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算”“用”结合的策略

2018-02-24 05:27仙玉洁
读写算 2018年17期
关键词:激励评价结合策略

仙玉洁

摘 要 “算”“用”结合,是新课改一个热门话题。“算用结合”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加强学生算理算法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获取数学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反思的能力及良好的数感。激励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调动他们潜能,树立他们自信心。

关键词 “算”“用”结合;激励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A,D04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119-01

《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我们在教学评价改革方面,应实施注重过程、促进发展、体现开放、强调多元的评价策略。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即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表扬”评价,表扬是学生的营养剂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于潜移默化中得到进步。如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比较容易的问题留给基础差的学生,为他们创造参与课堂教学储备有利条件。例如再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他只讲对了一点,我就这么评价:“我赞同你的第一句话,后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好一点呢?再想想,我相信你能答全。”2分钟“冷场”后,他果然答全了这一问题。

二、“延缓”评价

延缓评价的理念来自于美国创造力教学专家帕内斯提出的“延期评判”,其主要精神是“有意地隔离对观念产品的批评”。延缓评价主要是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在不知道正确答案之前,发挥他们想象力,涌现出形形色色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反应快的学生立刻举手回答,当回答正确时,教师不假思索就给予表扬,这样大部分同学还没有听清楚,或者还没有来及思考,答案就出来了,这些学生地思路就被这个同学带入到他的答案中,从而失去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机会,课堂变成了个别学生的舞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马上予以否定,教师的这种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给予学生一次畅所欲言的机会。虽然,学生的回答是错的,但教师的评价不应太早,应当让学生说清楚,这样有利于培养其他学生倾听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错误问题的进行分析、判断。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要轻易、草率的评价学生的发言,而应适当延缓,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五年级(3)班一次数学测验,男生25人,平均成绩85分;女生人数与男生同样多,平均成绩88分,这个班平均成绩是多少分?”我提出这样的题目后,一位学生回答:只要把平均分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我当时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将他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激烈的讨论后,我让这位学生再一次回答,他说:只有在人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方法。说完这句话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

三、“双向互动”评价

“双向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双向互动”评价主要指的是生与生、生与师的评价形式,评价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也有权评价,为了更好的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应改变单一的评价体系,课堂上通过自评、互评双向沟通,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自由平等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处在活跃的状态下,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是《摆一摆(一)》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图形,数一数,说一说,你摆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生1:我用了2块,摆出的图形是2平方厘米。

生2:我用了5块,摆出的图形是5平方厘米。

生3:我用了13块,摆出的图形是13平方厘米。

生4:我用了6块,摆出的图形是10平方厘米。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5:我也用了6块,摆出的图形是6平方厘米,他怎么是10平方厘米呢?

师:你们认为他俩谁说得对?大家交流一下。

通过学生之间交流,我让他再次回答。他说:“这里是指的是面积,我给算成周长了。”同学们赞许地点头了……

师:同样要表扬你,你不但能找出错误的原因,而且能够及时改正,真了不起!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无穷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对于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正确对待。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2017版).

猜你喜欢
激励评价结合策略
论中职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