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从实际教学出发,对微课嵌入阅读能力培养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微课教学
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及课外知识的基础,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将微课应用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对于开发微课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现状
(一)微课内容质量较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虽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但其在内容上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会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够确立课程的重心,使得微课内容过于繁杂,学生面对过多的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消化,很容易出现基础不牢的现象。其次,教师对微课的理解存在偏差,微课教学虽然以视频为主要形式,但仍需其他教学资源与形式的辅助,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依赖视频,课堂的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严重影响了微课的完整性[1]。
(二)微课平台不够完善
目前的微课教学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无论是学校还是网络上,都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微课资源管理模式。在大部分的微课平台中,并没有提供在线互动功能,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这不仅使学校无法收集学生对微课内容的反馈与建议,在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教师也不能针对问题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校无法对微课内容进行优化,学生的课后学习也受到了限制,严重影响了微课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基于微课教学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将作品中的文字转化为语言进行讲解,而学生则负责被动接受,对文章内容缺乏自身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视频、音乐等形式,根据阅读内容构建出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深入的感悟和思考,体会文章的主旨。比如,在《观潮》这一课程中,教师就可以截取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进行播放,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入观潮的情境之中,并通过视觉与听觉双重的冲击,让学生感受到大潮的奇特、雄伟、壯观,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对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产生认同感。
(二)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微课教学是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多样化、动态化的表现形式,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这一点,通过微课来丰富阅读教学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在网上查阅植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小故事等,并对其进行剪辑处理,添加到微课内容中,让学生通过对植物的了解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魅力,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对之后的阅读课程产生兴趣[2]。
(三)学习微课理念,开展微课阅读教学
微课教学并没有固定的形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注重趣味性、体现课程难点与重点”的微课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与微课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之后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设计出趣味性较强的微课视频,突破教材并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其次,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微课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将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微课展示出来,而其他知识内容,则可以在其余的课堂时间内进行讲解。例如,在《猴王出世》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在微课中总结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阅读语感,而对于其他的生字学习、朗读等内容,则可以在课上的其他时间进行。最后,还可建立如个人微信公众号之类的网络平台,在上面推送一些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文章及内容赏析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还可以将已学过或即将学习的微课视频上传到平台上,方便学生进行复习或预习,充分体现微课教学的灵活性,进而将微课阅读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四)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在对微课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好微课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将文章中的人物、情境、事件在微课内容中明确体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句式运用、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借鉴。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情感表达进行思考与探究,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思维与自主阅读能力。例如,在古诗《寒食》这一课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将寒食的习俗与诗中描绘的情境进行对比展现,并针对这一反差进行思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对反讽诗这一类的故事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对于微课教学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教育工作者还需对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策略,逐步完善微课教学模式,使微课教学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心文.关于如何提高自来水供水管理效率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8):112.
[2]高海青.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0):204.
作者简介:苏蓉蓉(1990.07—),女,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现有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