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工作坊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13 11:08王海英陈燕华
好家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扬中工作坊资源

文 王海英 陈燕华

一、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儿童工作坊

地方文化是指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地方资源引入教育而形成的独特风格,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工作坊”是指开辟的供一个或多名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的场所,或者为“兴趣相同、需求相似”的幼儿构建一个小组活动团队。在幼儿园儿童工作坊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儿童工作坊这个载体,让幼儿从小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幼儿对地方文化产生了解和探索的兴趣,并在幼儿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有意识地、有选择地去了解地方文化,促使幼儿认识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精神,感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让幼儿萌发出爱家乡的情感及责任感。

二、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儿童工作坊活动设置

(一)通过构架模块,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价值

我们的家乡是江苏省内唯一的岛园城市扬中市,因地处长江下游扬子江中而得名。查阅文献史料后,我们从幼儿教育价值视角将扬中“岛园文化”进行了梳理概括,构架模块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价值:一是生态扬中之岛园生态文化,即扬中岛园特有地理自然状态下的文化特征,如:长江渔文化和“三宝”(芦、柳、竹)、“三鲜”(河豚、刀鱼、鲥鱼)、咸秧草、江虾等自然资源;二是文明扬中之岛园民俗文化,即扬中岛园上人们世代的生活习俗、传统民间工艺制作及节庆活动等文化资源;三是活力扬中之岛园励志文化,即历年来扬中人团结奋进的精神文化,如“渡江战役——我送亲人过大江”、众志成“桥”等文化资源。

(二)通过甄选、梳理,保证地方文化资源的适宜性

在扬中岛广阔的乡村田野中,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界的变化,努力遵循“亲近大自然——课程就在我们身边,教育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就在我们身边”的课程观,充分挖掘身边的优秀自然素材,通过甄选梳理,保证地方文化资源的适宜性,实现儿童工作坊与地方文化资源相融合。

三宝资源:芦、柳、竹是扬中三大宝。幼儿园有机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根、茎、叶等开展各类儿童工作坊活动,如芦花编织、芦秆手工制作、柳编、竹编、竹片绘画、竹手工等。

特产资源:咸秧草、苦瓜茶、扬中三鲜、鲜切花、大螃蟹、虾等扬中特产也走进我们的幼儿园。

江边资源:渔船、渔网、渔火、渔桨、木筏、水车、水井、桥等这些富有长江气息的资源能带给幼儿更多的直观体验和学习机会。

文化资源:将“我送亲人过大江”渡江战役馆、长鸣乐器厂、电器工业品城、新坝老街建筑、舞龙舞狮、划旱船等地方文化资源通过社区活动等展现给幼儿。

(三)通过改造、创新,拓展地方文化资源的操作性

有效利用幼儿园小游戏房间,将一些民间手工活动、民俗活动、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内容等转化为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为全园幼儿提供小组个别化学习、幼儿同龄或混龄互动游戏的“实习场”,在儿童工作坊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例如,“芦柳坊”,新坝镇地处长江边,江滩上芦柳资源丰富,很多农户家里开设了芦柳编织小作坊。为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多渠道搜集社区和家长资源,让幼儿感受芦柳的特性,从而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手工活动。又如,“民俗坊”,将民间传统文化——舞龙舞狮、花船、花担等融于幼儿活动中,让幼儿感知民间传统文化,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表现。

三、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儿童工作坊实施策略

(一)环境创设灵活多变

儿童工作坊环境创设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幼儿、家长都是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其中,幼儿是主角,儿童工作坊展现的都是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与成品。环境的创设不仅指环境的布局,同时也包括材料的提供。如:“翠竹坊”里竹筒、竹根、竹条、竹丝、竹篾、竹枝等;“秸秆坊”里麦穗、秸秆等。儿童工作坊的资源库更为多元化,活动材料的来源很多,除了来自班级暂时不用的材料,更多的是靠全园幼儿和家长们收集得来的材料,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资源库取放材料。

(二)活动源于生活

我们的活动来自幼儿,又回归于幼儿,是幼儿真正愿意去参与的活动。例如,幼儿园的小水渠中有许多小田螺,幼儿的目光常常被它们吸引。“田螺是蜗牛吗?”“田螺会走动吗?”“田螺吃什么?”……幼儿将田螺做上标记,观察它们的行踪,还通过查阅书籍资料、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田螺的习性,将学习由主动观察延伸到更深入的探索活动。

(三)走进生活,自主体验

儿童工作坊打破教师传统授课的模式,更多地引导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会,真正做到“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例如,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发现了竹笋,并对竹笋产生了很多问题,决定去竹林进行探究,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弹性调整了活动的内容,支持幼儿勇敢的尝试。挖竹笋、画竹子、测量竹笋……幼儿在自主采访、调查、探究中获得了对竹子的初步感知,并产生了新的问题,成为课程追随的生长点。他们在自主体验中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敲竹子、摇竹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竹笋有高矮,竹子也有高矮等,教师则在活动中支持、鼓励孩子不断体验、探索、发现、解决这些问题。

儿童工作坊还通过创设开放自主的活动环境,形成活动开放式、选择自主式的活动模式,形成合作与分享、自主与创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坝上人家”农家乐工作坊中,从三叶草的采摘、洗、切、腌,到品尝,都是由幼儿自己完成。地方文化融入儿童工作坊中,突破了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让幼儿更多地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会。

(四)教师、幼儿、家长和谐共成长

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儿童工作坊活动是老师、家长、幼儿共同努力开创的活动。在儿童工作坊里,孩子就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幼儿园教育追寻本真,尊重儿童,在各项活动中幼儿能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幼儿的学习动力也是支持着老师、家长继续和幼儿一同学习成长的动力。在工作坊活动中,幼儿和老师、家长平等和谐、互动对话、共同快乐成长。

地方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地方文化的熏陶。开展丰富多彩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的儿童工作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充分挖掘本地自然和人文资源,通过模仿、实践、探究、体验等方式进行自主、开放的儿童工作坊活动,积累了一定的“岛园文化”经验,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幼儿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愿望和情感。幼儿通过此项活动,既传承了家乡的文化,又学到了很多生活知识和经验。

[1]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杨雪萍,蒋静.陈鹤琴“劳作”思想指引下儿童工作坊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31).

[4]宗颖.基于地域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5,(9).

猜你喜欢
扬中工作坊资源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扬中发展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工作坊:独立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走过大桥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资源回收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