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音韵翻译研究
——《诗经》英译对比分析为例

2018-02-22 18:07常小丽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读音节采薇音韵

常小丽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610000)

一、古典诗歌音韵翻译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诗经》作为我国儒家经典之一,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仅支配了我国社会的上层建筑,也展现了我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不仅饱含了作者的中心思想,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利用最精炼的语言形式,展现最为鲜明的节奏。不仅如此,还结构整齐,内涵独特,音韵工整。中诗和英诗的韵律特点不同,也正是这些,提升了诗歌翻译的艰难性。美国19世纪诗人与评论家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强调,在中诗英译时是否用韵?这里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展现了音韵的重要性。曾经写道:“在作诗时,绝不能忽略音韵之美”。还写道:“音乐通过它的格律、节奏与押韵的种种方式,成为诗中的如此重大的契机,以致拒绝了它,便不明智”[1]。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感’贵丰富,‘知’贵精确,如果抹掉诗的音韵形式,那么诗歌也就与散文没有什么区别了。《诗经》中音韵特色,隔句用韵,四言见长,四句独立构成一个诗章。并且在四句的中间,还可能夹杂着二言、三言、五言、七言、八言的句式。《诗经》最为常见的还有叠章、叠句、叠字、双声叠韵,不仅如此,还求音、情、义互协之美[2]。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从比较韵体和无韵体的角度进行探究,尽可能缩小和弥补中英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寻求达到音、形、意三者之美。

(二)意义。作为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尽量的做到形式与内容兼顾,达到以形传神的境界。英汉语言中的音韵虽有类似,但是运用也不尽相同。“音韵”在汉语主要指的是和谐的声调、韵律。更加倾向于音节起伏转折和谐。换句话说,诗歌是利用押韵、双声、叠韵、声调变换等形式,展现出的音韵美。但是在英语的诗歌中,更加侧重的是表现方式的多样化。换句话说就是头韵和尾韵、全韵、半韵、雄韵、雌韵上的抑扬顿挫。因此,本文以《诗经》英译对比分析为例,比较汉英诗歌文本的音韵特色,展现“音美”和“形美”的诗歌翻译的重要意义。研究英汉诗歌音韵的异同点,从本质上提升英汉语言与诗歌特点的有效把控,展现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二、相关性特点探究

(一)《诗经》的韵律特点。诗经》英译时,在不因韵害意的情况下韵体为上,做到音韵兼顾。从本质上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历史背景上看,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总共305首之多。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从社会到普通的人民生活,再到思想与习俗,呈现了一幅繁荣的景象,成为了占据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民俗几个部分的“百科全书”[3]。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诗经》,主要是以四言诗为主体,音韵特色,隔句用韵,四言见长,四句独立构成一个诗章。并且在四句的中间,还可能夹杂着二言、三言、五言、七言、八言的句式。展现了较为灵活的句式,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例如:《诗经》中的《小雅·采薇》就使用叠字的形式,依依”和“霏霏”等,不仅展现了音义美,同时也展现了声象与声情之美。与此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中心思想,忧国忧民的思想中,展现了相思之苦。不仅如此,还舒缓悠扬,抑扬顿挫。再例如:《诗经》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声叠韵。“双声”也可以称之为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例如:像叠韵的有:“辗转”、“窈窕”、“逍遥”、“辗转”等。双声的有:“参差”、“涟漪”、“踟躇”等。由此可见,《诗经》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双声叠,可能是由于时代背景下,单音词占据了绝大的数量,只能使用此种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构建声音和谐的景象。《诗经》中章法形式为复唱,章与章之间的字句也基本类似,展现了真实的情感,突出了有效的表达形式。双声辞,两个字的辅音字母(声母)必须相同,但是不能拆开理解或者使用。例如:“踌躇”中的“踌”和“躇”[4]。

(二)英诗的韵律特点。林同瑞曾经在自身的经验与体会中指出:“英诗的格律主要是以节奏性为主,那么,作为一个汉诗英译者,就务必要在节奏上下功夫,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水平上升一个重要的台阶”。从英诗的韵律特点上看,每行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音步(foot),一共有八个音步,其中,可以分为单音步,双音步,三音步,四音步,五音步,六音步,七音步,八音步几种类型。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分为,monometer,diameter,trimeter,tetrameter,pentameter,hexameter,heptameter,heptameter几种类型。

英文诗歌中比较常见的诗行就是抑扬格的五音步(pentameter)。例如:像十四行诗是用的就是抑扬格的五音步(pentameter)。汉语中使用的是声调音节型(tonal-syllabic),在诗歌的节奏构建中,主要是依靠声调的平仄高低来来达到想要的效果的[5]。李商隐《无题》每一句的末尾一词都押的是“an”韵母,并且一韵到底。在英文当中,主要侧重的是重音音节(accentualsyllabic),英文诗歌的节奏主要是利用声音也就是音步的强弱来构建的。英诗是按照轻重律的具体节奏模式进行实施的,基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就是,抑扬格(iambus);抑扬格是一个非重读音节与一个重读音节共同组建而成。第二种类型就是,扬抑格(trochee);扬抑格是由一个重读音节与一个非重读音节构建而成。第三种类型是,抑抑扬格(anapaest);抑抑扬格主要是由一个重读音节与两个非重读音节构建而成。第四种类型是,扬抑抑(dactyl);扬抑抑主要是由两个非重读音节与一个重读音节构建而成。从以上可以发现,英诗更加注重的是节奏,那么,节奏也就是诗歌的格律与音步。

不仅如此,英文诗歌的押韵还可以按照押韵的位置进行构建。第一种形式是,押尾韵(end rhyme),换句话说就是每诗行的末尾部分押韵。例如:这样的句子有Ture ease in writing comes from art,not change,as those more easiest who learned to dance.第二种形式是,押中间韵(internal rhyme),换句话说,同一诗行当中都会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押韵。例如:这样的句子有The fair breeze blew,the white foam flew,the furrow followed free.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探究,英诗的行与行之间的押韵格式也被称之为韵法(rhyming scheme)。需要在诗段的编排中展现。

三、英译个案比较分析

(一)韵体。所谓的韵体也就是诗体,这里使用《诗经》中《小雅·采薇》为英译个案进行比较分析。《小雅·采薇》的全文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里使用的是庞德、理雅各、汪榕培、许渊冲的译文,对《小雅·采薇》的几则韵体进行不同形式的翻译。

首先,庞德的译文是:

Willows were green when we set out,

It’s blowin’an’snowin’as we go,

Down this road,muddy and slow,

Hungry and thirsty and blue a doubt,

No one feels half of what we know[6].

庞德的译诗是把《小雅·采薇》的八行压缩成为了五行,并且用词精炼,从一定程度上看,用韵得当,整体上给人一种富韵律美感。不仅如此,符合英美人的口味,达到了意象传神生动的境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原文的形式与意义还有待提升,此种翻译形式更加像是新的创作作品。

其次,理雅各的译文是:

When first we took the field,and northward went,

The millet was in flower;…a prospect sweet.

Now when our weary steps are homeward bent,

The snow falls fast,the mire impedes our feet.

Many the hardships we were called to meet,

Ere the King’s orders we had all fulfilled.

No rest we had;often our friends to greet,

The longing came;but vain regrets we stilled;

By tablets stern our hearts with fresh resolve were thrilled[7.

理雅各的译诗是把《小雅·采薇》八行转变成为了九行。其中,最后一句使用的是六音步抑扬格,以上的部分使用的是五音步抑扬格。韵式是ababbcbcc。但是,此种翻译的形式与《小雅·采薇》中四字句一唱三叹的哀怨格局相差甚远。

(二)无韵体。所谓的无韵体也可以说是散体,理雅各的译文中,

At first,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fresh and green;

Now,when we shall be returning,

The snow will be falling clouds.

Long and tedious will be our marching;

We shall hunger;we shall thirst.

Our hearts are wounded with greif.

And no one knows our sadness.

从以上可以发现理雅各非韵体译文属于逐句翻译,并没有无节奏与韵脚,没有韵律美感。

胡品清无韵体译文中,

Long ago when we set off,

Thick,thick were the willow shades.

Now that we start for home,

Heavy,heavy are the rain and snow.

Long long is the march before us,

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

Our hearts are pain-stricken,

Nobody knows our woe.

胡品清译文没有用韵,长短、音步也不一致,只能称之为散文。情趣与神韵也就不存在。

总结:《诗经》作为一部中国的经典,让中国人倾倒不已,也让外国学者为之奉献一生。诗在翻译的过程中,总会丢掉一些东西,这样就少了诗味,充其量也就可以称之为散文。什么是诗味?显然需要衡量两种语言之间的平衡,实现语言之间的转化,进行“音美”和“形美”转化。从本质上,了解这些音韵特点,寻找英汉诗歌在音韵上仍有一些共同之处,提升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读音节采薇音韵
钉螺当成钉
采薇采薇 下
采薇采薇 中
采薇采薇 上
《一年级上册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妖藤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