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苑珍
摘 要:正确处理好前置性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引领学生多向互动、扩展延伸,实现“教”与“学”的统一,真正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以疑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倡导建立生本课堂,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而生本课堂的建设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经验积累,课堂的空间与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有必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课外去,把课外实践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这个学期笔者有幸参与了《山区小学数学课堂前置性探究学习策略》的课题研究,更深刻认识到前置性探究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正确处理好前置性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真正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以疑导学,提高课堂效率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九册数学教材83页的“比较分数大小”时,教者在精心创设疑趣交融的情境中适时地出示前置性探究的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多向互动,讨论争辩。
问题①:你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吗?试举例说明怎样比较。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方法,所以在前置探究中,学生都能举出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如和;和),并说出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的比较方法。这样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当学生兴趣盎然时,笔者适时地出示了问题②:和你会比较吗?你又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教师以疑导学,围绕这一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汇报。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大小的经验,还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通过讨论很快得出: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两个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6)的分数来进行比较,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通分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笔者以前置探究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效率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巧妙搭桥牵线,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前置探究学习。如:“梯形的面积”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且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他们完全有能力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学案:
(一)想一想
1.平行四边形可拼剪成什么图形?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2.三角形可拼剪成什么图形?因此三角形的面积=( )×( )÷2
(二)试一试
剪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联系?
通过这个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先去探究,然后小组交流汇报。学生在自己准备的学具中任意选择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摆、割补成已学图形,在操作、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学生亲历了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兴致正浓的时候,教师再加以点拨,如: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有前面自己探索的基礎,这些问题轻而易举就解决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以教导学,提高课堂效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数学课堂应以教师的“教”导学生的“学”,引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扩展延伸,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九册数学教材63页“分数的再认识”时,教材练习的类型比较多,如果放任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会漫无目的,无从下手。笔者在认真解读教材后,把这些练习加以整理,理出了这节课的两条主线:一是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二是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围绕“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这条主线,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活动:说说1个学生占小组人数(4)、大组人数(12)、全班人数(52)、全年级人数(365)的几分之几?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具体数量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4、12、52、365),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这样以教导学,学生学起来有的放矢,学习兴趣浓厚,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实践出真知,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的旧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不同的课型,灵活运用好前置探究的学习,就能解决课时压、内容多的矛盾,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夏映芬.山区小学数学课堂前置性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J].师道(教研版),2017(9).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