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与发展

2018-03-23 12:15魏楚莉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小学音乐渗透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与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功能;渗透;策略

一、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意义

(一) 德育功能能够提升音乐教育的地位

音乐课在中小学课时较少是众所周知的现状,而且很多学生和家长也普遍认为音乐课是“副课”,是休闲和娱乐的课程,多数学校对于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强,这大大限制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那么,能否借助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提升音乐教育的地位呢?

德育课程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等,而音乐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情操,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培养方向也大相径庭,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二者却是紧密联系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开始重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孔子把音乐列为了“六艺”课程中的第二位;荀子认为音乐“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从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到普普通通的学生,音乐教育与德育都存在内在的联系。音乐教育具有德育功能,音乐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音乐相对于其他学科,承担了更多的德育任務,而通过音乐来提高德育宣传效果也往往是大多数学校的普遍做法,音乐的德育功能在德育教育中的比重逐渐加强,二者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二) 审美教育促进了德育功能的实现

“通过音乐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不是唯一的任务。因此不能把音乐课变成政治课,音乐课中实施德育教育要有它自己独特的手段和方式。”在音乐教育发挥德育功能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音乐课仍是一节以审美教育为主、实现音乐审美价值的课程。一节课究竟该如何去上,在与德育相互渗透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审美作用,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开展审美教育。如:在教授《长江之歌》这首歌时,第一,教师弹奏全曲,让学生聆听并联想情境,感受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学生可以引用诗篇或者自己创作;第二,教师边弹奏全曲,学生边朗读自己所写的诗句;第三,朗读歌词,介绍歌曲以及创作背景,对比学生自己的理解,讲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一首歌曲,学生通过听、想、创作,会对歌曲表现出浓浓的兴趣,从而主动了解歌曲的美,从学生创作的诗句中能知道学生自己对歌曲的感受。整节课不仅实现了以审美教育为基础,学生主动探索而升腾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甚至比一节思想品德课效果还好。

二、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与发展策略

(一) 充分挖掘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音乐教材是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一种途径。音乐教科书中的音乐作品是层层挑选的,它们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音乐教师应善于利用音乐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例如,在《保卫黄河》这首音乐作品中,音乐教师不仅要教学生音乐的旋律,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作品的思想和内容。抗战时期工作的背景、人民生活环境一一给学生讲述,让学生知道《保卫黄河》背后的故事,更加懂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让学生知道,只有“少年强”,才能“中国强”。老师要充分挖掘作品,利用这些作品中的德育内容,将其渗透到小学生的意识当中,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以后的思想发展和行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道德品德渗透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音乐课刚开始的时候,互相问好,形成师生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教学;在实践基本功的过程中,学生将道德美德渗透到各种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教材,努力使教材编写的优秀品质被灌输给学生,将道德美德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指出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科书背后的背景是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例如,给学生介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音乐教授知识分工方面,不仅要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其内在的认知蕴含丰富的文化,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爱国歌曲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爱国歌曲的学习,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在学习爱国歌曲时,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歌曲的内涵,用心去感受歌曲中所蕴含的情绪,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 渗透情感因素,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列宁在强调情感的意义中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未来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总之,德育是一切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让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要思想上重视,就一定能让学生养成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养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习惯和行为。

参考文献:

[1]李丹丹.启发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05).

[2]钱静.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

[3]温飞纲.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农家参谋,2017,(15).

[4]白曙华.小学音乐教学因手段现代化而精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

作者简介:

魏楚莉,小学音乐一级教师,广东省潮州市,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星光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小学音乐渗透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