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游戏策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2018-03-13 11:08
好家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区角游戏规则规则

文 封 叶

一、学前阶段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幼儿规则意识是指幼儿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研究表明,由于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以及动作、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规则意识形成最快的时期。因而,也是培养规则意识的最佳时期。

二、幼儿规则意识薄弱的表现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规则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案例一:小睿是我们大班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可是从小班刚入园开始,他的行为表现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当大部分孩子都端坐在小椅子上认真听老师讲精彩的故事的时候,总能看到小睿要么离开座位玩耍,要么嘴巴里不停地发出“呲呲”的声音,当老师提醒他时,他会立刻捂住嘴巴让自己保持安静,可是一分钟不到,他又控制不住自己,双腿跪在小凳子上,嘴巴开始“呲呲”作响。两年来,他几乎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一项活动,每当其他幼儿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时,他从来都不参与,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也和小睿妈妈沟通过,可是她不愿意承认孩子规则意识差,总归咎于孩子年龄太小,觉得大一点自然会好了。

(二)坚持性不足

案例二:区角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活动前,每个幼儿都会将自己的小卡片插到喜爱的区角内,然后进入相关的区域游戏。可是几乎每天区角活动时,我都会看到雨萱跑来跑去的身影,我知道她又想换区角了。其他区角的小朋友当然明白游戏规则,所以拒绝她的参与,于是她总是哭着来找老师告状。我问她:“你不是建构区的吗?怎么会跑到娃娃家呢?”“可是建构区的房子太难搭了,总会倒,我想玩娃娃家。”于是我答应了她,可是没过一会儿,“医院”的小朋友又向我告状了:“老师,雨萱不是医院的还跑到我们这里。”没等我问她,她急忙回答:“娃娃家我已经玩过了,想换一个玩。”不仅是玩游戏,其他活动她也一样,坚持不了多久就想放弃。

(三)自觉性较差

案例三:虽然已经是大班了,可是班级里还有一两个幼儿吃饭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小轩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仅挑食,还有些厌食,从来没有独立吃过饭。在幼儿园,大多数小朋友都喜爱吃饭,并且能积极主动地自己吃饭,而小轩,尽管老师不停地提醒他好好吃饭,不要挑食,可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搪塞。等到其他小朋友都吃完了,他还是没动几口。原来,在家里奶奶很宠他,每天吃饭都是奶奶喂,不喂的话就坐着不动嘴。我们和家长沟通过,建议让他在家自己吃饭,可是家长也很无奈,因为担心他吃饭太慢导致饭菜变凉,每次都包办代替,这让他形成了一种心理,知道大人肯定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喂饭的,所以不喂不吃。

(四)拒绝延迟满足

案例四:辰辰是大班一个乖巧的小男生,平时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可是我觉得他还是避免不了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任性。比如,一次玩集体游戏“击鼓传花”,游戏规则是铃鼓声响停止时手里拿花的小朋友要表演节目,大家都很期待在众人面前有精彩表现。为了提高游戏的乐趣,我强调必须是表演得到大家认可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老师奖励的贴画,当传到辰辰时,他信心满满地上来为大家唱了一首熟悉的歌,可是其他小朋友纷纷表示他唱得不够好,不能得到贴画。辰辰一听立马小嘴一嘟,双臂一抱,头一扭,和大家生气了,大家都在劝慰他要遵守规则,可是他竟然哇哇大哭起来。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幼儿清扫成长之路上的绊脚石,有义务通过有效措施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逐渐变得更加优秀。

三、利用游戏策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接受的教育主要来源于幼儿园和家庭,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幼儿规则意识的不同发展水平,紧扣规则意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最大的规则意识来自游戏之中。游戏促使幼儿自愿遵守规则,并按照游戏要求来调节游戏规则与他当下的冲动或愿望之间的矛盾。这种遵守与执行规则的行为是由内部动机驱动的,而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命令与奖赏。”利用规则游戏和角色游戏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遵守相应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并要求幼儿去中心化,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了解社会,学着把社会规则纳入自我概念。例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里,“医生”就要履行医生的社会职责,不能恣肆妄为,凭空想象,而要遵循游戏规则,承担社会责任,扶危救困。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可以初步体验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使他们的自我行为融入社会角色中去,形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增强规则意识。

(二)提高坚持性

德国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提出:“游戏能给人带来欢乐、自由、满足及内心的平静与整个世界的安宁。”游戏的巨大诱惑力,可以使幼儿沉浸其中,遵守游戏规则,坚持克服困难,从而使幼儿的坚持力得到提升。培养幼儿坚持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角色游戏,开始游戏之前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角色,并选取游戏道具,使幼儿明白自己的角色任务,并坚持进行到底。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提醒幼儿,约束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比如,在“娃娃家”这个游戏中,当一些小朋友只玩几分钟就去做其他事情时,教师可以扮演“大灰狼”饿了找食物,正巧看到“娃娃家”的“妈妈”不在家,得以下手,抱走“娃娃”。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角色意识就会增强,懂得“妈妈要好好照顾宝宝,不能让大灰狼吃掉”的道理,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并投入到游戏中去,坚持把游戏进行到底。

(三)提高自觉性

教师可通过规则游戏来调节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明确游戏规则的前提下,确定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动机,从而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如“击鼓传花”游戏,它要求幼儿在铃声未停止前轮流传递,不能独占不传给别人,也不能因为追求快速而漏传。“捉迷藏”也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古老游戏之一,它也要求幼儿守纪律,听口令,不偷看。这些游戏都能培养幼儿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音乐游戏也是提高规则意识的好方式。如游戏“兔妈妈找小兔”,老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游戏。游戏要求幼儿要根据不同的旋律做动作,并进行躲藏,一直到被找到为止。这个游戏在锻炼幼儿感受旋律、创编动作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四)延迟满足

规则意识的关键部分就是延迟满足,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对幼儿的研究发现,行为约束是培养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够使幼儿学会克制,还会使幼儿明白有时延缓某种需要的满足,能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结果。前苏联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游戏能持续地向儿童提出要克服即时冲动的要求,提高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游戏对幼儿的巨大吸引力和游戏规则的约束,可以培养幼儿的延迟满足意识,这种延迟满足意识完全是出于幼儿的自觉、自主。例如,周末在家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飞行棋”,我们都知道飞行棋的规则首先是要确定顺序轮流掷骰子,然后是骰子必须掷到“6”飞机才可以飞,否则要传给下一位投掷。这个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会等待,不能因为自己的主观愿望而违反游戏规则,培养了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构成幼儿规则意识的自我管理意识、坚持性、自觉性和延迟满足四个因素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把游戏和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很好地利用本身蕴涵培养规则意识因素的规则游戏和角色游戏,创设适宜的、宽松的、温馨的环境,最大化地发挥游戏的魅力,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锻炼其意志,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1]杨丽珠,徐丽敏,王江洋.四种注意情境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

[2]牛馨月.幼儿园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5,(7).

[3]杜凌云,陈婧.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1,(36).

猜你喜欢
区角游戏规则规则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浅析小班幼儿区角活动选择倾向及其成因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让规则不规则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区角活动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游戏规则
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