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春林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江苏 扬州)
我校于一年前全面启动了探索高效课堂的历程,经过一年的探索、借鉴、吸收、总结,终于找到了一条打造高效课堂且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从实际情况看,效果也非常明显。那么,如何打造物理高效课堂呢?本文结合自己平时所做所想试着介绍如下。
导学案编辑重点应该在“学习引导”上,“导”和“学”是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
导学案编辑有八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学习反思、归纳小结、课堂检查。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同时,导学案的眉页必须注明教材版本、教材章节、导学案序号、使用周次、班级、小组序号、组内编号、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导学案的生成主要分为五步:第一步是骨干教师个体备课;第二步是集体备课,主备教师说课,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第三步是主备教师修改并印发导学案;第四步是每位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二次备课,编写课堂设计;第五步是将最后的学案制成电子稿存档作为后续教学的使用。
学生的合作行为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因此,科学的分组对合作行为的产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小组规模。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复杂的关系容易对人形成压力。所以一般情况下小组规模不宜过大,以4~6人为宜,最多不能多于8人。
(2)小组构成。实践证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这样做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是同组同学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二是不同小组的学习可以比较,形成竞争。
(3)组内分工。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角色认知,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谁,该干什么,这样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合作技巧的形成。
(4)互动轮换。必须注意的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1)课前准备:学生结合导学案阅读物理教材,尽最大努力解决物理导学案上的问题;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圈出来,以便在课上解决。教师课前检查、批阅导学案、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明确展示点评的重点问题和关注的重点学生。
(2)课题目标(1分钟):教师上课前在黑板靠右侧写好本课堂教学目标,只写知识目标,要求具体明确。
(3)分工准备(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分配好各组展示任务,要求小组长迅速指定展示的合适人选(有随机性,防止学生片面预习、不能暴露共性的问题),主讲人立即上黑板准备展示过程。其余学生站着与同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解决课前学生不懂的问题,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4)分组展示(20分钟):展示的学生依次上来讲解,要求身子不挡黑板面、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讲出思维过程、难点怎样突破;小结的关键点、注意点;总结规律性。最后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接着要求其余未听懂的学生要向展示的学生提出来;有怀疑的要质疑;有更好的想法要主动上来展示。
(5)精讲点拨(12分钟):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随时记录,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错误。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对主讲的、质疑的、补充的、听讲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拨正;要小结规律方法;有合适思维情景的要适度提高。教师要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
(6)达标检测(7分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当堂检测。题目分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标准。最后对答案,课后订正、反思、小结。
(1)一上课教师直接讲学习目标,学生还未进入听课和学习状态。重申目标前,有必要进行适当引入,保证学生学习状态的调节和情绪的激发。
(2)合作交流的参与度低,讨论问题效率低。要求并检查学生把要交流讨论的问题标注好,直接讨论;组长要控制讨论节奏,及时提醒,防止出现偏题现象;以对学交流为主,遇到不明白的扩大交流层次,可提高效率。
(3)抓不住点拨时机。在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不要抢学生的风头,教师不可立即抢答,也不能让学生无休止地争论下去,在学生争论不下时立即点拨;一定要点准,抓住要害和关键。口头点拨与投影相结合,既然是点拨的内容一定非常重要,学生学习和理解困难的内容,预设部分,学生可以做些记录。
(4)总结评价常常被忽略。评价是法宝,教师评价及时跟上,语言评价与分数评价相结合。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学生评出最佳学习小组、展示之星、最佳辩手等。
学校的课堂变革刚刚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肯定还会有更好的内容不断的充实进去。在这里我也呼吁各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为江苏的教育事业发展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