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习惯养成,提升小学体育育人成效

2018-03-30 06:02吴金专
黑河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小学体育

吴金专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日益受到重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年龄较小、可塑性强,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学阶段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成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小学体育的育人成效,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成为当前体育教师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体育;习惯养成;育人成效

体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受到普遍重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各项习惯,提高体育教学成效,不仅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引导,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良好的锻炼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健康的身心和开朗的性格,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学都过于重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锻炼,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规定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课外的体育锻炼漠不关心,也缺乏培养锻炼习惯的意识,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要培养小学生的锻炼习惯,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认识到锻炼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这一理念,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新的认识,在课堂和生活中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其次,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传统的体育课堂通常都是机械的练习规定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要想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就必须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做出改变。一方面增加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小学生喜爱的运动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二、集体协作,塑造学生良好品质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在运动中开展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升体育教学的育人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教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树立集体荣辱观,提升学生自身行为的规范性。如列队是考验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环节,个人的不协调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整齐度,因此,教师要通过严格要求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其次,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体育课中身体活动的内容居多,很多项目技巧性较强、难度和运动量较大,很多学生由于身体素质或心理原因,存在怕苦怕累怕受伤等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帮助和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科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如竞赛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运动形式,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设定任务目标,然后,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良性互动,培育学生自主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对小学阶段其它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长远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和体育教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自主习惯。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课前准备的必要性,通过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前准备。如课程结束后告知学生下节课的上课时间及内容,让学生按照教学内容准备所需的服装、鞋帽、器材、道具等,让学生养成自主准备的好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

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多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等现象,在体育课中这一问题更加严重。体育课通常在室外进行,缺乏教室内严肃的学习气氛,很多学生把体育课当作了自己的放松时间,听课更加散漫,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另一方面针对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制定一定的惩罚措施,如蛙跳、跑步等,激励学生努力听课。

四、善用规则,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在规则的约束下,学生可以更好地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规则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体育教学中不论运动锻炼还是比赛都存在很多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运动规则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以培养小学生听指令快速行动的规则为例,很多学生都存在拖拉、懒散的问题,在课堂中老师下达指令后,学生通常不能迅速按照指令完成动作,导致教学节奏拖沓、散漫。因此,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通过故事、实例等给学生灌输规则意识和概念,让学生形成听指令迅速行动的观念;另一方面通过设计游戏、比赛等提升学生的行动力。如设计一个“半分钟”游戏,要求小学生在完成以下行动的时间控制在半分钟,如上课列队、活动分组、活动结束后的集合等。可以通过单人评比或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如果没有按时完成要接受一定惩罚,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反应和行动速度。除此之外,体育课程还有很多其它环节对学生规则习惯的培养作用重大,如运动器械的发放、收取、摆放规则;游戏或比赛中团队合作、遵守游戏规定、客观公正的规则等,这些行为规则习惯的培养和锻炼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和学习,对小学生学习其它科目和日常生活也有重要意义。

五、教师示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会影响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外,教师的示范作用对体育育人效果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语言等,教师的个人行为和思想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通过正面的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提升体育的育人成效。

首先,教师教学态度要严谨认真。课前认真备课,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动作示范要标准优美,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健康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和纠正学生动作时要有耐心,多用鼓励的话语来引导学生;课后注重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通过自身良好的锻炼习惯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爱上运动。

其次,体育教师通过自身表率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时刻注重自身修养。在日常教学中语言文明简练,切忌采用不文明的表达方式。穿着打扮得体,与学生交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熏陶,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在体育教学中,提升育人成效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是不够的,还要从教师素质、外部环境等方面努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提升。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规则习惯和锻炼习惯。提升体育的育人成效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值得体育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孙立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

[2]姚红利.浅论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3]于俊偉.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15,(12X).

[4]王华娟.试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5]冯蕾.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小学体育
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