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汝志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教师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使学生保持对化学学习产生经久不衰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激发兴趣;课堂教学;學生;化学教学
在化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就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枯燥无味的灌输,那势必会造成知识接受困难、易忘、上课不专心学习分心。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情感互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倡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即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的主动精神,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观。中学生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带有自己的的兴趣、爱好、原有经验等,从而使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丰富性、多变性。在师生互动的各个要素中,情感交流是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石。
二、导入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景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来自物质化学世界的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体验化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更好的体验化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那么,怎么去创设情景,有哪些方法呢?
(一)趣味式创设。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化学问题,编成赏心悦目、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创设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问题情景,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情景达到唤起学生求知欲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识。
(二)忆旧式创设。化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前面的知识是学好后面知识的铺垫,后面的知识又是前面的提升和延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关注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情景创设。
(三)矛盾冲突式创设。学习中的矛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的理解和新知困惑之间的矛盾;学习内容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对同一问题不同认识之间的矛盾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揭示和呈现矛盾,把这些矛盾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产生一个个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学习动力。
(四)悬念式创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疑问,激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和其他知识、手段来解决“存疑”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得以继续和延续。利用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避免了一开始就介绍理论知识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利情绪,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和求知欲望,从而为教学的顺利展开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五)实验法是教师按照教学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直观现象来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情理探究,释放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四、通过习题教学,拓宽思维,智化学习兴趣
化学习题浩如烟海,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选习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由表及里,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使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智慧化和理性化。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思路。据题中所涉及的关系设置一套由浅入深能击中问题要害的提问,层层剖析,以求得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形成。2.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不要单纯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应灵活多变,拓宽思路。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
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关键。化学教师自身良好的精神状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热情真诚的关爱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只有以情养趣、情趣互促,才能真正让学生好知、乐学。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积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参考文献:
[1]老钱.探究新课程下化学课堂教学
[2]化学教学中的“思路教学”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