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班级下初中科学分层教学实践

2018-02-22 02:02金罗千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分层教学

金罗千

摘 要:在大额班级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度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不断下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得到更多面对面指导的机会。久而久之这部分学困生因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教育而出现厌学、辍学等情况。因此,“分层教学”这一模式的实践已迫在眉睫。从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前的分层、课中的分层以及课后的分层等多角度分析“分层教学”在大额班级初中科学教学中应如何实践。

关键词:初中科学;分层教学;大额班级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但目前农村学校的教育仍然以大额班级为主,“僧多粥少”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教师就好比那碗粥,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教学开展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得不到表达的机会;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学生无法得到更多面对面指导的机会。这些都将导致部分学困生因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教育而出现厌学、辍学等情况。

因此,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统一模式,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课堂实践应用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学习能力和潜力倾向,将兴趣、能力相近的一批学生编排在同一个教学班级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变化在备课过程中作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作出相应的预习、作业等内容的调整。大致可以将学生分为两层:

A层:基础较为扎实,接受新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态度比较积极,成绩优异。

B层: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般,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自觉(但需要老师或家长经常提醒、督促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般,学习习惯不太好,成绩中等。

(二)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两个层次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不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分别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A层的学生,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在课堂上也可进行一些知识的补充和课外延伸;对B层的学生,要求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解决基本问题,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电能的利用”一课为例,设立的部分三维目标如下所示(A、B层均需掌握的目标未列出):

1.A层:能从机械功引申到电功,理解电功的概念,并熟练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B层:理解电功的概念,知道电功的两个单位,并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

2.A层:能从机械功率引申到电功率,得出电功率定义式,能说出其物理意义。

B层: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定义式以及单位,能说出其物理意义

3.A层:能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家用电器来检测电能表是否准确。

B层:能根据实验思路,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电能表是否准确。

(三)教学分层

1.课前分层

课前知识的预习与复习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一节课知识的回顾,可以为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新课内容的预习,则让学生在熟悉新知的基础上,将心中的疑惑、不解全部暴露出来,从而在课堂上就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带着问题去探索,这其中就多了一份自己的思考,理解起来将会更加透彻。而这一切就要求教师既能系统地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预习的进展,暴露遗留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在“电能的利用”这节课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了以下相对应的预习要求。对于A层的学生,笔者要求基本掌握电功、电功率的定义以及单位换算,知道电能表上的参数的含义,知道电功和电功率之间的关系式。对于B层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了解电功、电功率的符号以及常见单位,知道电能表上的参数的含义,能辨认家用电器铭牌上的电功率。

2.课中分层

(1)课堂提问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难易梯度。“电能的利用”这一课中,在引出“电功率”这一概念时,对于A层次学生,笔者采用的是启发式提问,从已有的知识“机械功率”的概念、单位、定义式以及其物理意义,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自己归纳总结出“电功率”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整合。而对于B层次学生,笔者则采用的是引导式提问,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电功率”的概念、单位以及定义式,并引导他们学会描述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然后将“机械功率”和“电功率”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启发式提问可以更好地培养A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他们举一反三的推理概括能力。而引导式提问则更加适合B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归纳整合能力。

(2)课堂任务分层

在本節课的教学设计中,最大的一个分层任务就是实验方案的设计。A层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因此要求他们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电功和电功率之间的关系(即P=W/t),讨论出基本的实验思路。如下所示:

方案1:关闭所有用电器只让一台空调工作,工作一定时间后,从电能表上读出空调消耗电能W1,根据空调铭牌标注的功率,求出这段时间空调消耗的电能W2,将W2与W1比较。

方案2:关闭所有用电器只让一台空调工作,工作一定时间后,从电能表上读出空调消耗电能W1,求出空调的功率P1,将P1与空调铭牌标注的功率做比较。

在此实验思路的基础上,班内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从方案1出发设计实验方案,而另一组则从方案2出发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再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出该实验方案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对应的实验结论。讨论完毕后,派学生代表进行实验方案的展示,由学生进行互评,并进行方案的改进,最终得出完整的两个实验方案。设计的实验方案1如下所示:

①从空调铭牌上读出空调的电功率P;

②关闭家中所有用电器,读出当前电能表上显示的电能W1;

③只让一台空调工作,工作时间为t;

④关闭空调,读出这时电能表上显示的电能W2;

⑤该段时间空调消耗的实际电能W实际=W2-W1;

⑥计算该段时间空调消耗的理论电能W理论=Pt;

⑦比较W实际和W理论的大小。

而B层的学生,让他们单独设计实验方案则是比较困难的,他们根本无从入手,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先引导他们从“P=W/t”出发,要想检测家庭电能表是否准确,可以比较理论和实际的电功W是否一致,或者比较理论和实际的电功率P是否一致,然后循序渐进,让他们思考如何测得电功W或电功率P,最终得出对应的两条实验思路。

依据实验思路中的方案1,分小组进行讨论,大致写出该实验方案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大致的实验步骤以及对应的实验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完整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同上)。再参考该实验方案的设计,让学生说一说以实验思路2为依据的实验方案又该如何设计。

(3)课堂练习的分层

笔者在备课时,对课堂上的随堂练习也进行了一定的分层,但由于前面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所占的时间较长,因此随堂练习并没有按原先的教学计划完成。

A层学生部分随堂练习如下所示:

①1kW·h的电能可以供一只“220V 50W”的灯泡工作 h。一只“110V 100W”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h消耗电能为 J。

②电风扇、白炽灯、电烙铁三种用电器上都标有“220V 60W”的字样,正常工作时,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

A.电风扇最多 B.白炽灯最多 C.电烙铁最多 D.一样多

B层学生部分随堂练习如下所示:

①某灯泡标有“PZ220V 60W”字样,其中“220V”表示 ,“60W”表示 ,其意义表示 。

②“220V 100W”的白炽灯工作30min需要消耗电能 kW·h,合 J。

3.课后分层

本节课对应的课后作业也根据A、B层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了分层,在数量、内容、难易程度上都进行了区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做作业中均能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此來帮助学生将自我调整学习模式潜移默化到学习过程中。

A层学生部分课后作业如下所示:

①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能的转化过程分别是( )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电能

②脉冲式电能表表盘上有“3000imp/kW·h”“220V 5A”等信息,该表指示灯每闪3000次,电路中耗电1kW·h。小明家要接通“220V 100W”的电灯,使其单独工作1h,则电灯消耗的电能是

J,指示灯闪 次。

B层学生部分课后作业如下所示:

①电热水壶在烧水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能转化为内能

C.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内能转化为电能

②电能表的铭牌上标有“220V 5A”字样和“2500R/(kW·h)”字样,该电能表的转盘转过450圈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为 J,合 kW·h。

三、分层教学在本节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提问、课堂任务的安排、随堂练习的选择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各个环节都在渗透“分层教学”的理念,一堂课下来,发现在本节课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例如:在“设计实验方案”这个教学环节时,笔者过于注重A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在最初分组讨论实验思路前,并没有给学生多少提示,导致部分学生在讨论实验思路时显得无从入手,这也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进度。而B层次学生在面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时,哪怕已经给出了实验思路,但是让他们设计出对应的实验方案,仍然非常困难。在“电功的单位换算”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对A层次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是熟练进行单位的换算,但在课堂的单位换算检测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在换算过程中会出错,这也说明A层次学生仍有部分基础是较为薄弱的。

参考文献:

[1]黄璐.自我调整学习:初中科学的分层教学[J].教法研究,2015(5).

[2]宋秋前.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论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0(3).

[3]杨成龙.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09(41).

[4]李晖.如何实施初中物理的分层教学[J].科学教育,2011(3).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分层教学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