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侠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学生在平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班集体便成了每位同学所归属与依赖的载体。然而,在具体到每一节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是“单兵作战”,并无归属感可言。“学习小组”的划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依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按照“组内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每4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并将座次安排在相邻位置。然后由学生在各组内民主选举出“首席发言人、补充发言人、小组记录员、噪音控制员”等人选,使得组内人人有分工,人人负责任。之后,每个小组的同学还要为自己的小组取出最能代表自己小组特点的名字,如:勇于争先小组、永攀高峰小组、奋起上进小组、奇思妙想小组等,这些富有新意且积极向上的小组名字恰好代表了大家争取优异成绩的决心。通过这样一系列有意义的准备工作,小组成员之间逐渐建立了感情,形成了“小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小组问题便是个人问题”的集体意识,达成了“为小组进步与成功应该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的共识。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所属的“组织”,满足了学生学习期间的个人“归属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含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我们一般的课堂上学生主要存在两类问题:一是缺少自信心;二是缺少尊重他人的意识。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例如,以往大家总会对学困生有些偏见,认为他们不但自己学习不好,而且还影响了班级的成绩,致使这部分学生在班内自尊心受到伤害,缺乏学习自信心。为此,教师要与各组组长共同努力,在班内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倡导“不同人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进步。同时,教师还要淡化分数的评价,强化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与水平相当的同学去比赛,并随时感受着组内同学与老师的鼓励,树立每位同学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受人尊重”与“不尊重人”的感受。这样,在保证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也使每一位想要表达自己观点的同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随着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学生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即:自我实现的需要体现在课堂上便是“不同的人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一定的努力,都会在不同方面有所收获。或许对于他人来讲,有的收获十分简单,甚至微不足道。但对于这位学生本人而言,却是“独一无二”的。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独一无二”的收获展示出来,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平台”。
“平台”之一:组内交流,展示个人风采
在学生经过自学、自悟等环节之后,先进行组内的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先由每组的学困生开始,逐一阐述自己的学习发现、困惑,然后由组长带领大家将每个人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与认真解答,最大限度地争取每一个人都掌握。如果还有问题,就整理出来,准备在“组间交流”环节中寻求解决。这样一来,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将自己学习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一一展现出来,随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学生们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也随之被强化。
“平台”之二:组间交流,展示小组风采
随着各组提出的问题被展示出来,大家的思维被更加充分地激活与调动。
“这个题我们组能解答”“我们有更好的办法”“我们还有补充”……
经常会听到学生如此兴奋地表达着。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则“勇敢”地走下讲台,把这个真正属于学生的舞台还给他们!逐渐地你会发现,这些小老师越来越棒,毫不逊色。正如学生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惊喜!”只要给学生一个实现自我的平台,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
伴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在课堂上学生从“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再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正逐一得到满足。课堂学习的过程也变成一个快乐交流的过程,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一个不断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一个真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我们在感受着学生学习时的那份快乐与自信的同时,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1]秋杰.需要层次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蒋之炜,杨敏.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城市生活品质内涵[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
[3]张梦.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中学生需求[J].赤子(上中旬),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