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九台区土门岭镇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01)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认知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为课堂应该是学生智慧闪烁的地方,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验场,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那么,学生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适应课程改革呢?很多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和实践。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与同行们讨论的一些具体做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看重信息的传递和呈现,注重教师的绩效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伴随着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应的课堂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从注重教师的表现转向注重学生。教师必须首先充分理解学生主体性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学生的主体性是什么呢?学生主体性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与外界的关系的功能特征。只有明确学生主体性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宣传和发挥。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师要承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责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学积极性。教师应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师生平等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敢于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教学是双向的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一个长期板着面孔、威严有加的教师所教出来的学生肯定听话,但这种学生死气沉沉、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胆子小、缺乏创造力。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意识的产生。教师应该放下所谓的“教师尊严”,深入了解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和讨论,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和好朋友,让学生愿意学习。以语文课堂为例,和谐课堂教学活动应允许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和理解其意义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育观念是教育行动的向导,教师在备课时,应始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彻“以生为本”思想,时刻牢记教学应“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位置,这是一个让学生迸发智慧的地方,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场所。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则注重信息的呈现和传递、教师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技巧。随着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相应的课堂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从注重教师的表现转向注重学生。如何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实施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创新,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一个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无视学生主体的情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形象,无形中课堂成了教师支配的场所,约束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让学生自主进行创造性学习,自主参与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水平设定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在营造民主氛围中,教师应动员所有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创造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运用激励性评价,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能够欣赏成功。总之,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让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发现、创新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针对一些知识点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好向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这个时候教师会发现很多新奇的答案,教师要及时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与学生平等交流意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正确评析,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充分地调动很好地保护。另外,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疑来进行激发。设疑的问题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所发掘,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要合理恰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说过:“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充分展现教育学习中。通过教学实验表明,教学的基础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需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教学改善的必要趋势。唯有注重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够让回归课堂的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