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玉
摘 要:受陕西省渭南市地理特级教师刘百虎先生来校讲学的启发,结合成长经历和亲身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与思考,在当前国家推行的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背景下,浅谈对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的认识。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学;高考改革;核心素养教育
在人们的眼中,适龄儿童上学的目的,就是在学校里跟着老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有一份好的工作,以便养家糊口。这也是70后的我那个时代的同龄人共同具有的上学目的。那个时候的我们,非常敬畏老师,对老师言听计从,甚至往往会达到不辨真假、不分是非的膜拜程度。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比现在落后,虽然在学校校训碑上赫然可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但教师们的入职门槛很低,国家有着一大批民办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耳边就常常听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号召。于是赶上了高考改革的我,在洪流中浮浮沉沉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高中的物理教师。参加工作后,教育改革的洪流仍然奔涌不息,百转千回,让我从中感受到国家在发展、我们身边的教育越来越步入正轨。
还记得在我念高中的时候,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注升学率。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一言堂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很正常。在课堂上,能跟上老师思路的学生,就和老师互动;不能跟上老师思路的学生,只能处于处处被动的不利局势。长久下来,其中的一部分学生选择放弃听讲,开始自学,这算聪明与坚强的孩子;还有一部分学生依然傻乎乎地“紧跟着老师”,一无所获地浪费着自己无比宝贵的青春时光。而这一切,学校和老师是没有责任的,因为这些结果是学生自己做出的选择,怎么能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关系呢?
然而,现如今的教学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师的教学工作好不好,重点是看所教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看老师讲得精彩到什么程度。这就把课堂教学的节奏与进度决定权的至少百分之五十给了学生。笔者所在的学校采取分层教学,分班时根据考试成绩把学生大分层;授课时对全班学生小分层;课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布留作业时,针对不同学生布留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习题;平时考试评分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分值……这些教育教学措施的实施,起步于因人而异的教学现实,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行为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鞭策了优生,鼓励了学困生,带动了一大批中等生,在教育教學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可以说,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遵循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结果。同样是想要做到以人为本,笔者那个时代的所谓“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可以说是假尊重。因为那时的课堂教学根本没有被强烈要求考虑和照顾中等偏下的学生,是任由中下等学生在学习方面自生自灭的。而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显然是要求广大教师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假如大部分学生没学好某部分所学内容,教师就要放慢教学进度,及时查找原因并改进教学手段。对于跟不上的学生,一定要予以关注、了解原因、单独辅导。再如杨思模式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杜郎口中学的预习、明确学习目标、交流合作、小组展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的教学程序,明显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他们的教育改革都用事实证明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成功。近几年,高考改革提出学生自己选科进行学分制学习,学校实行走班制教学;在我国风靡各大中城市的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研学旅行等,这些教学方式的出现都是基于学生本人兴趣和扬长避短的教学改革,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真正尊重,是对人类作为自然界的高级生命个体的认同,更多地体现出人性的教育光辉,同时也适应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笔者要说,虽然高考改革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却是学校教育教学向前迈进的正确方向。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功能说起。大家都知道,学校是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但是笔者所在的那个年代的学校为社会输送的不乏高分低能的应试高手。也就是说,当他们来到实际生活中时,不具备创新思维,不会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这样的人,充其量可以称作应试高手,不客气地说,就是做题机器,或是书呆子一枚。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教育部提出高考改革,希望一改应试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于是,音、体、美、劳技课曾经一度在小学、初中,尤其是高中校园里受到普及。可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度只是流于形式,认为实际上学校里搞的还是应试教育,似乎这一场素质教育改革是失败了。然而,时至今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先生提出的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教育却要重拾高考这根指挥棒,强力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实施核心素养教育。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呢?有学者认为,高考素养立意的考查重点在于如何关注人的发展、关注解决常规性问题的技能、关注对复杂问题的思维品质与价值观念。这些关注体现在高考选拔人才的关键环节上,其实质就是在引领学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核心素养教育。当今的高考试题情境真实化,试题要素复杂化,通过考生对情境的外在表现,考量他们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品质与能力,这就是在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一句话,核心素养其立意是看考生作为一个人是怎样思考和处理复杂情境中的客观问题的。对考生在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下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求很高。举例来说,学生学习物理学科达到什么程度就算具有了核心素养了呢?如果学生掌握了物理规律,也会做一些老师讲过的题型,这远远不算具有核心素养。只有当他能用联系的眼光讲清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体系;能通过对比思考,从相同中找出不同,不同中找出相同;能深刻洞悉每一个物理概念提出时涉及的数学和物理思想方法;面对一道问题,他不是靠老师讲过、自己的脑海有印象来回忆作答,而是能够全身心地重新审视和提取题中的每一处有效信息,通过自己的思维选择和加工来正确解答,这样就可以算是具有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只有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最能在当今复杂国际形势下审时度势,正确决断,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最恰当、最长远地做事;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最有可能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而笔者认为,我们的国家在各个岗位上最需要的也是这样的具有核心素养的人。
总而言之,学校教育教学的功能是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人才,那么就请广大教育者殚精竭虑、认真学习和实施核心素养教育改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