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构建研究

2018-03-29 05:33百里清风李海鸥胡剑锋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众化创客辽宁省

百里清风,李海鸥 ,胡剑锋

(1.渤海大学高教研究所,辽宁锦州 121013;2.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3.渤海大学创新创业与实践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互联网+”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也就是说,“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在当前社会经济形态演变中的具体体现,即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来优化和集成社会资源配置,提升全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进而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元素和显著特征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创客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其创造力的素质教育模式,融合并拓展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和DIY(即Do It Yourself)等思想理念,将“学-思-做-创”各环节协调统一起来,收到较好成效并获得了广泛关注。“互联网+”与创客教育的结合,不仅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全新的操作思路,也为我国有效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化创客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可行的工作模式。深度融合“互联网+”,积极发展大众化创客教育也是有效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辽宁省应该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辽宁特色的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

1 大众化创客教育的内涵

国外涉及“创客教育”时多以“创客”或“创客运动”等代替;国内学者对“创客教育”的定义与内涵并未完全达成一致意见,某些研究还未能将“创客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加以区分。一般认为,“创客教育”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培养其创新创业所需知识、能力、视野和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行为,以及活动、课程和环境的总和[2]。创客教育并非“创客”与“教育”的简单相加,二者在“互联网+”时代的相互融合则是素质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大众化创客教育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已经呼之若出。

1.1 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Maker)概念源自国外,原意是指仅因兴趣与爱好而不以赢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在我国往往将“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一起,来指那些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创客一般具备“有梦想、高激情、不怕难”等个性特质,“设计(表现设想)、分享(贡献设计)、制造(实现设想)”等行为特质和“创意客→创新客→创业客”的成长特质[3]。创客的真谛在于“我思考我快乐、我创造(新)我幸福、我分享我荣耀、我成功我收获”,这也是一种自由的、非功利性、正能量的自我价值实现行为。作为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开创性个性的素质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开放化和终身化的特征。近年来,创客教育首先在美国教育领域受到了高度重视,后来逐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并渗透到很多欧美国家的日常教育之中。在我国,创客教育已经被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接受:很多大学引入了相关的课程体系并陆续出现了创客团体或创客空间,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方兴未艾,新颖独特且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客教育在部分城市中小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奇思妙想的小发明家和优秀辅导教师;由中国教育报等机构发起,温州中学、温州实验中学、北京广渠门中学、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天津14中等学校组建了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这标志着国内中小学创客教育进入有组织的全面探索阶段[4];CCTV新科动漫频道、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了面向7~16岁青少年的 “少年创客养成计划”[5];贵州省教育厅发起成立了贵州青少年创客教育学会;上海建立了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6];部分一线二线城市还涌现出一批专注于培养少儿创造力、从事相关产品开发与教育服务的高科技企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创客教育呈现出大众化、终生化的发展趋势,构建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也逐渐提上工作日程。

1.2 创客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如何创建创业型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认真思考和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很多大学都把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作为抓手,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必须指出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创客教育,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说,创客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旨在培养大学生开创性个性的素质教育模式,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从概念内涵上看,创客教育的范围比创新创业教育要宽泛些,创客是指热衷于拥有创意、创造、创新及创业体验的那一类人,因此创客教育也必然是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集合,是一种内涵和外延都大于并已经包括着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教育类型。也可以说,我国当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但并不完整的创客教育。很多有识之士和985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指出要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7];东北大学努力打造集“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三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这就非常接近创客教育的内涵了。从指导思想和操作层面上看,创客教育更为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理应更为关注创新成果的产生和创业实践的成效——创业型创新或创新型创业往往不由自主地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目的和理想化目标。

1.3 “互联网+”与创客教育

如果说创客运动是点燃大众创新创业激情的火种,那么创客教育则是助燃大众创新创业热焰的火把。作为“互联网+”时代素质教育的变革路径之一,创客教育不仅是创新教学实践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创客文化的重要途径[8]。而“互联网+”在创客教育中具有重要驱动作用,既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建构与重组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与发展方向,也为创客运动和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与开拓空间。可见,“互联网+”全方位地体现着互联网思维、推动着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不仅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互联网平台,也为辽宁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众化创客教育带来了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创客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应树立“人人可以是创客、处处是创客教育之所、时时是创客教育之机、事事是创客教育之物”的大众化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大众化终身化创客教育生态体系,通过创客教育最终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将其培养成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造性个体,进而培育、激活和解放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服务,助力早日实现“中国梦”。这才是当前大众化创客教育的内涵。

2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的必要性

所谓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是指以创客教育为中心,对大众化创客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系统。一般来说,当前制约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发展主要有理念、政策、机制、课程、师资、教材、资金、技术、媒体、文化和评价等各方面的因素。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互联网+”时代的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虽然逐渐形成,但还不够成熟和完备,需要进一步构建、改进和完善。

2.1 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体来说,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还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如认为创客教育等于科技实践课、认为创客教育就是创新创业教育、认为创客教育可有可无或认为发展创客教育主要是打着旗号给各类科技大赛筹措资金等认识偏差),政府层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动力不足;二是教育目标还不够明确,往往过于强调功利性,忽视了创客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和根本出发点,偏离了人本主义的原则,步入了功利主义的歧途;三是教育体制缺乏创新,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育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仍然未能摆脱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实践性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教育理论基础不完善,教材体系不成熟,知识结构缺少系统性,课程设置也缺少科学性,很多区县和高校还处于创客教育的尝试及探索阶段;五是合格的创客教育师资匮乏,任课教师准入条件不够严格,良莠不齐(事实上并非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资格或者有能力承担创客教育教学任务);六是创客教育资金保障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学校和社区并未安排创客教育的专项经费,县域创客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创客教育大众化程度较低;七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宣传力度不够,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建设有待加强,各级各类校园中普遍缺乏创客文化氛围,多数城市的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并不尽如人意。

2.2 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的意义

构建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对辽宁省创客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构建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是知识经济时代创客运动兴起和创客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提升民族创新素质、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其次,构建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是提高我国创客教育质量、建设创客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统筹做好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客空间建设,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和解决大众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最后,构建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是引导和帮助社会个体学会思考、乐于创造、敢于创新创业,发展想象力、解放创造力并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方式。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不仅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创客运动兴起和创客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辽宁省建设创新型社会、提升民众创新素质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辽宁省创客教育质量和建设创客文化氛围的必然选择。

3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

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首先,在意识层面要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大众化创客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价值;其次,在规划层面要高度重视整体设计和全面推进,充分关注大众化创客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辽宁省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及产业发展的联动;最后,在实践层面还要立足“互联网+”,着力打造创客空间等双创平台并加速其互联网化,灵活选择大众化创客教育方式。具体来说,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辽宁省大众化创客教育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有辽宁省特色的大众化创客教育理念

即高度重视创客教育的大众化,坚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重培养其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和意志品质,树立符合辽宁省情、具有区域特色的大众化创客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进一步加强对大众化创客教育的组织与领导,特别在各级各类学校和社区层面做好创客教育的统筹规划,切实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和创客精神深入人心。

3.2 倡导知行合一,构建和谐共赢的大众化创客教育体系

即加强对创客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明确大众化创客教育不同阶段的对象和目标,坚持创客教育观念与专业教育及生态化理念的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新媒体手段,促进大众化创客教育体系的和谐、科学与共赢发展;强调多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优化大众化创客教育的课程设置,特别要在大学阶段建设和完善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客教育课程群,进而建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创客课程协调互补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要加强导入期、学习期、思考期和沉淀期的创客辅导,推进协同育人,探索大众化创客教育的实训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3.3 鼓励协同推进,加速大众化创客教育的载体建设

即规范创客教育师资的准入与培训,打造一支经验丰富、精力旺盛、具有较高素质的大众化创客教育优秀师资队伍,建立省级创客教育师资动态库;鼓励政府、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合作,加速大众化创客教育的载体建设,建立各级各类大众化创客教育实践基地,理顺创客空间(含众创空间)之间的协作关系,加强创客实训与创新创业服务;注重大众化创客教育的造血功能,加强创客教育的各方面保障措施,切实加大创客教育投入,为构建大众化创客教育生态体系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

3.4 强调科学发展,弘扬自强不息的中国创客精神和众创文化

即培育自强进取、个性开放、协作分享、融合创新、重工尚器、民智国强的中国创客精神,努力营造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不惧风险、多元评价和宽容失败的众创文化氛围;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发掘大众化创客教育的社会资源,优化创客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创客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效率,努力建成有辽宁特色、良性自循环的大众化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平台体系、实训体系和评价体系,并提供全面、系统、终身性的大众化创客教育服务。

[1]百度百科.互联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互联网+/12277003.

[2]吴俊杰,周群,秦建军,等.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42-43,52.

[3]俞建华,戴健华,张媛,等.关于创客特质析解与创客成长链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8):63-66.

[4]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5]张磊,江奇,尹涛.“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创客教育发展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5):9-11.

[6]汪怿.创新创业人才开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198.

[7]邱勇.教育支撑创新创业[EB/OL].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

[8]万昆,叶冬连.“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创客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14-20.

猜你喜欢
大众化创客辽宁省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