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国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带来的不只有优越性,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多棘手的问题.例如,课堂教学效益低下,数学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可见,数学最终还是离不开生活,甚至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生活化问题为支点,就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生活情境;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始终提倡以生活化问题为支点,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内容的讲解取材于生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教学中,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也让所学的数学知识直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这样的生活化问题为支点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去做呢?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因此,为了打造一堂优质的数学课,首先必须在以生活化问题为支点的基础上,创设生活化情境,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然,学生只有对跟自己有关的事情才会充满兴趣,所以教师在导入时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是生活化的,与学生们息息相关的.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先出示图片,熊大和熊二约定要进行跑步比赛,从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结果他们几乎同时抵达了终点,作为裁判的光头强实在不好说谁是第一,于是熊大和熊二便开始争执起来说自己跑的路程更远,理应得第一.这回光头强不知怎么办了?同学们要是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谁能帮帮光头强呢?教师这样的导入贴近生活的同时,富有趣味性,而且是学生在生活中最关注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感受数学
数学的教学最终还是会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说纸上谈兵是纸老虎,实践出真理,同样的道理,数学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灵活地运用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时,学生们会发现原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竟是如此广泛和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切勿纸上谈兵,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爱上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这样讲解.假如老师这里有一支五元的水性笔,现在同学们要来跟老师购买这支水性笔,那么你们会有多少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呢?下面的学生开始凑钱,纷纷有学生起来回答,“老师,我可以直接给你一张五块钱”“我可以付五张都是一块钱的”“我可以给你四张一块的和两张五毛的”“我可以给你四张一块的和十张一毛的”……接下来在学生有了实践和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元、角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的用处,在买賣的过程中,教师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融入生活情境中,而且让学生去感知实践,最后得出结果,并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的学习很讲究思维能力,也很注重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问题往往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中的问题更是千变万化,所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尤为重要.否则,就算掌握了知识点,当真正用于生活实践中时只要稍微转换思路就被击垮了,数学离不开生活,也跟生活一样,随时充满着不尽的变数,没有办法去改变只能通过不断地发散思维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以生活化问题为前提,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打造有效课堂.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意义”时,教师给出这样一道题目:“在上一次期中考试中,我们班的总分是2 968,其中男生是17人,女生是20人,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我们班的平均分是多少?”在这道题目中已知条件很明显地给出了学生们想要的东西,需要转弯的地方就一处:男生、女生人数相加便可得到总人数,所以学生们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出下面一道题:“隔壁班的总分是3 200,其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一半还要少4人,女生24人,求隔壁班的平均分.”这道题目就要比之前的多转几个弯才能算出来,但不变的是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变换一下原来的思维,先求男生人数.这样的过程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 语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教学意识,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生活化问题为支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要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参考文献】
[1]唐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学周刊,2016(20):119-120.
[2]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