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2018-03-05 18:20胡珊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教学管理高职院校

胡珊

【摘 要】本文论述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从移动互联网技术角度,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设计适用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移动平台。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23-02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极大促进了互联网技术在移动终端的应用。以手机、平板为主的移动设备,以其轻便、简单易用、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人们娱乐交流的主要工具,甚至有部分网民使用移动设备在网上进行学习工作,由此激发了广大研究者对移动设备应用的研究,将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模式应用于教学之中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适应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很多高校开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教学服务,方便学校的教学管理,促进学校教学资源的灵活应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多和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手机不再是妨碍课堂教学的工具,而是成为教师开展个性化高效课堂教学的工具。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了院校更多的选择,也必将对高职教学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如何有效将手机引入课堂,将手机与课堂有效结合起来,对提升课堂教学,实现信息化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招生规模扩大,生源复杂,水平差异大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职院校实行了多样化的招生模式,包括单独招生、对口招生、高考招生。由于生源结构不同,基础知识差异大,接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进入高职学习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老师为了照顾整体,不得不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由此给老师带来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老师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高职教育仍以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为主,指令性的行政命令依然是主要的管理手段,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经验不足、管理手段的落后极大制约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仍有高校认为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设备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无手机课堂仍在诸多高校中应用,这严重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如何有效将移动设备应用到教学管理之中,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实施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教学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偏低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管理人员存在年龄结构偏大、学历结构偏低、信息化理念落后等问题,缺乏规范的信息化培训,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给教学效果带来的效果持不乐观的态度,不能很好地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引入到教学管理当中。打造研究型、学习型、信息化、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当前高职院校实施“互联网+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课堂教学无特色,难与社会需求接轨

高职课堂无生机,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授课内容复杂,教师讲课没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进行备课上课,授课内容过于复杂,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不会做。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多数教师授课都以讲授为主,没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导致学生听课开小差,甚至有部分学生用手机上网来打发时间。理论过多,实践少,高职授课仍存在讲授理论过多,学生实践少的情况,“满堂灌”的现象仍有发生,课堂上成了教师向学生灌输自己认可的观点的舞台,无形中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究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应突出技术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课堂需要教师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性练习,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对于理论知识,不需要讲解过多,理论内容讲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就足够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考虑针对不同专题内容,如何教学更为有效,而不是千篇一律,教学手段也不能过于陈旧。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模式

针对以上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设计移动平台实现学生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管理,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校教室都有WIFI覆盖,保证平台的稳定使用,老师使用手机可以对平台进行管理与监控。

(一)学生管理

传统考勤方式,通过班干或者老师在上课之前进行逐一点名或者签到,这样的考勤,在点名时容易出现考勤数据不真实。并且考勤记录往往以纸质保存,容易丢失,在期末汇总数据时,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如果学生对考勤记录存在质疑,查阅记录也相當麻烦。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勤管理,严重制约了考勤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设计的移动平台能对考勤进行有效管理。考勤管理利用学校的WIFI网络,可以在教室轻松地实现考勤管理。教师根据每周的上课安排提前设置课程签到时间,包括课前签到和下课签到,签到可以设置刷脸签到或者不刷脸签到的方式。在教室内,教师在移动平台上开启签到模式,签到只在距离发起人方圆50米内有效,超出范围都无法完成签到。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入移动平台进行签到,签到成功的数据立即保存到移动平台的后台数据库之中。学生使用移动平台,需要经过实名认证,保证用户的唯一性,并且每部手机某个时间段只能签到一次,有效防止了代签情况。

如果有学生因各种问题无法实现手机签到,可以在课堂当面跟老师反映问题,由老师在平台上进行手工签到,避免了签到不成功的情况。每天的签到数据会自动保存到后台数据库当中,老师可以登录后台查看学生的签到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管理模式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endprint

(二)教学过程管理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本文设计的移动学习平台可以有效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移动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进入移动平台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并且完成相关练习。老师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学生完成练习的状态,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根据学生课前完成练习情况以及在课前学习遇到的问题,在课上进行习题讲解和疑难解答,根据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更多的扩展性练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另外,平台还增加了讨论模块,老师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进入平台,参加讨论,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接受领会情况和灵活应用能力。老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讨论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根据练习情况,老师可以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期末,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移动平台的任务完成情况、作业完成质量、讨论活跃度、在平台学习时长等进行评分。

(三)教师管理

教师是学校得以持续有效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学校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师能力如何在学校得以充分表现,是学校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不少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低下,教学质量差,人才培养质量差,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应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实施有效的教师管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保证教师的教学、科研、专业技能扎实稳步提升。本文的移动平台设计了教师管理模块,将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纳入管理平台之中,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和科研的监督与管理。通过教师在平台布置的任务情况、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情况、与学生一起参与问题的讨论情况等检查教师的工作情况。通过教师在平台的科研工作登记,科研成果汇报等检查教师的科研工作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查看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情况,加强对教师的监督与管理,保障学校教学的有效持续发展。

本文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旨在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在学生管理方面,设计考勤模块,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考勤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减轻教师工作量。在教学过程管理方面,设计线上学习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授课相融合,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师管理方面,通过教师在平台布置任务的情况,以及在平台展示的科研成果,学校可以实时了解教师的工作科研情况,以采取措施对教师进行相关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吴代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8)

[2]王麟娜.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3)

[3]徐立国,迟晶元.基于WiFi的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3)

【作者简介】胡 珊(1981— ),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编 丁 梦)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教学管理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