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雷
(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江苏无锡 214101)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核心问题为重点,依靠网络平台,以微视频为载体,让学生课前“先学”,课中“探究”,课后“优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重点不是“翻”而是“转”,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顺应了“以学定教”的新课改价值诉求。下面,笔者以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农业”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认识。
翻转课堂是基于“学”的理念展开的。“以学定教”是新课改倡导的核心理念,而学在“前”教在“后 ”的翻转课堂,则符合当下这一课改理念的诉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角,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和网络媒体的客户端等学习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和协作化学习,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经验互助,达到激活思维、启迪智慧,共同发展的目的。
翻转课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课前学生可以灵活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计划、任意选择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即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学什么、学多少都是由学生自由决定,从而确保了学生的自主权和支配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上,教师则不再以传统课堂的知识讲授为主,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在“先学”环节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这样的教学更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学习效率会大幅提升,真正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自主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能力,也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任务之一。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积极学习的集中体现,它本质上排除了被动、被迫式的强制学习。
在翻转课堂理念下,从教师的“一言堂”的“讲”,转变为课前看视频资料和课上“共同探讨”。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自主的观看学习视频,对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重复观看,或暂停视频进行主动思考或回看。这一点是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整齐划一”是传统教学的短板和缺憾,也是传统教学最需要解决的难题。而翻转课堂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翻转课堂很好的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先学”阶段,遇到学习中的难题,周围没有同学和教师在场,势必自己钻研和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进而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翻课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通过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与及时有效的反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性鲜明的发展中的人。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却无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传统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关注“中间”,忽略“两头”,以班级中等学习水平作为参照指标,优等生的“拔高”,学困生的“赶超”,很难真正意义的落实。所以,优等生因为学习内容简单而产生“吃不饱”的倦怠,后进生则会因为学习效率低、注意力不够专注而选择中途放弃。此外,传统教学,教师多关注学习优秀的个别少数,进行提问、回答问题,或者交流都是集中到他们身上,他们是课堂的“宠儿”,是聚光灯下的“明星”。恰恰相反,最需要关注的后进生却被冷落,或成为背景,或成为道具,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翻转课堂,关照学生的差异、体现个体的不同,并能实现分层、分类教学,做到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调控学习资料和学习节奏,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
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地去探究解决问题,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传统课堂,在老师的“独裁”统治下,学生在快节奏的教学环节的促使下,想发现一个“真问题”,并与同学们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大多只是一种奢望或者仅能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意义。
翻转课堂实现教学流程的转变,知识传授前移课前,知识内化后置课堂。这样,课前学生就能反复观看视频材料,随时可以根据自己对讲授内容的接受程度调节内容和学习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把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不能完全理解的问题先记录下来,到课堂上与同学、与老师进行针对性地讨论和交流。不难看出,翻转课堂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学进去,又能讲出来”的开放式课堂,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和方法。
健全的评价机制是新时代教育的监督和保障。翻课是“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为主导向自主学习和探究式为主导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从单一测试性评价转向促进师生、课程共同成长的发展性评价转变。”这种转变与课改理念所倡导的发现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翻转课堂需要一种开放的评价机制与评估方法。
传统用终结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结果式评价很难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多元潜能很容易被打压和埋没。而翻转课堂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要的还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经历,这与新课标精神一脉相承。通过翻转课堂,教师能有效的监控: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和次数、做作业的时间、网上交流时间、提问的次数,进而评价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一些地区盲目扩大禁养区范围,或采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简单化方式,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建设无猪县”的口号,导致部分养殖场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对此,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曾对于盲目禁养和违法拆迁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课前以“微视频”为载体的翻转课堂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课堂创新的重要体现。
这里的课前学习,并不是传统意义的阅读教材、预习学习内容,而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式“上课”,即它的载体是网络平台上的“微视频”。
“农业”这节课,一共录制了六集“微视频短剧”,“晒宝篇,认识农业部门”、“鉴宝篇,了解农业地位”、“议宝篇,明确农业前景”、“挖宝篇,掌握农业分布”、“淘宝篇,理解因地制宜”、“挖宝篇,掌握农业分布”等多个微视频供学生点播。
翻转课堂的视频长度一般约5~7min,短小灵动,既有针对性,又有逻辑性,从“问题情境”到“问题链”,并将真实的教学情境转化为学习任务,围绕这一连串的“寻宝”问题进行层层推进,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有效。问题情境与课堂教学的主题密切相关,视频中有老师的讲解,课件的同步播放,巧妙的板书,地图的讲解等等,基本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实践表明,在时间有限的课堂里,让多数学生能提出质量很高的“真问题”,的确很难,也鲜有学生能做到。教师往往不顾学情,按照课前设计的剧本亦步亦趋地讲解下去。翻转模式下的课堂,则大不相同,课前观看视频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和交流。
课堂上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天一校园有硕大的“金苹果”雕塑,是否说明我们无锡本地适宜种植苹果?”“我们知道了农业的四大部门,但什么是农业?”“现代交通发达,远离城市的地方也可以发展蔬菜、花卉、肉、乳、禽、蛋生产?”“人类适宜居住的家园应该在农村?”“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符合因地制宜原则吗?”“我们国家都是在污水中发展渔业,鱼少吃为好?”“‘鱼米之乡’的无锡,为什么要大量进口东北的大米?”“干旱的新疆为什么能发展种植业?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新疆的水稻种植业应如何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与转基因的水稻相比谁好谁坏?”“转基因的水稻长期食用,人还能生育吗?”“袁隆平为什么没能获得诺贝尔奖?”
不难看出,上述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幼稚,但无论如何,都是学生经过思考,而主动提出的属于自己的真问题。这在传统课堂中,鲜有学生会提出这么多问题。学生只有提出问题,才能真正意义的“学进去”,也才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掌握学情,进而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在线点播和讲解。
翻转课堂不等于仅仅观看视频。看视频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通过看视频,来启迪思考、诱发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网络平台还有一个“作业任务区”,教师明确目的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农业分布思维导图”(图略)。
没有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学习。知识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内化。实践表明,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最显著、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学生由一个规范认真的“旁观者”到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旁观”与“参与”对于学习效果来讲,有着天壤之别。
如,上课伊始,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教师手持几张卡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请几位同学前台来,按卡片表演,其他同学猜猜看他们所表演的内容。
(1)生活场景表演:吃“面条”、穿“衣”、读“书”。 其他同学竞猜,其目的是彰显农业重要地位。这些吃穿用的原料,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什么产业?(真切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
(2)生产场景表演:种植业——收割小麦、收割水稻;林业——伐木、割胶;畜牧——放羊、养鸡;渔业——养鱼、捕鱼(农业的四大部门)。
小品表演的价值不在于活动过程中获得某种形式上的知识,而是隐藏于“活动”背后的东西,即能力、技能、态度、情感,而这些才是教学中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这也恰是平时课堂所或缺的东西。翻转课堂所要追求的恰恰是学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隐藏活动中的这些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传统的课堂只关注知识的正确与否,关注可测量的知识,而学生参与活动的体验、感悟、过程统统忽略,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是科学获知”。地理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没有体验、没有感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学习,也不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情意素养。思想观念、情感态度都是在参与活动、体验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产生体验,在体验中形成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思想,形成优秀的品格。
如,在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辩论主题“到农村就业好还是到城里就业好”。正方观点:农村就业好。陈述理由:“母亲产业”重要性(生产、生活方面)、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农村政策好、缺少人才、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反方观点:城市就业好。陈述理由:就业机会多、收入高。自由辩论:2min。
通过参加辩论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这不仅使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而且也更好地提升了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学生在学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后,根据教材“活动”内容,开展“到农村就业还是到城里就业”的辩论是非常适切和必要的,学生在展开辩论前,主动地取舍信息,凝炼观点,构思论证,辩论过程中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和辩驳,辩论后又将自己的观点内化和升华,使学生明白到农村就业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优化提升了自己的情意素养。
“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知识讲授的“小老师”,但同时又是知识接受的“小学生”。这种“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学习模式,既可以助推学生教会别人,又倒逼学生必须先“学进去”,对新的知识内容进行加工、重组和意义建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讲出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不难看出,翻转模式下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大大促进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农业”一节,笔者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了三大探究活动。
挖宝活动1:东西部挖宝活动。
展示藏宝图“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老师已经在大兴安岭、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太湖沿岸等图片中藏宝。宝物:农业生产部门及原因。要求:学生以图片的形式在地图上粘贴,即这些区域应该分别规划哪种农业生产部门?为什么?学生淘宝: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适的农业部门。
挖宝活动2:南北挖宝活动。
展示藏宝图“中国东部地区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老师已经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图片中藏宝。宝物:主要农作物分布(包括作物熟制)及原因。要求:学生以图片的形式在地图上粘贴。学生析宝: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从事该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初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挖宝活动3:全国宝藏规划活动。
展示图“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
(1)农产品分布的主要地形区。(2)西部农产品发展受限制的最主要自然条件。
(3)我国东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农产品有哪些不同?这些规划的所依据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三大“探宝活动”其意图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自己的体验、碰撞不同的观点想法,从而做到分享经验,激活思维、启迪智慧。活动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发言,并展开组际间的互助评价。对于一般性问题,教师要全班指导。这样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在轻松欢快的游戏探宝中迎刃而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经过课堂上“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交互式学习,在教师或同学的指导帮助后,如果个别同学仍有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个别同学可以选择重播学习视频,或者再与老师和同学一对一的交流互动。考前复习,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观看视频复习,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提升。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忠惠,朱德全.“翻转课堂”的多重解读与理性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0-33.
[3]黄雷.“农业”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2).
[4]袁孝亭,王向东.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点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20-24.
[5]袁孝亭,王向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课程编制[J].地理教学,2003(7):12-15.
[6]何芳.让生活之花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绽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9):46-47.
[7]安福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57-62.
[8]陈禹安.玩具思维:未来一切行业都将是玩具业[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4(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