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整体教学方法的对分课堂设计

2018-03-27 01:49胡真张学新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整体教学对分课堂教材

胡真 张学新

【摘 要】针对当前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环节过多、内容割裂、重点不明,提出基于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教学方法,采用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模式进行课堂设计。具体方法是:单元整体导入;依据教学目标四层次理论,课时设计以能力发展为逻辑,以行为表现为目标;设计长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初中英语整体教学方法的对分课堂设计符合学习规律,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现有教材不利于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希望有合适的教材,使更多教师和学生受益。

【关键词】对分课堂;初中英语;整体教学;教学目标四层次理论;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5-0095-03

一、目前任務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英语教学常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由以下几大环节组成:导入、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任务后活动、总结及布置作业。每个环节细分若干步骤,把本课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用听、说、读、写串联起来。任务型教学通过任务模拟真实语境,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然而,从班级整体的课堂效率分析,目前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 环节较多,切换频繁

任务型教学设计时,要求课堂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如导入环节,教师常借助歌曲、视频、谜语、游戏等活动形式导入话题活跃课堂。句型展示后要求学生立即运用句型编对话,口头操练。

一方面,一些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从语言教学角度看很可能是低效的。如教授ShangHai:Yesterday And Today一课时,播放上海宣传片,并不会引发学生如何用英语去描述和提问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语言学习不同于计算机程序的输入输出。语言输入涉及大脑对接受到的视觉听觉信息进行辨别和处理,进行短时储存和加工,语义编码和长期记忆。语言输出涉及信息提取。大脑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进行监控。个体差异以及先前知识的区别,会使语言教学在不同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学生需要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内化,过多的环节容易造成学习较慢的学生落在教学进度之后,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2. 内容割裂,缺乏整体

任务型教学设计时,常把单元目标切割分配,每一课时达成特定知识和能力目标,形成词汇课、语法课、阅读课等课型。内容互相割裂,缺乏整体设计。学习是循环上升的过程,同一内容需要在不同课时中以不同形式重复若干次,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运用。教师力图在一堂课内,把某个语言点教透、练透是不现实的。

此外,学习不只发生在课堂。课后学生仍在有意识或无意识接收和加工信息。学生的课后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上,也应该包括新知识的学习,新联结的形成和个性思维的发挥。因此,教学设计应该跨越课时界限,从单元的整体目标出发,把课堂、作业、反馈作为教学的完整过程进行设计。

3. 面面俱到,重点不明

听、说、读、写是教学关注的四项基本技能。为了把课时目标训练到位,教师会误以为一课时内听、说、读、写都要涉及。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听、读优先于说、写。口语学习中,学生会经历沉默期。经过更多语言积累后,达到更高的输出水平。个体差异导致内化时间和结果千差万别。

课堂上听、说、读、写都要涉及,人为地加大了学习困难,增加了学生的焦虑感和挫败感。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输入后,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内化吸收,再进行输出。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有限,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课堂设计应当聚焦重点。

二、整体教学方法的对分课堂设计

针对当前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突破课时概念的局限,进行基于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教学。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是把课堂一半的时间分配给老师讲授,一半的时间进行讨论,讲授时间与讨论时间对半分配。对分课堂环节清晰,从学生反馈中发现不足,以行为效果促使教师反思。经过两年实践,初步形成基于单元的整体教学方法的对分课堂设计框架。现以上海初中英语新世纪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Meeting People为例说明。

1. 单元整体导入

教师依据单元目标,带领学生统揽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以简洁、明确的方式让学生对未来学习内容心中有数。

Meeting People的单元话题有两个:问候和介绍。问候的功能句型出现在课文对话,而介绍的相关表达在阅读短文中涉及。教师把两部分的基本语言素材整合到情境中一起呈现,请学生体会问候方式的中西文化差异。向学生介绍单元任务:写一篇自我介绍。第一课时的能力要求为能复制(Reproduce)和理解(Understand)。课时设计如表1:

2. 确定课时能力要求和行为表现目标

按照教学目标的四层次理论,能力发展经过复制(Reproduce)、理解(Understand)、运用(Apply)和创造(Create)四个层次。能力层次和具体行为表现相对应。设计时,按照能力要求确定每一课时学生的行为表现目标。不再以单词、课文、阅读、语法等知识点为逻辑划分课型。

如第一课时,教学的能力要求为复制和理解。复制的行为表现是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的行为表现是能变换形式进行表达,展示事物间的联系。因此,课堂目标为:学生能够跟读、朗读、回答相关问题;能判断礼貌行为的文化差异;知道单元任务和完成方法。按照能力要求和行为表现的教学目标,确定第二至第四课时设计如下: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为回顾讨论句型及词汇,学习课文对话。能力要求:在语言情景中的理解和简单运用(表2)。

第三课时。主要内容为回顾讨论课文/对话,学习阅读文章。能力要求:语言知识的迁移理解和运用(表3)。

第四课时。主要内容为单元回顾,听说操练。能力要求:更高水平的理解和运用(表4)。

3. 设计跨课时、跨单元的长作业

跨课时、跨单元的长作业,如单元作文、调查汇报等,更能反映出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设计合理的长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单元教学最后一课时安排长作业讨论。

如Meeting People第五課时的教学内容为讨论写作和单元回顾。能力要求为运用及创造。写作长作业的设计渗透了写作方法的培养。教师在单元第一课时就向学生介绍了单元任务:完成一篇介绍自己的作文。随着单元教学的进行,学生每日从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中,摘录5个可以用于作文的词语或句子,完成“记一记(Expressions)”任务。思考想写到作文中,但暂时还不会英语表达的内容,完成“想一想(Ideas)”作业。第四课时后,学生在作业的基础上完成写作。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在充分的语言素材的积累,进行创作,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创造的难度,另一方面给予了学生个性发挥的无限空间。

三、教材整合与新教材编写

整体教学设计后,课堂环节精简,重点聚焦,适度发散,以循序渐进的能力目标统摄知识学习,更符合教学实际和学习心理。

然而,现有教材从编排逻辑到内容呈现,都不适合单元整体教学,给教学设计增加了困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整合教材,补充适合的教学资料。因此,迫切希望能有充分、有效支撑课堂教学的合适教材面世。

1. 以能力发展为编排逻辑

以知识点为编排逻辑的教材,每单元设有课文、语法、词汇等板块。每课时要求学生掌握若干知识点,导致课堂教学过于琐碎,能力培养被忽视。以学生活动为编排逻辑的教材,常设有Look and read, Read and say等板块。这类教材要求教师给予每个学生充分指导,不符合目前班级授课的教学环境。我们希望新教材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编排逻辑,不同的能力层次对应不同的行为表现和活动类型,循序渐进地实现整体目标,落实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提升。

2. 有“详”有“略”,适度留白

目前的教学中,教师经常需要补充大量教学资料。而教师的时间有限,专业水平有高低,难以保证所补充内容的合理有效。新教材要有“详”有“略”,适度留白。“略”处以简洁、明确的方式告诉教师和学生课时或单元的学习目标,鼓励教师和学生加入和阐述自己的理解,对应课堂的讲授环节。“详”的部分,教材应提供足够丰富的学习素材,包含讲解、练习和拓展等,便于不同基础的学生独立学习和内化吸收。

3. 培养学习方法策略

现行教材以显性的方式呈现语言知识。学习方法策略则需要老师和学生自己体会和总结,没有在教材设计中体现出其重要性。新教材最好能以显性的方式,告诉学生怎样学习才是有效的。按照复制、理解、运用和创造的能力层次,设计相关活动。如单元写作的长作业设计,单元导入时讲授写作方法,作业过程是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最终写作是创造。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效果进行自我反省和改进。

四、结语

受习惯思维和行为惯性的影响,教师往往对教学中不合理、低效率的部分习以为常。目前任务型教学的设计方法,是造成班级两极分化、课堂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需要打破课时边界,充分借助对分课堂这一支架,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一方面,学生有更多内化时间,把对知识的浅层记忆转换成深层理解和运用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整体教学注重能力发展,行为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便于直观地评价教学效果。现行教材都不以能力发展为逻辑体系,给整体教学带来困难。希望未来能有合适的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 胡真.对分课堂之初中英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整体教学对分课堂教材
教材精读
整体教学:儿童数学教学的智性建构
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整体教学的探索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讨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