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英
摘 要: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和经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兴趣、对国家的认同,引导学生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的道德榜样。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都是家国情怀的不同时代表征。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和经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兴趣、对国家的认同,引导学生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的道德榜样。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新的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因此,作为奠基工程的教育事业,必须承担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以优质的教育质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基于对时代、对中国、对教育的全面审视,从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就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習兴趣、对国家的认同,引导学生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的道德榜样。
古代历史上的家国观念。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也是国家的组成单位。我国历史上一直将国家看成是民族大家庭。
古代的家庭指的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的社会单位,然后又以宗族形式存在。宗族制是建立在以权力分配和义务履行为标准之上的,而我国古代国家的构建也是建立在权力分配和义务之上的。在家庭中,父亲的地位一般都是作为领导者和权威的象征而存在,家庭成员必须服从父亲的命令,后代对父亲还要旅行赡养的義务,这就是孝道体现;国家的领导者君主同样具备这种特点,他高高在上,臣民必须服从,还要无条件地忠诚于君,这样才能使国家稳固。对君主的服从与忠诚,其实是家庭对父亲服从与孝顺的延伸。
古代对家庭对父母的重视,发展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地步,甚至为“父要子死子不死不孝”,又延伸为“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这样盲目的地步。这种家国情怀是建立在专制家庭和专制国家基础之上的,用家庭结构来要求民众对统治者的无条件服从,来达到国家稳定的局面。在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更是缺乏民主的。
但是尽管如此,我国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国家也因此相对稳定。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无数爱国爱家的英雄人物,这些人常常将皇帝当做国家象征,不让君王受辱,保护君王的生命成为臣民的义务,哪怕这个君王并不爱民。
现代的家国情怀。现代的家国情怀和古代大不相同,尽管家国结构相似,但家庭中父亲没有绝对权威,家庭成员都是互敬互爱,父母有抚养孩子的权利,孩子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无论是法律还是亲情上,不存在“父要子死”这样的极端要求。
现代的国家观念,也没有封建时代的专制式权威,对国家的忠诚体现在国家这个大单位,也就是大家庭的概念。
现代的家国情怀,指的是捍卫国家稳定,家庭和睦,这两者是相互相成,只有国家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使家庭和睦。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只有和睦了,才能减少生活矛盾,而生活矛盾越少,社会越稳定。家国情怀不仅有内部因素,还有外部因素,那就是在国际上,国家之间的交流,自己的国家受到外来侵犯时,同仇敌忾,保卫国家和平,捍卫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学要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就明确提出了关于家国情怀的教育,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进一步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激发对祖国和民族历史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在教学方式上,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利用时代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时代性是指要体现在社会现实和时代主题相联系的基础上,既要切合现实生活,又要符合历史发展逻辑。不能用今天的观念去解释历史事件,但要将历史事件作为借鉴,来审视今天的社会现实,这样才能活化历史。
多样性教学是以教材为基础,利用历史资料,影视作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历史,还要通过历史来思考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历史在教材编排上,将每一段历史都安排为中外对比式,前半段是中国历史,后半部是世界历史,这样方便学生记忆,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在世界发展史中的作用。
在内容结构上,是按照政治制度,国家经济结构,传统文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历代思想家的顺序安排的。
从这样的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虽然早于世界其他国家,但我国属于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制,而西方却是民主制;我国的国家经济结构是农业为主,发展到商业和农业并行发展,而西方却是工业产生较早;在传统文化方面,我国的人文思想从汉代到清朝都是沿袭儒家思想,而西方却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在文化艺术方面,中国有无数的发明,还有独特的文化艺术;西方在工业和自然科学方面有更多的成就;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中国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外国有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家和思想家中,中国有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外国也有克伦威尔,拿破仑,华盛顿等人,中国有孔子,外国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利用教材的编排结构,让学生通过中外对比,来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外国的区别,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我国的民主观念没有西方成熟,这主要是长期的政治形成;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对比现实生活来进行思考。但在文化方面,中国却比西方更加丰富,这些包括传统文化,和思想家政治家都不逊于西方,用这些来培养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发现我国某些方面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用今天的现实,来反省自己国家的不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