”+“比较相关”+“一般”。

总体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呈上升趋势,2015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为66.48%,2016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为69.18%,比2015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66.48%)高出2.70个百分点,但比全国高校2016届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专业相关度(76.38%)低7.20个百分点。

如图6所示,2016届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想找但对口工作机会太少”;其次是“由于个人兴趣,不想找相关专业的工作”;排在第三位的是“想找相关专业工作但是达不到从事相关工作的要求”,占17.51%。

图6 W学院2016届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分析

3.3 工作稳定性

工作稳定性是衡量毕业半年后,毕业生更换工作单位的情况;离职率=(更换工作单位在一次及以上的人数/更换和未更换单位的总人数)*100.00%,稳定率=100.00%-离职率。其中,离职率越高,则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反之则较高。

近两年来,W学校2016届毕业生离职率(52.84%)比该校2015届毕业生离职率(47.44%)高出5.40个百分点,比全国高校2016届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离职率(40.67%)高出12.17个百分点。毕业生更换工作单位的原因是“工作前景有限”(34.23%)和“工资福利”(38.02%)。由此可以得出,W学院毕业生毕业后工作稳定性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3.4 职业期待吻合度

职业期待吻合度即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百分比,职业吻合度反映了现在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匹配度。

该校2016届毕业生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6.80%;比该校2015届毕业生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82.10%高出4.70个百分点。

3.5 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水

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稳步增长,该校2015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2553.86元,2016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2673.26元,低于全国高校2016届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3 052元)。

3.6 自主创业

该校2015届和2016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2.89%和5.67%,比全国高校2016届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创业率(2.75%)高2.92个百分点,有23.53%的毕业生创业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

4 职业发展能力

职业发展能力,包括从事相应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和从事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也逐渐认识到“以专业技能求生存”的法宝。除此之外,许多毕业生也认识到,其他的能力及职业素养也是影响其工作胜任与否的关键因素。

从图7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自身职业发展能力满意度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领导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占到17.79%;创新能力及领导能力分别占到12.14%和9.03%。这充分说明,该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图7 W学院2016届毕业生对自身各项能力及素养的满足度

5 结论

(1)该校毕业生职业选择能力较低。从求职准备的时间分析,有67.61%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半年开始做求职准备,仅有0.57%的毕业生在毕业前两年就开始做准备,大部分毕业生没有提前进行职业规划,职业意向和职业选择没有心理准备;从获取工作的渠道分析,虽然依靠父母和亲友的关系比例比前两年有所下降,但也占到27.84%,所以择业时缺乏自主性,依靠父母安排,缺乏职业规划能力,工作经常会因薪酬、发展前景、工作要求高而离职,所以该校毕业生职业选择能力较低,应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2)从就业质量方面分析,在专业相关度和工作稳定上,该校毕业生明显低于全国高校2016届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平。究其原因,该校毕业生的专业功底不扎实、知识积累不足,并未能很好地掌握相应的专业能力,不能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岗位任务,再加上在认识上存在依赖思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适应能力较差。

(3)该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不断增加,创业比例明显高于同期全国高校2016届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在校创新创业教育及促进创业的教育活动,极大激发了毕业生的创业激情与创业潜能。毕业生认为有助于促进他们创业的活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顶岗实习、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和模拟创业活动。可见,该院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较好,毕业生收益较大。

(4)从该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满意度来看,排在后五位的能力中,专业能力排在倒数第二,而且从毕业生求职困难的指标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缺乏实践经验,占55.22%,因此,提升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其实就是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提前进行进入工作环境,知道自己欠缺的能力,了解企业文化、接纳企业工作压力。所以,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朱新称.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社会科学,2009(4).

[2]朱新秤.轮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2009(4).

[3]宋晓华.基于就业过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培养策略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7(10).

猜你喜欢
毕业毕业生学院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初等教育学院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我们今天毕业了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36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毕业季
伙伴(2018年7期)2018-05-14 14:19:33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学院掠影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