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咏茵
摘 要:历史课本剧,就是把历史课本中具体的历史史实改编成剧本,通过学生不同角色的扮演,再现当年历史情景和历史人物,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品尝历史的原汁原味,让学生跨越时空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去体验、去感悟人生的历程,得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进入积极、兴奋的思考状态,正确地分析历史客体,揭示历史本质。
关键词:课堂历史剧;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毋庸置疑,“历史课本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既能让学生在编剧和表演中享受历史学习的快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把零散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它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表演、合作等综合素质。从历史剧中体现历史学科素养,通过编排剧本,形成多角度对历史的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逐渐在探究中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一、让课本剧走近学生,其实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在课前课后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来阅读史料、编排剧本、调整表演。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期间,通过一系列活动,收获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包括撰写比较合理的剧本,制作比较精良的视频,涌现了一批对历史萌发出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课本剧,学生也在编演过程中收获了对某一事件、人物更多的理解,甚至是提出了更多的思考和质疑。但是也有一部分低年级学生依然停留在比较原始的仅按照原有剧本进行表演的初级阶段。但是走进历史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解读史料、思考人物立场及事件发展走向的能力以及全局眼光。
二、巧用历史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结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
引导学生对课本剧进行创作和排演,学生尝试在特定的时空观念下研究历史,理解历史。为了让剧本更加贴合实际,学生需要解读史料,借助史料实证来培养重现历史的真实态度与方法,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让大部分学生产生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抛出问题,尝试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历史解释,通过讨论、交流、思考、引导,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求真求实的观念。可以说,借助课本剧,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得到提高,他们对于课堂有种期待,期待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期待看到别人优秀的作品,期待得到评价。在期待中走进了课堂,学生又带着课堂上预设的问题,津津有味地看着相关的片段,解读课本中的历史。对比从前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可以说,学生对课堂的投入程度明显提高,重现的情景也使得课本上刻板的文字得到活化,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课堂评价量表的使用,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评价自己和他人,及时得到反馈和调整,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这是一种新的课堂模式,旨在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历史学科素养,调动各方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希望学生在创设情境、表演历史剧这一过程中活化沉闷的课堂,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建构中来,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有效性。
三、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应该体现资源整合,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论
运用建构主义教学,基于事实创设特定历史情境,也是案例教学法的体现。从多种教材、多种资源的整合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课堂,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加强课堂的有效生成,在这一探究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运用历史剧,也体现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各种智力倾向的学生提供发挥自己长处的平台,成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重要工具。另外,通过学生亲身表演,诠释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有助于学生形成元认知理论,注重教学过程。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基于事实的探究下,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编排剧本,亲近真实,发挥想象力,动手动脑完成创作,最后展示合作学习的努力成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竞争心态和满足展示自我获得肯定鼓励的心理要求。课堂上运用历史剧,带给学生视听上的多重享受,也带给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渠道,能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本课题的研究,是希望真正能做到放手让学生构思剧本和编排,运用学生的智慧和创新,在合理范围内重现历史,构建和创设情境,促进知识的生成和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强中国.中学历史课本剧教学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罗敏华.历史短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科技信息,2010(23).
[3]王爱芬.浅析角色扮演法及其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2).
注:本文系廣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巧用历史剧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课题编号:ZC201708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