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 婷
对幼儿来说,在木头上敲敲打打,虽然有些危险,但是充满着新鲜感,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极具诱惑力。因此。只有充分地做好准备与防范工作,木工坊体验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上才是可行的。
开设木工坊体验活动要有工具、操作柜及相关材料,还要在安全保障和经验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我们与家长一起收集了大量的废弃木头、木板、边角料、木片等。我们还购买了幼儿专用的单人锯、双人锯,增添了大小不一的锤子、长短不同的铆钉和螺丝刀等。我们将工具按分类做上标记,摆放整齐,便于幼儿操作时拿取。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副手套、一副护目镜、一顶安全帽和一本安全记录登记表。本班教师在空余时间带领幼儿认识各种工具、材料。在游戏前引导幼儿设计游戏图纸,根据图纸制作作品。
场景一:在一次木工坊体验活动中,小艾取了一把锤子和一些钉子,又在木料区拿了一块小木头片,在比对图纸后换了一块方形木块开始敲钉。旁边的小潘也一直在敲,小艾敲了一会儿,发现钉子弯掉了,于是重新拿了根钉子继续敲,敲了一会儿还是敲不进去,于是换了个边继续敲钉。同伴小潘看到了小艾敲弯的钉子,把锤子转了个身,用后面起钉的地方很熟练地把弯钉子起了出来。然后继续敲起了自己的钉子,一边敲还一边说:“我爷爷的钉子比这个大多了,我一样可以弄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的东西,对自己感兴趣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很喜欢,遇到困难时不像小班幼儿一样容易放弃,而是会根据已有经验尝试自主地解决困难,正如场景中的小潘,他会在同伴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调出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帮助小艾。在幼儿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幼儿努力找出一种较合适或正确的操作方法。就如场景里的小艾多次操作都不能将钉子钉进木块,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换钉子、换敲钉的点不断地尝试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小艾思考的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小潘是个动手能力强且爱帮助同伴的热心男孩,但是在游戏过程中两人的社会性交往比较少。
场景二:到大班幼儿体验木工游戏了,瑶瑶和同伴来到木工坊,他们在尝试敲钉时,把钉敲弯了,瑶瑶就和同伴商量着把钉子拔出来。两人一会儿把木板反过来敲,一会儿用锤子反面起钉子的地方去拔,但都无济于事,急得满头大汗。后来,瑶瑶把锤子举起来看了看,说:“你看,锤子太大了,起钉子的地方也就很大,而我们的钉子太小啦,根本起不出来。”于是,她到工具箱里找了一把小一点的锤子,同伴一下子就拔出了钉子。
大班幼儿愿意通过不断地尝试来解决问题,他们在刚碰到问题时,不会马上放弃,而是会想办法来尝试改变这个不规范或错误的结果。在场景中我们看到女孩在活动中的观察能力相较于男孩更加强些。她们往往能在细微处找到问题的关键。男孩的力量相较于女孩也有明显的优势。他们在游戏中的交往合作促成了最后问题的圆满解决。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能明确以后在幼儿操作活动中应加强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分析思考的习惯,从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场景三:木工坊游戏开设一学期后,小川在木工游戏时找来了一块长木板,对照图纸后发现木板太长,他又找来了锯子开始自己锯木板。但是刚开始锯,木板就从架子上掉下来,小川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他跑去找老师帮忙,老师提醒他:“你可以去找别的小朋友帮你看看呢。”于是,他喊了两个同伴帮他压住板子,他又开始锯,可板子还是晃来晃去。小川自言自语道:“是不是要换一块板子啊?”于是他又去材料箱里寻找合适的材料,终于找到一块短了点也薄了点的木板,和同伴一起开始锯。板子锯断了后,他还邀请同伴一起做游戏。把许多相似但质地较软的泡桐树木板,锯成了他需要的作品部件。在游戏结束收拾材料时,小川和同伴说:“我今天真倒霉,手被你敲了下,我自己还敲了自己一下。幸亏我知道手扶钉子的时候要轻轻地敲。”
大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小、中班幼儿强,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一些问题,但每次首先是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懂得在必要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场景三中,老师在面临幼儿的“求助”时,并没有立刻提供相应的帮助,而是给了他一些建议。我们发现幼儿完全有能力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游戏结束时,小川轻松地说出自己在游戏中被锤子敲到手了,还用了“幸亏”这个词语,这说明了幼儿身上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洋溢着勇敢的大无畏精神。当然,这些都是基于我们在游戏前对游戏安全及游戏时一些技能掌握的充分准备,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多给以幼儿引导与帮助,并为其创造相应的条件和平台,让他们多尝试,他们就会在分析、判断过程中养成防范与保护并存的意识和能力。
木工坊游戏在大班阶段尝试了很久,不光是幼儿受益,也给予了我们教师很多启示。
从钉、敲、拼接、安装动作的发展,幼儿的手部、臂部肌肉的灵活性逐步提高,小手变得越来越巧,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在木工坊这个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幼儿的思维不受拘束,他们拥有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为幼儿的探索、创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幼儿的创作以无意识的为主,在拼拼装装中,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件作品。初次成功给了幼儿鼓舞和自信,随着技能的熟练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幼儿的创造渐渐地变得有预想,他们力图表现出预定事物的外部特征。当然,预想和结果有一定的距离,幼儿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们的作品或许经不起碰撞,或许不太形象,但这是他们创作的结果。正是在木工坊这样一个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幼儿的创作技能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的情感比成人具有易受感染、易变、外显、外露和冲动等特点,幼儿的情感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需要情感发泄的渠道。而木工活动就是一种最好的途径,幼儿可以通过敲敲打打使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安定下来或表达出来。活动后的成功又让幼儿增加自信,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在木工坊幼儿体验到了木工劳作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活动开展到后半阶段,我们应注意发挥幼儿间的互相影响,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完成作品。适当允许在该区增加活动人数,由于工具有限制,相互合作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加上大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两三人合作的作品相继诞生。我们相信,幼儿在木工坊学到的不只是技能,不只是情感的满足,还有与同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相互支持和合作。
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创设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仍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只有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并以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才能使区域活动更有意义,更具生命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旭花.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